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34篇 |
免费 | 4120篇 |
国内免费 | 29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47篇 |
大气科学 | 1550篇 |
地球物理 | 1946篇 |
地质学 | 6204篇 |
海洋学 | 2067篇 |
天文学 | 111篇 |
综合类 | 754篇 |
自然地理 | 12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381篇 |
2023年 | 405篇 |
2022年 | 702篇 |
2021年 | 748篇 |
2020年 | 693篇 |
2019年 | 711篇 |
2018年 | 640篇 |
2017年 | 588篇 |
2016年 | 606篇 |
2015年 | 672篇 |
2014年 | 642篇 |
2013年 | 772篇 |
2012年 | 878篇 |
2011年 | 796篇 |
2010年 | 870篇 |
2009年 | 760篇 |
2008年 | 733篇 |
2007年 | 695篇 |
2006年 | 722篇 |
2005年 | 565篇 |
2004年 | 404篇 |
2003年 | 315篇 |
2002年 | 285篇 |
2001年 | 275篇 |
2000年 | 235篇 |
1999年 | 93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10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5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An obvious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early and the late stages of the middle Eocene rifting in the ZhuⅠ Depression,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Paleogene source-to-sink system, has recently been found.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eismic,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 in the study area, we argue that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controls the basic elements of source-to-sink system, such as basin landscape, material source supply, transportation direction and sedimentary style, and affects the deep Paleogene reservoir conditions.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there are two typical source-to-sink models: source migration and fault transformat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related to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is commonly interpreted by two typical source-to sink models: source migration and fault transformation. The main source of the source migration model migrat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edimentary boundary, accommodation space and depositional style change accordingly, forming a favorable superimposed and contiguous reservoir target;the supply, transport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provenance in the fault transformation model change orderly in time and space, forming the compound of co-existing fan-delta-beach sedimentary system and reservoir conditions have strong zon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to sink system and sand-controlling model under the control of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in order to find high-quality reservoirs in Paleogene. © 2021, Science Press.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12.
土地变更调查是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用地管理信息标注入库是对土地利用现状变更信息的完善补充,是确保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真实准确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国家相关规程及技术要求,探讨总结了管理信息标注入库的一般工作流程及部分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49年以来7个进入北部湾后强度突然增强的热带气旋(TC)环流背景特征及物理量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利TC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增强的环流背景是:(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加强西伸,(2)热带辐合带北抬至华南沿海活动,(3)西南季风爆发处于活跃期,(4)东风波西移叠加,(5)有适度的弱冷空气侵入;对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表明,TC进入北部湾前和进入北部湾后,环流中心附近500hPa涡度变化极小,200hPa高空散度增大,500hPa垂直上升速度增大,850hPa中南半岛水汽输送量增大。 相似文献
15.
MERIS遥感数据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等分辨率成像频谱仪(M ER IS)是搭载于由欧洲空间局(ESA)发射的迄今为止最大的综合性环境卫星ENV ISAT-1上的主要传感器,由法国和荷兰共同研制,是目前水色传感器中最有优势的传感器之一。文中主要介绍了M ER IS遥感数据的特点,与M OD IS、SeaW IFS传感器相比,M ER IS在波段设置与辐射灵敏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更适合于海洋水色的应用。针对M ER IS的波段设置,重点介绍了M ER IS数据在海洋水色的应用范围与应用原理,并简要介绍其在大气与陆地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2008年广西严重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3,他引:10
利用T213、ECMW F数值预报资料和MICAPS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对这次极端天气事件成因进行分析,表明造成这次长时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主要原因有:(1)北半球东亚倒Ω流型使大气环流长时间稳定,使北支、南支锋区偏南,极地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影响到江南、华南,华南静止锋在沿海长时间维持,锋区强度大;(2)南支槽活跃,西南暖湿气流持续向我国南方输送,冷暖空气在华南上空交汇,导致广西出现长时间的降水;(3)逆温层维持时间长,长时间的降水普遍以小雨为主,容易形成过冷水滴,雨淞范围从贵州、湖南南扩至广西北部,造成道路结冰、电线积冰等次生灾害,灾情严重。 相似文献
18.
江苏大丰潮滩悬沙级配特征及其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根据2002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的现场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悬沙级配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再悬浮、沉降和流速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悬沙颗粒较细,以粉砂为主,悬沙级配在潮周期内的变化模式有两种类型:一是稳定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垂向和平面)变化很小;二是双峰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变化显著,粗细峰高度不断变化.再悬浮、沉降、涨潮时输入潮滩的悬沙和底质级配是影响悬沙级配的重要因子.再悬浮使粗颗粒悬沙的含量增加,悬沙与底质级配不断接近,沉降对悬沙级配的影响与再悬浮相反.再悬浮发生时悬沙级配对流速有明显响应.在没有再悬浮和沉降影响的情况下,潮滩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悬沙级配趋于稳定和相同,对这种状态下的悬沙级配可称为背景悬沙级配,大丰潮滩背景悬沙级配的平均粒径为7μm. 相似文献
19.
20.
大巴山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秦岭南缘,以发育大规模的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为世人瞩目,其地壳尺度结构与构造特征对于理解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的碰撞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深反射地震剖面和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数据的约束,结合地质与钻井资料,通过重磁场分析拟合解释,对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地壳尺度的构造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地壳断面结构与构造模型.模型显示,四川盆地北部基底和沉积盖层变形差异较大,且上下地壳具有解耦性,上地壳向北延伸至紫阳断裂一带;而下地壳与上地壳拆离,向北延伸远至安康断裂一带.研究区莫霍面起伏较大,自南向北先加深后抬升,在大巴山下出现Moho的构造叠置,这种现象源于大陆地块(扬子克拉通)下地壳向大巴山—秦岭造山带下的俯冲.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西昆仑山下,即塔里木盆地下地壳向西昆仑山下俯冲,俯冲板片前缘出现Moho的叠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