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8篇
  免费   1002篇
  国内免费   1442篇
测绘学   843篇
大气科学   932篇
地球物理   1053篇
地质学   2824篇
海洋学   848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358篇
自然地理   76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运用软件工程的可行性、需求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较为详细地对地裂缝地球物理勘察综合采集解释软件系统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该系统的需求从问题分析、需求描述、需求规格简要说明三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证明了地裂缝地球物理勘察综合采集解释软件系统是可行的;地裂缝地球物理勘察综合采集解释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细化后形成的需求规格说明是可以预见的;本软件系统的市场潜力巨大,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2.
灌溉实时调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世祥  傅骅  李靖 《水科学进展》2003,14(5):660-666
灌溉实时调度是农业水管理走向智能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以及农业灌溉、气象学、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的最新成果,提高调度的灵活性、可靠性、实用性,是灌溉实时调度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信息处理费用过高、卫星传输周期长等多方面的困难。综述了国内外在实时灌溉预报、渠系动态配水、土壤墒情监测、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以及灌区空间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主要成就,力求促进灌区用水管理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3.
天津地区井水位年变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 ,中国地震预报学者开始关注井水位的年变异常及其中短期预测意义问题 ,但井水位年变异常判别采用动态图像的定性对比方法 ,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针对这种现状 ,文中引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随机过程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技术 (盛骤等 ,1989) ,提出了“井水位动态年周期法”与“相对时段速率比较法” ,解决了井水位年变异常的定量识别方法 ,并应用到天津井网 2 1口井的观测数据 (1985年以来 )分析中 ,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 ,天津井网中有 7口井在首都圈邻区 4次中强 (MS≥ 5 .8)地震之前 ,表现出 17井次的井水位年变异常 ,且多在震前 1.5~6个月内出现 ,从而再次证明了井水位年变异常具有一定的中短期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14.
数字化气氡观测干扰因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地下流体数字化气氡观测及将观测资料应用于震情分析的过程中 ,发现某些干扰因素对数字化气氡观测和水氡的影响不同。在目前所用观测仪器和方法的条件下 ,气温对气氡值的影响系数为 - 0 4 % /℃ ;气压对气氡测值的影响系数为 0 1% /hPa ;不同类型的气水分离装置对气氡观测的影响很显著 ;同一含水层的井 (泉 )出水量的短期变化可引起观测水井流量的变化 ,但对气氡测值影响不显著 ;气氡测值对逸出气流量的变化反映不明显 ;逸出气含有杂质及气路泄漏等均会引起测值的下降。结合仪器的工作原理 ,对干扰产生的机制以及排除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5.
在青藏高原1∶25万地质填图中,新生代地貌演化调查方法是查明地貌组成的形态、分布、形成年代等特征,分析地貌成因类型,研究地貌与构造、气候、沉积的关系,通过夷平面、河流阶地等反映隆升过程的标志性地貌面调查,分析地貌发展阶段,建立区域地貌演化史.由黄河上游羊曲段阶地地貌调查结果,推断黄河在0.03 Ma才切开共和南山.对比黄河上游不同发育地段阶地,表明黄河上游地貌演化过程是伴随高原阶段隆升而向上游阶段性溯源侵蚀发展的.1.6 Ma黄河稳定出现在民和-兰州-临夏,1.1 Ma切开积石峡到达化隆-贵德,0.15 Ma切开龙羊峡出现于共和盆地,约0.03 Ma经历最新抬升事件,切开贵南南山及西秦岭,并沟通若尔盖盆地抵达黄河源区.  相似文献   
116.
蛇绿岩及蛇绿岩中浅色岩的SHRIMP U-Pb测年   总被引:101,自引:2,他引:101  
文中简要评述了蛇绿岩的层状辉长岩,斜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以橄榄岩为主岩的花岗岩和蛇绿岩中的埃达克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的地质意义。层状辉长岩(或堆晶层状辉长岩)通常起源于洋脊下的岩浆房,因而它的形成年龄代表洋壳形成的时代。斜长岩与层状辉长岩的时代相近或略晚。斜长花岗岩年龄的解释极其依赖锆石组成和地球化学证据。橄榄岩为主岩的花岗岩,可能记录蛇绿岩的侵位时代。蛇绿岩中的埃达克岩是消减洋壳在深部的部分熔融的产物。文中发表了新疆扎河坝蛇绿岩SHRIMP定年的中间成果,并简略地介绍了滇川西部金沙江和内蒙古图林凯等地的研究实例。根据层状辉长岩的测定结果,扎河坝蛇绿岩形成于(489±4)Ma,金沙江蛇绿岩形成于(328±8)Ma。内蒙古图林凯蛇绿岩中埃达克岩形成于(467±13)Ma~(429±7)Ma。块状辉长岩、斜长花岗岩和橄榄岩为主岩的花岗质岩石记录了蛇绿岩的复杂演化。新疆扎河坝蛇绿岩中的块状辉长岩中存在多组锆石年龄值。较老的一组为468~511 Ma,与层状辉长岩和斜长岩相似,记录了蛇绿岩或洋壳的形成时代,但是,岩石中的大部分锆石年龄为396~419 Ma,加权平均年龄为(406±4)Ma,可能反映了一次部分熔融事件。滇川西部金沙江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约300~285Ma,晚于层状辉长岩和?  相似文献   
117.
底质不连续面是沉积作用中断时所形成的一种地层界面。根据底质的粘结程度可将底质不连续面划分为两大类:固底不连续面和硬底不连续面。固底不连续面中的简单停积面依靠沉积序列的变化来识别,界面上、下的生物地层带是连续的;而复成停积面上、下的生物地层带不连续。在硬底不连续面中,硬底的上、下地层属于同一个沉积体系,而继承性岩底的上、下地层则属于不同的沉积体系,其间发生过重大的沉积间断。根据底质控制的Glossifungites遗迹相和Trypanites遗迹相可以有效地识别各类不连续面并解释其成因。三种类型的不连续面具有层序地层学意义:①侵蚀性不连续面,包括低水位侵蚀面(LSE)和海进侵蚀面(TSE);②无沉积间断面;③沉积性不连续面(凝缩段)。  相似文献   
118.
Introduction Greeting the coming of the 21st century, Professor HU Yu-xian and other Chinese scholars briefed the trend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in China and aboard (HU, 1999; HU, ZHOU, 1999).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learning from the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in China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he damage action of the large velocity impulse in ground motion in near field in seis-mic design, numerous earthquake examples show that there are many weaknesses in aspects of earthquake p…  相似文献   
119.
赣东北前震旦纪陆内叠加褶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南古陆与华夏古陆拼接带北西侧前震旦纪地层中存在着近东西向褶皱叠加在早期近南北向褶皱上的现象,这是怀玉地块向西拼贴、华夏古陆向北西碰撞拼接过程中构造应力向陆内传递时形成的构造变形系统。叠加褶皱与拼接带具有成生联系,且各自代表了不同构造部位的变形特点。这一构造系统形成于前震旦纪,可能与格林威尔(Grenville)造山运动相当。  相似文献   
120.
镍铜硫化物矿石中磁黄铁矿固溶体的退火及其选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黄铁矿固治体从硫化物熔体结晶后,在缓慢冷却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退火。出治和出治体的租化是固治体退火的两种方式。叶片状的单斜磁黄铁矿和“火焰状”的镍黄铁矿原始出治相在降温过程中均可发生退火和租化。分布于磁黄铁矿等矿物粒间或包于磁黄铁矿粒内的粒状镍黄铁矿,不只是高温出治的直接产物,有一部分可能是由火焰状出治体租化而成的。磁黄铁矿中单斜变体的出治和租化可使矿石的磁性发生改变,镍黄铁矿出治体的租化使含镍矿物的粒度加大。因而,退火作用对矿石的选矿工艺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