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9篇
  免费   1649篇
  国内免费   2544篇
测绘学   1479篇
大气科学   1732篇
地球物理   1392篇
地质学   4095篇
海洋学   1592篇
天文学   105篇
综合类   661篇
自然地理   1036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599篇
  2020年   452篇
  2019年   548篇
  2018年   465篇
  2017年   479篇
  2016年   513篇
  2015年   590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649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676篇
  2010年   687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569篇
  2007年   550篇
  2006年   545篇
  2005年   411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7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小西南岔铜(金)矿床位于吉林省延边地区东部,通过对小西南岔铜(金)矿床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进行野外地质、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延边乃至东北地区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01.69±0.61) Ma(石英闪长岩)、(101.14±0.58) Ma(英云闪长岩)、(100.82±0.62) Ma(花岗闪长岩)和(100.20±1.10) Ma(闪长玢岩),岩浆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102~100 Ma),是同一构造演化过程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玢岩具有典型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其w(SiO2)=61.419%~62.153%,w(Al2O3)=16.872%~17.329%,w(MgO)=2.339%~2.643%,w(Na2O)=5.749%~6.623%,w(K2O)=1.483%~1.786%,w(Sr)=(691~888)×10-6,w(Yb)=(0.71~0.83)×...  相似文献   
102.
李长青  闰之辉  王瀛  郜凌云 《气象》2007,33(1):62-69
分析了2005年5月11日至6月10日的NCEP-FNL与T213L31分析资料在位势高度、温度和风场上的整体差异,揭示了低层差异最小,差异极值主要分布在3个关键区的特征。进一步通过地形高度差异与位势高度差异的相关性分析,认为青藏高原附近的地形高度差异的极值是引起两种资料位势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并计算分析了这种差异对高原周围中低层大气环流的动力和热力影响。结果显示,在NCEP-FNL中的西南涡强度和热源作用较强,中层风速切变较弱。  相似文献   
103.
切变线暴雨过程中湿位涡的中尺度时空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君  汤剑平  邰庆国  石莹  裴洪芹 《气象》2007,33(10):45-51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V3.6,对2005年9月19—21日发生在山东中南部的区域性切变线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用高时空分辨率的模式输出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θse面陡立易导致湿斜压涡度的发展,形成θse陡峭密集区,密集区内容易发生暴雨。通过湿位涡的分析,揭示了暴雨过程中湿位涡的中尺度演变特征和空间结构,表明切变线暴雨的发生发展与湿位涡的时空演变有很好的联系。暴雨主要出现在850hPa的ζMPV1负值区和ζMPV2正值区等值线密集区附近,降水中心位于ζMPV1负值中心前部对流不稳定区中。  相似文献   
104.
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特征及其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4年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只有2个,个数明显偏少,粤西无热带气旋登陆;登陆广东的初台偏迟,终台结束早,登陆时间集中于7月;热带气旋移速快,强度弱(为热带风暴),对广东影响利大于弊。对1951~2004年7~9月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各月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次数差异较大,最多时一个月有5个,最少时没有。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强度有密切关系,可以将有利于和不利于热带气旋登陆广东的副热带高压各分为3种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105.
重庆酉阳坝竹坨汞、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酉阳坝竹坨汞、铅锌矿叠生并主要呈似层状和脉状产于中寒武统高台组、石冷水组白云岩中,矿石矿物组合简单,主要有辰砂、方铅矿、闪锌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英、重晶石、萤石等。矿床主要受地层、岩性及构造的控制。矿床为多期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106.
谦比希铜钴矿床是中非赞比亚成矿带重要的超大型铜钴矿床之一,由主矿体、西矿体和东南矿体3部分组成,赋矿层位主要为下罗安亚群敏多拉组和基特韦组,岩性包括泥质板岩、泥质石英岩、板岩、石英砂岩等.现有资料对于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和含钴矿物成因的研究较为薄弱,这也直接制约了对钴矿的成因认识及今后找矿方向.本次研究聚焦谦比希矿床中的...  相似文献   
107.
108.
新疆博格达山分段及深浅构造转换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表明 ,天山及邻区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热衰减状态 ,博格达山新生代再造山具有“冷隆升”性 ,盆山边界断裂多限于上地壳内 ,而非直通中地壳低速体甚至上地幔的“深大断裂”。造山带内的韧性剪切带是在古生代形成的 ,而不是再造山期的断裂 ,它对造山带隆升及盆山耦合无贡献 ,博格达山的隆升为复式背斜构造所支持。博格达山与准东的关系为背斜北翼与盆地平缓基底构成的挠曲构造 ,而不是被深大断裂分隔的断块。博格达山具有独特鲜明的分段性 ,造山带的两个弧形构造与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构成独特的“斜方对称”分布样式。以板条观点为指导 ,从盆山单元的平面配置关系和深浅构造转换关系入手 ,探讨了博格达山板内造山阶段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段性的成因 ,构建了盆山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9.
甘肃北山“勒巴泉群”的解体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勒巴泉群”分布于勒巴泉、盐池东、野马街一带。过去 ,“勒巴泉群”的研究是在史密斯地层学理论指导下 ,认为其时代属前震旦纪、志留纪。在非史密斯地层学理论指导下 ,对马鬃山区“勒巴泉群”进行了解体 ,建立了新的地层系统 ,主体由前长城—长城系及震旦—奥陶系组成 ,该地层系统揭示了北山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 :北山自震旦纪 (最迟于晚震旦世 )开始古陆壳裂解 ,塔里木板块与华北板块分离。寒武—奥陶纪时期形成小洋盆、裂谷、弧后盆地、岛弧、海山与微陆块群并存的多期裂解与拼合的海陆相间的多岛洋造山格局  相似文献   
110.
淮北煤田煤中汞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采集淮北煤田10、7、5、4和3煤层的29个煤样品, 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方法研究了煤中汞的赋存状态, 根据提取步骤和汞的特性, 将煤中的汞分为水溶态、离子交换态、有机态、碳酸盐结合态、硅酸盐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 利用Flow Injection Mercury System(FIMS)分析了样品中总汞和不同形态中汞的含量.测试结果表明, 与华北石炭-二叠纪煤、中国煤以及美国煤含量相比较, 淮北煤田煤中汞的含量明显富集.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结果和煤中汞与硫、灰分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岩浆的侵入对煤中汞的赋存状态有较大的影响, 不受岩浆侵入影响的10、4和3煤层煤中的汞主要以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存在, 受岩浆侵入影响的5和7煤层中的汞主要以硅酸盐结合态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