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53篇 |
免费 | 1386篇 |
国内免费 | 7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76篇 |
大气科学 | 705篇 |
地球物理 | 1084篇 |
地质学 | 2337篇 |
海洋学 | 551篇 |
天文学 | 230篇 |
综合类 | 331篇 |
自然地理 | 47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111篇 |
2022年 | 194篇 |
2021年 | 222篇 |
2020年 | 198篇 |
2019年 | 232篇 |
2018年 | 250篇 |
2017年 | 243篇 |
2016年 | 240篇 |
2015年 | 203篇 |
2014年 | 234篇 |
2013年 | 268篇 |
2012年 | 265篇 |
2011年 | 290篇 |
2010年 | 277篇 |
2009年 | 231篇 |
2008年 | 228篇 |
2007年 | 199篇 |
2006年 | 166篇 |
2005年 | 181篇 |
2004年 | 145篇 |
2003年 | 152篇 |
2002年 | 168篇 |
2001年 | 163篇 |
2000年 | 150篇 |
1999年 | 155篇 |
1998年 | 124篇 |
1997年 | 120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41.
942.
广东茂名高岭土的特性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茂名高岭土资源的地质、矿石、选矿工艺、产品性能和应用等内容做了研究和论述。茂名高岭土是我国罕见的优质高岭土,作为涂料,高岭土的质量可与英国S.P.S.土和美国的ALPHACOTE土相媲美。茂名高岭土的开发与应用,不仅将改变我国依赖进口造纸涂料高岭土的不合理局面,而且有可能打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943.
944.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广西北海、福建漳港和江苏启东3个西施舌自然群体的7个等位酶12个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西施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数目(A)范围为1.5833-2.0000、平均每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目(Ae)范围为1.2850-1.5373、多态位点百分数(P)为33.33%、观察杂合度(Ho)为0.2389-0.3083、期望杂合度(He)为0.1496-0.2041之间.西施舌群体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719,福建漳港群体与广西北海群体之间的FST为0.0413,但福建漳港群体和广西北海群体与江苏启东群体之间的FST为0.0505. 相似文献
945.
贵南牧场在潜在沙漠化地区的共和盆地木格滩合理垦殖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潜在沙漠化地区"乱垦"是有害无益的。但科学的合理垦殖不应该禁止, 而应积极提倡和支持, 贵南牧场成功的经验, 应引为借鉴。该场自1968年改军马生产为农牧业结合经营方式, 在木格滩进行实验性垦殖, 20多年来在生态环境和经济收入上取得了显著的双重效益。其具体措施是: 1. 有选择的开垦土地。在开垦之前先进行勘测, 选择地面平整、土层深度在2.5m以上的粉砂质或轻壤质土地块进行垦殖, 耕种深度不超过30cm。2. 保持地形原貌。对开垦土地不进行平整, 让其自然起伏, 保持原来地貌, 使表层2m以上的土层保持均匀一致、稳定。3. 实行"耕二休一"和草田轮作制。改良土壤的理性化状, 不断补充和提高土壤肥力。4. 合理耕作。春翻地采取边翻、边压、边播种, 翻后压两遍, 播后再镇压, 尽量缩短工作程序时间(以不超过24小时为准); 而夏翻地封冻前镇压, 来年免耕播种。5. 采取残茬越冬。尽量减少耕地面的裸露, 让地面被作物茬子和撒在地里的秸秆覆盖, 减轻风蚀。这为我国在容易发生沙漠化草原地区进行合理的农业开发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经验。 相似文献
946.
ShaoHua Zhao ZhiFei Liu Quan Chen XingXing Wang JiangNan Shi HaiYan Jin JingJing Liu ZhiMin Jian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2017,60(7):1368-1381
Sediment components and their fluxes of Cores MD12-3428(water depth: 903 m), MD12-3433(water depth: 2125 m),and MD12-3434(water depth: 2995 m), obtained along a transect on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have been conducted to reveal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an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sediment components and of their fluxes.Results show that deep-sea sediment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re composed mainly of terrigenous(59–89%) and carbonate(6–38%) particles, with minor components of opal(1.6–9.4%) and organic matter(0.7–1.9%). Fluxes of terrigenous and carbonate particles reach up to 2.4–21.8 and 0.4–6.5 g cm–2 kyr–1, respectively, values that are one to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e fluxes of opal and organic matter.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percentages and fluxes of deep-sea sediment components have displayed clear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icity since the last glaciation. Terrigenous, opal, and organic matter percentages and their fluxes increas clearly during marine isotope stage 2, while carbonate percentages and fluxes show an opposite variation pattern or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unremarkable increase. This implies that deep-sea carbonat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affected by the dilution of terrigenous inputs during the sea-level lowstand. With increasing water depth along the transect, the terrigenous percentage increases but with largely decreased fluxes. Both the percentage and flux of carbonate decrease, while the percentages and fluxes of opal and organic matter display much more complicated variational features.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deep-sea sediment components and of their fluxes since the last glaciation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re strongly controlled by sea-level fluctuations. Simultaneously, terrigenous supply associated with monsoonal rainfall, marine primary productivity,and the dilution effect between terrigenous and biogenic particles, also play interconnected roles in the sediment accumul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947.
空间运输联系的分布与交流规律研究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空间运输联系是指在自然、社会、经济诸要素综合作用下,区域间通过交通运输设施进行旅客和货物交流产生的相互联系与作用。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实证分析方法,本文研究了客货运输的地域分布特征、地域间交流联系生成的内在机制、基本类型和增长演变的趋势,划分出客运联系“单中心”、“多中心”,货运联系“互补性交流”、“竞争性交流”、“递接性交流等类型,并提出了非均衡系数、集中度、首位联系量等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48.
针对慈利县重点区域进行了农作物富硒程度专项调查,通过建立湖南省相关农作物富硒标准,发现采集的十种农作物中大部分达到富硒标准,其中油菜、水稻、玉米等硒平均含量最高,分别达到0.285mg/kg、0.136 mg/kg以及0.118 mg/kg。通过对比根系土硒含量,研究了十种作物硒富集规律,得出了各农作物硒富集系数,油菜硒富集能力最强,其次为大豆、大蒜。针对慈利县土壤、农作物含硒量特征提出了慈利县富硒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9.
5个新发现的X选BL Lac天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OSATVLA方法筛选,从ROSATX射线源中选出了一批新的BLLac天体和类星体的候选体.1996年12月8日至17日,利用北京天文台2.16m望远镜和新从美国引进的OMR摄谱仪,对这批新候选体进行了光谱认证.经SUN工作站处理,又发现了5个新的X选BLLac天体.此外,还对去年作者在OMR引进之前发现的BLLac天体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去年发现的7个BLLac天体中,2322+343的CaIIH&K“Breakstrength”为26.9%,稍大于判据25%,因此,2322+343到底是BLLac天体还是射电星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测光及偏振观测的验证. 相似文献
950.
通过单轴抗压试验、剪切试验、变形试验及渗透性试验等方法,对旋喷固结体的物理力学性状和渗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旋喷固结体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较低的渗透性,可完全改变天然土的性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