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5篇
  免费   956篇
  国内免费   1352篇
测绘学   366篇
大气科学   933篇
地球物理   970篇
地质学   2478篇
海洋学   757篇
天文学   164篇
综合类   467篇
自然地理   67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对比分析了北京和广州地区各100例云闪初始阶段前30 ms快电场变化波形上初始击穿脉冲的特征。依据脉冲的结构特征,两地区的云闪初始击穿脉冲可分为单极性单峰型、单极性多峰型、双极性单峰型和双极性多峰型脉冲,两地区均以单极性和单峰型脉冲为主。对脉冲参量特征的统计发现,脉冲的10%-90%上升时间、半峰值宽度地区差异性小于脉冲类型差异性;双极性单峰型脉冲的半峰值宽是单极性单峰型的1.2倍。不同类型脉冲过零时间的中值、平均值在10μs左右量级,且广州地区较北京地区的大;云闪初始击穿脉冲宽度平均值显著小于相同地区正地闪的,而脉冲间隔显著大于正地闪的。初始击穿脉冲最为集中的出现在云闪最初的1~2 ms,其比例随时间以显著的负指数分布下降。研究发现,双极性脉冲的过零时间与脉冲宽度之间、起始半周期峰值幅度与过冲幅度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2.
新疆西南部一次局地对流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地面和探空气象资料、NCEP逐6h1°×1°的再分析资料和(CINRAD-CC)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12年7月19日新疆阿图什罕见的短时对流性暴雨形成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是在南疆低涡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低层中尺度低涡促进上升运动及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的;冷空气的入侵是造成对流扰动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地面小尺度系统对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也有一定的作用;涡散场的配置、垂直速度、低层偏东急流和强不稳定能量满足了对流发生的基本条件,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则使风暴明显增强;从喀什探空订正图来看,修正后的探空资料中各要素对开展强对流潜势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有待进一步总结验证;对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具有强回波、强的垂直风切变、大的垂直液态水含量和较高回波顶高等,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及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3.
中国东部夏季暴雨的年代际跃变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栋  陈际龙  黄荣辉  刘永 《大气科学》2016,40(3):581-590
本文利用1960~2011年中国东部地面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JRA-55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夏季暴雨分布的年代际跃变及其相关联的大尺度环流异常特征。基于暴雨频数和占比(夏季暴雨占比是指5~8月暴雨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百分比)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暴雨分布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历两次反相的经向"三极子"跃变。中国东部夏季暴雨的年代际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段:1960~1979年为华南和华北暴雨偏多、江淮流域暴雨偏少的经向"三极子"分布;1980~1991年为南方和华北暴雨偏少、江淮流域暴雨偏多的经向三极子"分布;1992~2011年为南方暴雨显著偏多、华北暴雨持续偏少,逐渐形成经向"偶极子"分布,并导致近十多年我国夏季"南涝北旱"的整体格局。1970年代末(1990年代初)跃变相关联的大尺度环流异常配置:东亚夏季风的减弱(增强),西太平洋副高的增强西伸但南撤(北抬),南亚高压的减弱南缩(增强东扩),以及蒙古高原中低层的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异常。与此同时,低层局地环流也发生调整:华北和黄淮地区以及华南和江南地区均为反气旋式(气旋式)环流异常,而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受控于风场切变式辐合(辐散)异常;涡度场发生相应变化,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负(正)涡度异常不(有)利于低涡的发展,而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的正(负)涡度异常有(不)利于低涡的发展,进而引发江南和华南暴雨减少(增加)、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暴雨增加(减少)、黄淮和华北暴雨减少(增加)的经向"三极子"跃变。  相似文献   
164.
遥感数据的在线信息分析服务技术是基于在线处理技术,整合各种遥感信息和技术资源,通过标准Web Service调用方式以按需共享的方式提供遥感应用服务。本文就高分遥感数据产品的在线信息分析技术框架及信息分析结果的在线可视化系统实现展开研究,通过整合遥感数据处理算法及处理工具资源进行系统集成,并利用标准Web Service调用的方式为用户统一提供在线数据分析服务,使用户无须安装复杂处理软件就能在线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线信息分析服务系统能稳定高效地为3—5级高分影像数据产品提供在线的数据分析功能,能有效降低行业应用高分遥感影像的难度,进一步增强了对高分遥感影像数据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5.
针对现有不动产单元编码存在空间位置信息模糊的问题,以寻求更加直接反映空间位置的不动产编码为目标,在对现有不动产单元编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eoSOT网格编码的不动产单元模型、编码方法,以及该模型与空间位置信息转换方案。试验证明,基于GeoSOT的不动产单元编码更加直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6.
167.
提出了一种高效稳定的SAR影像匹配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Frost滤波对SAR影像的斑点噪声进行预处理,再结合SIFT和SURF算法对滤波后的SAR影像进行特征点提取,使用Matlab程序实现立体影像无痕拼接,实现了SAR影像的高精度匹配,该方法提高了SAR影像的匹配成功率,减少了匹配时间。  相似文献   
168.
基于页岩孔隙系统的特殊性,讨论了FESEM-QEMSCAN、FIB-FESEM、NANO-CT、氮气吸附法、小角中子散射等几种页岩孔隙系统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指出场发射扫描电镜以及与之结合的能谱和矿物定量评价系统(FESEM-QEMSCAN)是研究页岩纳米级孔隙类型、大小、形态以及矿物分布的基础手段;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微纳米CT可刻画页岩孔隙系统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利用获得的三维数据体进行数值模拟,可进一步计算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氮气吸附法可对小于100nm的极微孔隙的孔径、形态进行求算;小角中子散射则可利用孔隙中存在的气体分子,获得孔隙系统连通性等重要参数。最后从页岩岩石组构的角度,探讨了页岩孔隙控制因素,指出有机质含量与成熟度,黏土矿物类型、含量,碎屑颗粒的含量以及成岩强度是影响页岩孔隙系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9.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e compositions and propertie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are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soil texture on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s of SOM and its sub-fraction, humic acid (HA), along two soil profiles, a yellow soil profile and a purplish soil profile, under the same climate and vegetation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composition and humification degrees of SOM and HA of the purplish soil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rresponding yellow soils indicated by A/O–A ratios of HAs, TOCs and HA yields of bulk soil samples, nevertheless,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the purplish soil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yellow soil. The variations of E4/E6 ratios of HAs along the soil profiles indicate the overall molecular sizes of HAs decreased downward along the soil profiles. A/O–A ratios of HAs decreased downward along both the soil profiles indicate that humification processes decrease downward along both the soil profiles. Leaching of SOM show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As in the yellow soil profile but the purplish soil profil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igher hydrophobicity of HAs in purplish soils, shows tha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M along the soil profiles are a complex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soil tex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M itself. The remarkably different sand contents are concluded tentatively as one of reasons to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and dynamics of HAs along the soil profiles, however, to profoundly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and transport of SOM along soil profiles needs more researches.  相似文献   
170.
油气储层中构造裂缝发育与有限应变状态关系密切,为了探索有限应变分析与构造裂缝预测的新技术方法,此次研究设计完成了一组单侧挤压收敛模型的物理模拟实验,并引入粒子图像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实验模型在垂向上为含粘性层的多层结构,实验结果形成了一个肉眼可见的箱状褶皱。通过PIV技术可以获取实验模型变形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位移场数据,计算出各阶段的增量应变,实现从初始状态到褶皱形成之后整个变形过程的有限应变分析,探讨构造裂缝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化裂缝预测。挤压变形过程初期,应变分布范围很广,有限应变较弱(约4%~8%),在挤压方向上的线应变表现为弱压应变,在垂向上的线应变表现为弱张应变,这种现象是褶皱和断层产生前平行层缩短和层增厚的纯剪变形结果,也是区域型张裂缝和剪裂缝形成的主要机制。褶皱和断层即将发育之时至发育之后,应变局限在断层发育的剪切带及附近区域,有限应变表现为较强(达20%)的剪切应变和剪切张应变,是断层面附近简单剪切变形作用的结果,也是局部型剪裂缝和张剪裂缝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