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6篇
  免费   3612篇
  国内免费   4773篇
测绘学   2861篇
大气科学   2085篇
地球物理   3105篇
地质学   9250篇
海洋学   2561篇
天文学   331篇
综合类   1344篇
自然地理   1864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991篇
  2021年   1195篇
  2020年   939篇
  2019年   1101篇
  2018年   1042篇
  2017年   1019篇
  2016年   1001篇
  2015年   1104篇
  2014年   1108篇
  2013年   1243篇
  2012年   1300篇
  2011年   1260篇
  2010年   1198篇
  2009年   1120篇
  2008年   1096篇
  2007年   977篇
  2006年   949篇
  2005年   794篇
  2004年   582篇
  2003年   426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400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渤海海峡海岛站与沿岸站大风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了渤海海峡5个海岛站和3个沿岸站1年的大风资料,在每月大风日数、风速、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主导风向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渤海海峡大风如下结论:大风的风力以6~7级为主,南部比北部更易出现大风,且风速也较大;出现大风的最高概率为57.5%,即平均不到2天就出现一次;海岛站与沿岸站大风风力极值相差最大为20.8 m/s;极大风风速43.2 m/s,创历史最高纪录;风速的月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现两峰两谷形势;大风年主导风向为NW-NNE,风速以偏北大风和偏南大风较大,而偏西风和偏东风较小;具有典型的季风性气候特征,冬季以偏北大风为主,夏季以偏南大风为主,春、秋季偏北大风和偏南大风交替出现;综合应用海岛站和沿岸站大风记录,能更加准确反映渤海海峡大风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992.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指标框架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河口环境的第二代富营养化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的评价指标包括营养物质压力指标、富营养化初级症状指标、富营养化次级症状指标和富营养化其他症状指标四类,并以双台子河口生态监控区为例进行了富营养化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6年间双台子河口生态监控区均未处于富营养的状态,水质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93.
UCTD(Underway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是一种新型船舶走航上层海洋温度盐度剖面调查设备。文中介绍了国内研制的UCTD样机参加2009年秋季航次海上试验情况,包括试验设备的组成、安装、试验结论和存在的问题等。为了海上现场检验UCTD样机探头测量性能、下降深度、速度和甲板设备的运行情况,共进行了42次投放试验。通过分析试验数据,UCTD样机的作业时间、测量深度、测量性能和可靠性均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试验数据经处理后可获取海洋上层温盐断面数据,实现了UCTD实际应用效果,最后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94.
山东近岸海域海草种类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草是一类由陆生植物演化并适应海洋环境的沉水植物,其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经济价值。2008年7月,对山东近岸海域海草的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描述了分布于山东近岸海域海草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了山东近岸海域海草资源的现状及退化原因。调查共发现海草种类4种,分别为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丛生大叶藻(Zostera caespitosa Miki)、红须根虾形藻(Phyllospadixi watensis Makino)及黑须根虾形藻(Phyllospadix japonicus Makino)。调查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海草资源调查,恢复受损海草生物群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利用石岛、小麦岛海洋站以及海阳核电厂水文站1997年3月~1998年2月1年的实测水温资料,本文对石岛、小麦岛及海阳三个海域的水温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从3月~8月,三站水温处于升温期,其中海阳水温最高,小麦岛其次,石岛最低,三站水温温差较大;从9月~次年2月,三站均处于降温期。与升温阶段相比,三站水温在降温阶段的差别较小,总体来说小麦岛海域水温高于石岛,石岛水温稍高于海阳。本文最后利用三站水温观测方法的差别对该现象进行了探讨性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6.
利用1997—1998年的水温实测资料对麦岛、石岛海洋站和海阳水温观测站的水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表明3个站位的水温相关性较好,但8月较差。利用得到的相关关系和等间距分布法,在推算出海阳15 a的水温后,对3个站位1991—2005年的水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夏半年海阳的水温最高,石岛的水温最低,而在冬半年海阳的水温最低,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海水养殖对海湾沉积物的累积影响, 对大亚湾的大鹏澳养殖区沉积物柱状样中总氮、总磷和有机碳的含量及剖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了海水养殖区沉积物中氮、磷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 网箱养殖区、贝类养殖区和对照区等3个区域柱状样中总氮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38.2—3803.9mg.kg-1、740.9—2152.1mg.kg-1和343.2—471.9mg.kg-1, 总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44.7—3233.9mg.kg-1、297.9—497.5mg.kg-1和650.2—1327.2 mg.kg-1, 有机碳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96%—2.22%、0.87%—1.13%和0.69%—0.95%。该三个因子的含量均从底层至表层呈增加趋势, 但网箱养殖区上层增加幅度最为剧烈, 贝类区次之, 对照区变化幅度最小。所有柱状样中, 总氮含量均超标, 但网箱养殖区总氮污染最为严重, 贝类养殖区次之, 对照区最轻; 网箱养殖区的总磷在上层的不同深度超标, 而贝类养殖区及对照区柱状样的总磷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998.
杂色鲍血细胞免疫特点及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感染病毒后血细胞总浓度呈现上升趋势, 颗粒细胞与无颗粒细胞浓度与百分比均呈现不同的变化;感染鲍抗菌活力在第24h时最高, 说明病毒感染刺激病鲍血细胞产生抗菌活性, 第36h时的抗菌活力大大下降;感染鲍在第6h时, 溶菌活力大大下降, 且一直持续至36h;血细胞内的活性氧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受感染的血细胞出现细胞器空泡化和分解.说明病毒感染对杂色鲍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99.
分子鉴定方法研究大亚湾水体弧菌种类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分子鉴定方法监测大亚湾水体中弧菌Vibrio种类季节性动态的变化规律.通过增菌培养、菌株分离,在224份海水中共分离出弧菌368株,并用分子生物学辅助生化鉴定方法鉴定弧菌菌株.结果表明,在大亚湾海域水体中鉴定的弧菌种类有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哈氏弧菌V.harveyi和创伤弧菌V.vuinificus,没有检测到霍乱弧菌V.cholerae、拟态弧菌V.mimicus、河流弧菌V.fluvialis和霍利斯弧菌V.hollisae.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为优势菌群,分别占弧菌总数的27.99%和21.74%.  相似文献   
1000.
海洋浮游植物支撑着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对其种类的定性识别、鉴定和细胞数量的定量分析是海洋科学研究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流式影像术在海洋浮游植物形态特征识别与快速定量检测上是目前先进和可行的方法,它综合了流式细胞术和图像显微识别的技术优点,不但能够对快速流动状态中的海洋浮游植物进行相应的参数检测,而且可以获取流动过程中清晰的图像,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图像处理和特征筛选,实现海洋浮游植物有效的自动识别。通过对流式影像术的原理、测定方法、技术特点及其发展动态等的综述,认为基于流式影像术对高速运动的浮游植物图像的清晰实时采集,可以有效地对图像进行模式的识别和分类。它是一种理想和实用的方法,将为海洋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实时、快速、高效平台,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