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17篇 |
免费 | 2972篇 |
国内免费 | 426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02篇 |
大气科学 | 1942篇 |
地球物理 | 2804篇 |
地质学 | 7818篇 |
海洋学 | 2146篇 |
天文学 | 342篇 |
综合类 | 939篇 |
自然地理 | 13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5篇 |
2023年 | 433篇 |
2022年 | 792篇 |
2021年 | 1000篇 |
2020年 | 775篇 |
2019年 | 871篇 |
2018年 | 786篇 |
2017年 | 839篇 |
2016年 | 788篇 |
2015年 | 893篇 |
2014年 | 863篇 |
2013年 | 952篇 |
2012年 | 1027篇 |
2011年 | 1014篇 |
2010年 | 950篇 |
2009年 | 914篇 |
2008年 | 918篇 |
2007年 | 824篇 |
2006年 | 766篇 |
2005年 | 693篇 |
2004年 | 539篇 |
2003年 | 422篇 |
2002年 | 463篇 |
2001年 | 446篇 |
2000年 | 332篇 |
1999年 | 211篇 |
1998年 | 120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107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18篇 |
1977年 | 11篇 |
1975年 | 8篇 |
1973年 | 6篇 |
1957年 | 8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81.
山东近岸海域海草种类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草是一类由陆生植物演化并适应海洋环境的沉水植物,其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经济价值。2008年7月,对山东近岸海域海草的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描述了分布于山东近岸海域海草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了山东近岸海域海草资源的现状及退化原因。调查共发现海草种类4种,分别为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丛生大叶藻(Zostera caespitosa Miki)、红须根虾形藻(Phyllospadixi watensis Makino)及黑须根虾形藻(Phyllospadix japonicus Makino)。调查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海草资源调查,恢复受损海草生物群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2.
用造纸草浆黑液和氯化镁为原料制得氧化镁/活性炭("MgO/AC")复合材料,分别测定了该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Cu2+与Cr(Ⅵ)的脱除性能。Cu2+的吸附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pH=3时基本达到平衡;在实验考察的pH范围内(1~8),Cr(Ⅵ)的吸附呈单调递减趋势。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MgO/AC"复合材料对Cu2+和Cr(Ⅵ)的吸附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两过程的吸附速率均随吸附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为吸热吸附;吸附活化能Ea分别为50.19,51.42 kJ.mol-1;"MgO/AC"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优于对Cr(Ⅵ)的吸附。Cu2+在"MgO/AC"复合材料上的吸附过程用Langmuir模型描述更为合适,在293~323 K范围内,Cu2+的饱和吸附量为19.46~90.91 mg.g-1;Cr(Ⅵ)的吸附过程则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183.
未饱和砂土含水量GPR反射波法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饱和砂土含水量变化会引起介电性质改变,影响土体中电磁波传播速度。利用GPR反射波法测得土体电磁波速后,基于正确的土体介电常数模型可求得含水量,这一过程具有快速、连续、无损特点。为实现目标,以不同粒径组成的3组典型砂土为样品,利用探地雷达反射波法测定其介电常数,研究影响土样介电常数的关键因素和遵循的介电常数模型,讨论基于介电理论的土体含水量求取方法。研究表明粒径级配差异不会引起砂土介电常数较大变化;含水量是决定其介电常数的关键因素,两者关系可采用拟合的Topp或Alharathi型公式表示;砂土介电常数遵循Looyenga混合介电常数模型。研究成果在土方路基含水量连续检测中得到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84.
185.
186.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C洼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C洼流沙港组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研究,对C洼深水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恢复涠西南凹陷C洼地史和热史的基础上,利用EASY%Ro模型计算了流沙港组烃源岩的成熟度史。研究结果表明,在涠西南凹陷发展的裂陷阶段初始期热流值较高,最大值约为77mW/m2,其后热流值逐渐减小,现今热流值约为54mW/m2;涠西南凹陷C洼流沙港组烃源岩开始生烃(Ro=0.5%)时间为51MaBP,达到生烃高峰(Ro=1%)时间为42MaBP,达到高成熟演化阶段(Ro=1.3%)时间为17MaBP;对比涠1井流沙港组烃源岩演化特征,处于C洼深水勘探区的流沙港组烃源岩成熟度较高,生烃能力较强,拥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7.
188.
189.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