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8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898篇
测绘学   475篇
大气科学   525篇
地球物理   466篇
地质学   1403篇
海洋学   541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35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A scanning t-test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multiple time-scale abrupt changes in the level of a time-series was used to analyze an 8000 year time serie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which was reconstructed from tree rings for the Nevada Climate Division 3 in the western USA. The tree ring samples were gathered from eight states in the southwestern USA. Twenty-two change-point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algorithm and these were used to partition the tree-ring series into twenty-three relatively Wet/Normal/Dry episodes. These twenty-three episodes were collaborated by a coherency analysis of abrupt changes between the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series and the TIC/δ18O records from cored sediments of Pyramid Lake in Nevada, and by comparison with published results from related studies. These episodes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studies of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with records of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the same period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series is quite valuable for climate-change research on multi-centurial time-scales in the western USA, and that the scanning t-test and coherency detection algorithms may have a wide use for detecting multiple time-scale abrupt changes in a long time series.As the TIC and δ18O record series are high resolution with unequal sampling intervals ranging between 3 and 14 years, a new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to deal with the unequal time intervals in the series.  相似文献   
942.
浅谈云状的观测及云与天气现象的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谷富生 《山西气象》2004,(2):41-41,46
在管理工作中,常常发现在云状的观测记录及云与天气现象的配合方面存在某些问题和不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各类云的定义及其所代表的天气意义掌握的不够,对相似云及复杂天气下的云不能准确地判断。二是在值班期间缺乏对云的连续观测或对云的演变规律掌握的  相似文献   
943.
平均经圈环流质量流函数两种计算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质量流函数(Φ)是直观、定量描述纬向平均经圈环流的物理量。用相同格点网、相同资料(1958-199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比较了迭代方案、叠加方案求得Φ在描述平均经圈环流气候态、强El Nino年异常态以及Hadley环流双层结构时的异同。比较表明,二者计算结果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叠加方案只用v资料,计算也简单。  相似文献   
944.
插件技术在天气雷达数据处理软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绍了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二次产品软件的编写中使用动态链接库(Dynam—ic—link Library)技术设计的一个插件系统(Plug—in System)。该系统中所有的算法都设计成插件,将产品算法部分和系统本身分离,便于工程的管理和进一步开发,使研究人员能够集中精力致力于算法的实现。该系统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新算法、新产品的开发平台。  相似文献   
945.
顾红英 《江苏地质》2004,28(3):166-169
测井曲线标定有机碳技术方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地球化学测试得到的有机碳方法,它根据烃源岩内有机质的含量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响应,通过地球物理测井手段鉴别与提取这些特征属性,再利用测井曲线标定的有机碳含量关系式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准确的有机碳含量。这种方法既简便易行又准确可靠,与传统地球化学测试得到的有机碳方法具有良好的对应性。通过对苏161井阜四段、苏169井阜三段烃源岩测井标定有机碳含量与实测值的对比性研究,表明在苏北盆地用测井资料计算的有机碳来补充取心资料的不足,从而对该地区地下油气进行分析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和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46.
黄土湿陷起始压力判断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扫描电镜照片(SEM)分析黄土湿陷过程中各组成单元微观结构的变化,引入方向性孔隙度函数,得出黄土的湿陷变形过程就是土体孔隙结构系数Jf值由小到大、再变小的变化过程。提出用孔隙结构系数Jf的值代替规范中黄土湿陷起始压力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947.
基于探元直方图匹配的CBERS-01星CCD数据相对辐射校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并实现了基于探元直方图匹配的相对辐射校正方法。首先以探元为单位对CBERS01星CCD0级数据进行统计,然后基于直方图匹配方法建立每个探元的直方图查找表,用直方图查找表对01星数据进行相对辐射校正。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探元的非线性响应问题,图像处理质量有很大提高,为01星CCD数据的更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8.
玉米地组分亮度温度分类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以玉米整个生长期野外热红外辐射观测数据为基础,对两种组分亮温分类方法作了比较,并对玉米地组分亮温的变化特征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田亮温组分的数目和数值随测量时间和日期改变。在整个测量期间,在当地时间中午前后,农田呈现出3个亮温组分植被、被阳光照到的亮土和植被阴影下的暗土。观测早期,植被亮温分布相对集中;随着农田植被覆盖率的增高,植被亮温分布逐步分散,组分间温差缩小,部分亮温值相互重叠。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将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49.
利用TRMM/TMI资料提取地表层湿度信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分析了地表层湿度反演过程中地表及大气各种因素(卫星扫描角、地表粗糙度、地表植被覆盖和大气)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情况;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得到了利用TMI低频10GHz通道微波极化比反演地表层湿度信息时,斜率和截距随像元植被覆盖度可调的反演方程;确定了反演方程中斜率、截距系数随像元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对数关系和线性关系;反演技术中综合应用了多种途径获取到的被动微波像元中动态的植被覆盖信息;尝试了将这些因子用于地表层湿度反演的可行性;对于反演结果,研究工作中利用地表HUBEX外场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趋势比较一致的对比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50.
谷晓平  王长耀  王汶 《遥感学报》2005,9(4):459-467
从大气探测的基本原理出发,利用2001—2002年4—10月逐时的气象卫星红外云图和地面观测资料,对云图进行参数化估计,得到一些参数化估计结果,分析了不同视场条件下各类参数与降雨强度的关系,发现测站降水强度和其上空一定视场范围内的平均亮温、亮温方差、等效云量、亮温面积指数(1级、5级、6级)关系较明显,并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小区域降水强度的预测方程,检验结果表明:利用红外资料估算未来6h的降雨强度其平均准确率在80%以上,分析视场大小对预测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