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2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634篇
测绘学   264篇
大气科学   214篇
地球物理   284篇
地质学   1099篇
海洋学   29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33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51.
葛磊  武芳  刘杰 《测绘科学》2010,35(1):133-135
三维建筑是三维地物的主体,是三维城市和三维G IS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面是三维图形可视化的基础,三角面的数量决定了三维建筑的渲染速度。针对三维建筑物建模及综合过程中存在冗余三角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主要应用于三维综合的三角剖分算法。该算法包括两部分:基于邻面搜索的轮廓构造算法和任意多边形的剖分算法。实验证明此算法可实现大部分三维建筑的重剖分,其应用也可延伸到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952.
双偏振天气雷达同时收发模式的一种改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同时发射方式受到了普遍关注,作者针对该方式中偏振参量差分反射率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研究了双发射通道相位差与差分反射率精度的关系,以及双通道发射功率差、接收机增益等对差分反射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双偏振同时发射方式的一种改进方案,并讨论了该方案的优势和特点,设计了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同时发射方式下回波信号的处理框图.  相似文献   
953.
编码震源提高地震探测能力的野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深部结构研究是地震预报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传统人工地震受到探测深度、分辨率或震源能量的环保限制,探索利用小能量震源进行深部高分辨率探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雷达探测中的编码原理,开展了震源编码探测实验,利用人工震源向地下发送具有独特特征的随机编码序列脉冲,作为一次等效激发,利用准确记录的编码震源的源函数与地震连续观测的互相关进行“解码”分析,获取地下信息,形成编码地震探测技术.实验表明编码地震能够大幅度提高地震探测能力,利用小能量震源获得远距离的探测和高分辨率,是一种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人工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954.
东昆仑金水口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龙晓平  金巍  葛文春  余能 《地球化学》2006,35(4):367-376
金水口岩体出露于东昆仑北坡,岩性主要为含石榴子石的过铝花岗岩和不含石榴子石的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自该岩体从金水口群解体以来,其形成时代一直制约着该地区构造演化的恢复。对锆石内部结构、阴极发光图像特征和Th/U比值的研究表明,金水口岩体中锆石主要为岩浆锆石,个别含有残留锆石核。锆石U-Pb同位素LA-ICPMS和SHRIMP原位分析结果显示,金水口电站周围的石榴堇青花岗岩及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分别为(411±17)Ma和(396±18)Ma,说明金水口岩体为早泥盆世的花岗质侵入体,是在早古生代末由柴达木地块基底富Si和Al的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该套S型花岗岩记录了古元古代的两期源区物质信息(约1.63Ga和约1.78Ga),代表了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末期的一期重要岩浆热事件。  相似文献   
955.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及资源量估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葛倩  王家生  向华  胡高伟 《地球科学》2006,31(2):245-249
中国的南海一直被人们认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中国南海的水深、地热梯度及底部水温等地质资料,运用VisualBasic.Net编程分析在该海域范围内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讨论其分布特征,并以此来评估该区域的水合物资源量.结果表明当地热梯度为0.06℃/m,在区域1中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其稳定带的最大厚度可达400 m,天然气水合物分布较为规则,从外向内逐渐增厚.但在区域2中由于受到水深和地热等因素的影响不存在天然气水合物,此时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约为0.55×104 km3;当地热梯度随机取值时,该区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为0.57×104 km3.通过对地热梯度取不同的值,估算得到在该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约为0.6×104 km3.   相似文献   
956.
1992-2017年基于荟萃分析的中国耕地撂荒时空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当前耕地撂荒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为揭示1992-2017年中国耕地撂荒的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采用集成分析的思路,对县(市)域尺度撂荒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梳理,从中提取撂荒时间、位置、规模(程度)、成因等信息,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发现:1992-2017年全国范围内有撂荒记录的县(市)共165个,主要分布于南方,集中分布区呈逆时针旋转90°的“T”字型,纵轴自北至南贯穿甘肃东南部、四川东部、重庆境内,直至贵州西部和云南北部;横轴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自西向东贯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其中,湖南、四川、安徽有撂荒记录的县(市)数量较多,分别为24个、23个、21个,其次是湖北、重庆、福建、甘肃、云南,均超过10个。“T”字型结构的形成经历两个阶段,大致以2010年为界,此前有撂荒记录的县(市)为102个,集中分布于沿长江中下游的东西向带状区域,形成横轴;此后新增63个县(市),集中分布于自甘肃东南部至贵州西部和云南北部地区的南北向带状区域,形成纵轴。撂荒格局的形成过程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农业劳动力析出基本同步。农业收益低和劳动力不足分别是86%和78%的县(市)撂荒形成的共性因素。  相似文献   
957.
利用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霍山窗”区域的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运用断层形变累积率及年滑动速率比方法计算各测线近20 a的观测数据,研究区域内断层活动及能量积累的整体空间演化特征,梳理各测点所跨断裂带的断层形变特征及变化过程,从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的角度探讨断层活动特征与安徽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断层形变累积率总体高于“霍山窗”区域,震前存在高值聚集、区域分界、高密度低值梯度带等特征,显示震前的应力积累背景;2)安徽地区断层活动明显受郯庐断裂带整体活动的影响,区域性差异和阶段性变化显著;3)断层形变的年滑动速率比异常对地震活动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主要表现为震前2个月~1 a的高值异常及多个测点的群体性异常等特征,随着震级的增大,异常分布范围和变化幅度均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958.
A coupled approach based on grain size and geochemical elements is used to trace the provenance of surface sediments and to confirm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grain size and element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northeastern Hainan Island. The mean grain size ranges from 0.05 φ to 7.28 φ with a mean value of 5.60 φ.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major elements descend in the order of SiO_2Al_2O_3CaOFe_2O_3K_2OMgONa_2OTiO_2 P_2O_5 MnO, while those of trace elements exhibit a descending order of Sr Rb Zn V Cr Pb Ni Cu As Cd. On the basis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elements and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tudy area is classified into three zones. Zone I locate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sediments are mainly from Pearl River, Taiwanese rivers, and small rivers nearby. Zone II locates in the eastern exit of Qiongzhou Strait and the coastal area off Leizhou Peninsula, and the sediments are mainly from the erosion products of Qiongzhou Strait and Hainan Island. Zone III locates off the eastern Hainan Island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deeper than-50 m isobaths, and the sediments are mainly from Hainan Island and coral reef. The influence from open water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ain size is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for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ntents and that anthropogenic impact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elements.  相似文献   
959.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path analys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ody weight and three other morphological traits in juvenile Japanese sea cucumbers Apostichopus japonicus. We measured live body weight(BW), body length(BL), numbers of papillae(NP), and numbers of tube feet(NF) at 60, 80, 100, and 130 days post-hatching(dph). We calculated path correlation coe cients, correlation indices( R~2), and coe cients of determination with BW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other morphological trait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coe cient of variation for BW was high across all age groups, and all measured morphological trai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P 0.01). BL had the greatest direct ef fect on BW across all age groups(60 dph, 0.526; 80 dph, 0.404; 100 dph, 0.620;and 130 dph, 0.681), while NF had the greatest indirect ef fect on BW across all age groups(60 dph, 0.528;80 dph, 0.452; 100 dph, 0.666; and 130 dph, 0.603). Regression analyses between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BW indicated that R 2 was greater than 0.85 only in the 100-dph specimens. The indirect ef fects of the other measured morphological traits on BW were age-dependent. The optimal regression equations,as determined with stepwise regression, were, for 60-dph specimens: BW_(60)=10~((-3.04+0.092 BL+0.014 NP+0.014 NF))( R~2 =0.632); for 80-dph specimens: BW _(80)=10~((-3.035+0.056 BL+0.017 NP+0.02 NF))( R~2 =0.686); for 100-dph specimens:BW_(100) =10~((-3.742+0.069 BL+0. 633*l g( NP)+0. 464*l g( NF)))( R~2 =0.893); and for 130-dph specimens: BW_(130)=10~((-2.472+0.065 BL+0.012 NP))( R~2 =0.774). Our work clarifi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arious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body weight of a commercially-important sea cucumber species( A. japonicus). Our predictive models for body weight might be useful for the aquaculture and selective breeding of A. japonicus. These models might als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indirect selection of traits that are di cult to select directly.  相似文献   
960.
中国地缘环境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崛起面临的地缘环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建立和完善地缘环境分析体系,预判预研地缘环境变化态势是学科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当前关于中国地缘环境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内容多以地缘环境内涵、地缘环境解析、地缘环境驱动机制、地缘环境中的地缘关系和地缘环境研究方法的单项研究为主,而缺乏对地缘环境要素的系统研究,尚未提出一套完整的公认的地缘环境驱动机制,更未搭建完整的地缘环境分析框架。论文认为地缘环境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地理要素通过地缘环境影响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地缘体、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地缘结构组成地缘环境系统,地缘距离和地缘流量是地缘环境的核心变量。为此,未来的地缘环境研究需更加关注地缘结构影响下的地缘关系,加强多维度、多尺度、长周期的地缘环境驱动机制和地缘环境要素相互作用机制探讨,拓展地缘环境研究方法和技术,深化面向“一带一路”的地缘环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