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3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634篇
测绘学   264篇
大气科学   214篇
地球物理   284篇
地质学   1099篇
海洋学   29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33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改性膨润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改性膨润在环境修复、环境净化、环境替代功能等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研究最新进展,并展望了改性膨润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青藏高原东缘作为高原生长的东边界,其新生代以来隆升剥露与扩展模式备受关注.高原内部平缓的地貌和边界构造带不显著的缩短变形被认为是下地壳流作用的重要证据.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中-晚新生代以来跨不同断裂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隆升剥露,指示了断裂体系在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变形与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收集区域内现有不同封闭温度体系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隆升剥露及生长扩展与整个高原抬升具有准同步性.最为广泛和显著的剥露主要发生在~30 Ma以来,且高原东缘的最大侵蚀量区受控于断裂活动,快速侵蚀带的空间分布与鲜水河断裂带相一致.在区域尺度上,现有数据所揭示的剥露事件启动、持续时间及速率的显著差异性揭示了断层活动对青藏高原东缘地表剥露过程的控制作用.本文提出青藏高原向东扩展是多阶段、非均匀过程,新生代以来不同断裂带在青藏高原向东扩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支持"下地壳流假说"强调的"东缘上地壳变形不显著"的认识.  相似文献   
93.
青山铅锌矿床是黔西北矿集区内威宁-水城成矿亚带的典型矿床之一,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含矿断裂带中构造岩既是构造变形作用的载体,也是相应变形环境的受体,其具有显著的分带特征。针对斜落走滑构造环境下弱蚀变构造岩与热液成矿成生联系研究的薄弱环节,基于构造岩-岩相学填图方法以及不同岩相带内节理、裂隙构造解析,系统采集不同构造岩-岩相带内定向构造岩样品,进行显微构造与地球化学分析,剖析不同岩相带内构造岩类型、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及其分带特征,构建了该矿床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即从矿体向外,依次为:张裂岩相带→泥化相带(一、三中段及以上)→扭裂岩相带→压裂岩相带。扭裂岩相带内发育黄铁矿化、铅锌矿化、方解石化、弱白云石化,压裂岩相带内主要发育方解石化,矿化蚀变随着远离矿体呈现出从强变弱的变化规律,成矿环境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呈现氧化→弱氧化-弱还原→还原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宏观和显微构造应力场分析,认为矿体外侧不同类型的构造岩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因不同位置的局部应力场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构造岩,发育在北西向断裂下盘的次级断裂不仅控制了矿体定位和形态产状,也控制了其外侧构造岩-岩相带。   相似文献   
94.
全国天气雷达数据处理系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全国天气雷达终端更新》和《全国天气雷达定标》项目的技术规定,研制了一套完整的雷达业务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全国布网天气雷达数据格式统一、产品生成、产品分发和图像回显的全自动化业务,提高了我国天气雷达网的业务质量、以及数据处理和产品应用水平,收效显著。在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业务条件、实际要求和探测技术的发展,系统功能丰富,算法先进,接口开放,设计精美,投入业务两年来系统运行稳定。该系统放弃了传统对话框和工具栏的设计方式,创新设计了操作面板控制。文中的研发思路,设计方法,系统特点对我国业务软件的研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5.
利用雨滴谱的Г分布和散射计算模式,研究了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遥测降水强度、液态含水量和识别降水粒子相态的方法,给出了利用反射率因子ZH、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差传播相移KDP反演降水强度和液态含水量的三种公式以及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公式,并从雨滴谱的变化和雷达测量误差两方面比较了几种方法的测雨精度.结果表明:雨滴谱在很大范围变化时,利用ZDR和KDP可以很好地反演出降水强度和液态含水量,它受滴谱分布的影响不大,它的探测精度优于(ZH,ZDR)方法.单参数KDP方法优于传统的Z-R关系方法.同时给出的ZH与ZDR和KDP关系公式也基本不受雨滴谱变化的影响,它可以用于降水粒子相态的识别.双参数方法的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雷达测量ZDR和KDP的误差,特别是KDP的误差,改善KDP的测量误差是发挥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探测降水强度或液态含水量潜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
我国北方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利用地闪定位仪(DF)探测了我国大兴安岭(东北地区)和北京地区的雷电活动。文中详细分析了地闪的空间分布,并讨论了不同地区各雷电参量的时间变化规律。两地区雷电活动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均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可能与本地区的天气背景及地理特征有密切的联系。要较深入地了解上述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将雷电活动与天气因子的给合讨论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97.
陈浩华  黄铭  葛修润 《岩土力学》2006,27(10):1819-1822
作为提高锚固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端头扩大型土锚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介绍了端头扩大型锚杆的各种扩孔方法,重点阐述一种新型的船锚式注浆张开型土锚。带有锚抓的新型土锚,不需要专门的扩孔机械,在注浆作用下能连续完成端头扩张与灌浆,具有施工方便、锚固面大、效果好等优点。通过对土锚进行张开试验,证明了在上海等软土地区通过灌浆压力使锚抓张开并形成扩大头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98.
历史上淄河下游的人畜供水一直依赖地下水,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内淄河下游河道长期接纳上游污水,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浅层地下水已不适于人畜饮用。污染区沿淄河呈条带状展布,污染区边界距淄河约1.0~1.5 km,其中距淄河500 m以内的区域污染最为严重。中深层地下水水质良好,仅个别井点因井管损坏造成点状串层污染,可做为人畜用水水源。基本可满足2010年前区内人畜供水要求。人畜供水开采中深层地下水时,应根据地下水污染特征和中深层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分区分层开采,实现地下水合理开发,防止中深层地下水串层污染,保护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99.
阿尔金山中-新生代隆升历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的同时,伴随较大的逆冲分量,总体成花状构造,引起阿尔金山的垂向隆升,大量证据表明阿尔金山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6次快速隆升事件,即白垩纪、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早中新世、中中新世、上新世、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初。新生代的五期重要的隆升事件,与欧亚大陆拼合后的印度板块持续向北的挤压有关,俯冲引起青藏高原的阶段性快速隆升,是阿尔金山隆升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0.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早、中侏罗世伸展断陷阶段,晚侏罗世—白垩纪挤压反转阶段,古近纪弱断陷阶段,新近纪的中新世—上新世早期坳陷阶段和上新世晚期—全新世挤压反转阶段。沉积构造演化控制盆地烃源岩的展布,盆地演化过程中的两次挤压反转期是圈闭构造的主要形成期,控制盆地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