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74篇 |
免费 | 1956篇 |
国内免费 | 12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33篇 |
大气科学 | 822篇 |
地球物理 | 852篇 |
地质学 | 2811篇 |
海洋学 | 828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343篇 |
自然地理 | 65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40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306篇 |
2021年 | 332篇 |
2020年 | 293篇 |
2019年 | 334篇 |
2018年 | 261篇 |
2017年 | 290篇 |
2016年 | 297篇 |
2015年 | 367篇 |
2014年 | 261篇 |
2013年 | 355篇 |
2012年 | 371篇 |
2011年 | 349篇 |
2010年 | 361篇 |
2009年 | 362篇 |
2008年 | 335篇 |
2007年 | 337篇 |
2006年 | 348篇 |
2005年 | 262篇 |
2004年 | 193篇 |
2003年 | 167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23篇 |
2000年 | 104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根据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2004年-2006年阂东沿岸生态调查的资料,分析和研究了闽东沿岸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共鉴定出浮游植物的种类3个门39属共134种,其中硅藻门的种类占总种数的80%,为该调查海域主要门类.主要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等.浮游植物的丰度分布,呈现由调查海域东北侧向西南侧、由近岸向远岸减少的空间特征,夏季高、春季低的季节变化特点,并且有逐年减少的年际变化趋势.本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2.
1949—2009年登陆和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49—2009年61年间登陆和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影响路径等的分析,发现在7—9月份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占登陆总数的92.5%,7—9月份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占影响总数的82%。影响浙江的热带气旋中登陆福建或在台湾海峡消失的热带气旋占的比重最多。虽然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生成个数近年来大幅减少,但登陆浙江的强台风有明显增多的趋势。随着气候的变暖,海水温度的增高,热带气旋生成的时间提早,结束的时间偏迟。另外通过对热带气旋影响时各海岛、沿海和内陆站的大风、暴雨的分析,发现热带气旋影响期间容易引起大风天气的是大陈和嵊山站;容易引起暴雨天气的是温岭、临海和温州站。本文还分析了验潮站最大增水超过1m、2m、3m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3.
区域矿产评价模型——以赤峰红花沟金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中,区域矿产评价模型包括远景区圈定要素组合、远景区优选要素组合、矿床数估计要素组合和资源量估算要素组合,它们成功地解决了矿产预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相结合的问题.通过对赤峰燕山期红花沟式岩浆热液型金矿资源的定位、定量预测,共圈定远景区11个,其中A类远景区4个,B类远景区3个,C类远景区4个;预测潜在矿床数8个,潜在资源量306.532 t.本区该类型金矿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64.
科学有效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可持续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关键,其中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该文在对枣庄市台儿庄区小龚庄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塌陷发育情况等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开采试验法对小龚庄水源地岩溶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为11354m~3/d。根据已发生岩溶塌陷情况,设定岩溶塌陷预警水位,利用非稳定流Theis公式计算了安全开采量范围在11187~13150m~3/d之间,对开采试验法计算结果进一步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最终确定以11354m~3/d作为小龚庄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是可靠的,可以保证水源地最大限度的开采地下水资源,同时又保证水源地运行时不易引发岩溶塌陷的环境地质问题。该方法为同类型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5.
南大巴山西北段镇巴—下高川地区地质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大巴山西北段镇巴—下高川地区进行1∶50 000地质填图基础上,通过对地质构造现象野外的详细观测,运用持平投影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等方法对主要断层面擦痕和断层两侧不对称褶皱枢纽以及褶皱两翼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构造解析,结合区域沉积资料和地质年代学资料,对该区构造进行构造序列分析,并探讨南大巴山构造带的变形时限、动力学机制及其演化。研究表明:南大巴山西北段镇巴—下高川地区断裂构造特征表现为高角度逆冲推覆兼有右行走滑性质的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与逆冲推覆构造相关褶皱多为轴面东倾西倒的同斜褶皱和斜歪褶皱,而且由东向西褶皱紧闭程度逐渐减弱,表明逆冲推覆方向由东向西,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该区是在印支期扬子地块与秦岭造山带全面碰撞造山作用基础上,在燕山期中—晚期整个大巴山构造系由北东向南西方向大规模的陆内造山,形成了现今的构造几何形态,其中右行走滑构造是燕山期中—晚期(J3-K2)逆冲推覆构造持续向西南推移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6.
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三山岛成矿带之中,为一严格受断裂构造控矿的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全部赋存于滨海海域,具有规模大、延伸稳定、有用物质分布较均匀的特点。作为国家级首批整装勘查区的一部分,尤其是首次在浅海海域进行深部勘查,该区勘查工作受到了多方重视、关注和支持,在1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主要靶区的详查工作。它首开我国浅海海域金矿勘查的先河,是在综合分析研究矿田成矿背景与找矿潜力的基础上开展的一次系统的、由预查开始直接完成详查的勘查活动,具有周期短、规模大、成果丰、效果好的特点,对我国以后海域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7.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lower atmosphere and sea surface, sea spray migh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air-sea heat fluxes and subsequently, modulate upper ocean temperature during a typhoon passage. The effects of sea spray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sea surface roughness in a 1-D turbulent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a spray on upper ocean temperature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 area, for the cases of two real typhoons from 2006, Yagi and Soulik. Model output was compared with data from the Kuroshio Extension Observatory (KEO), and Reynolds and AMSR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The results indicate drag coefficients that include the spray effect are closer to observations than those without, and that sea spray can enhance the heat fluxes (especially latent heat flux) considerably during a typhoon passage. Consequently, the model results with heat fluxes enhanced by sea spray simulate better the cooling process of the SST and upper-layer temperature profiles. Additionally, results from the simulation of the passage of typhoon Soulik (that passed KEO quickly), which included the sea spray effect, were better than for the simulated passage of typhoon Yagi (that crossed KEO slowly). These promising 1-D results could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sea spray i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for typhoon studies. 相似文献
168.
植被覆盖度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也是遥感反演的关键参数。盐碱地植被覆盖度的准确测量对研究地表植被蒸腾、土壤水分蒸发及土壤退化、盐碱化等具有重要意义。过绿指数(Excess Green index,ExG)对绿色植被比较敏感,能突显植被信息,去除土壤、阴影的干扰。通过对吉林西部盐碱地玉米、高粱、绿豆、杂草、土壤数字图像特征分析,利用改进过绿指数(Modified Excess Green index,MExG)算法计算植被和土壤的MExG值;并确定区分植被和土壤的MExG阈值为40,进而计算植被覆盖度。本文采用监督分类的最大似然法对比验证MExG自动提取结果,并对两种方法计算的玉米、高粱、绿豆和杂草的覆盖度,分别进行目视判读和t检验。研究表明,MExG自动提取方法具有客观性强,处理时间短,分类精度高等优点,是计算不同植被类型覆盖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9.
城市医疗设施空间分布合理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的增加,医疗设施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公共设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的不断扩张导致医疗机构的分布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城市规模,如何能够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并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居民的需求成为当下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根据统计资料建立武汉市中心城区交通网络、医疗机构分布、人口等数据库,分别从可达性和公平性角度评价武汉市医疗设施的空间分布合理性,并利用地理空间可达性评估法和基于交通网络行进时间成本法分别对武汉市中心城区医疗设施可达性进行评价。就医可达性评估显示,武汉市居民就医便捷程度总体上较好,并以长江和汉江的交界地区为中心,呈四周放射状分布。通过引入需求指数、医疗机构规模、区域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利用基尼系数、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分层异质性评价医疗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公平性。结果表明,武汉市医疗机构分布按人口分布合理,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主城区;地理分布上城郊地区医疗机构相对稀少。最后,依据可达性和公平性评价结果,对武汉市医疗设施布局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应更多考虑改善郊区等交通欠发达区域居民的就医条件,从而完善城市医疗设施分布。 相似文献
170.
Seagrass research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Even though there has been progress recently, there is still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needed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eagras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and discuss the advances in seagrass
research in China from two aspects: (1) seagrass spec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2) seagrass research in China, including
studies on their taxonomy, ecology, photosynthesis, applications in aquaculture, salt-tolerance mechanisms and other research
topics. A total of 18 seagrass species belonging to 8 genera are distributed in nine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China (including
Hong Kong and Taiwan), as well as the Xisha and Nansha Archipelago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North China Group
and a South China Group. Based on the seagrass distribution, the Chinese mainland coas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North China Seagrass Coast, Middle China Seagrass Coast, and South China Seagrass Coast. Ecological studies include research
on seagrass communities, nutrient cycling in seagrass ecosystems, genetic diversity, pollution ecology and research in the
key regions of Shandong, Guangdong, Guangxi, and Hainan. Seagrass species and their locations, community structure, ecological
evaluation, epiphytes,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threats in the key regions are also summarized. Other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remote sensing of seagrass, threatened seagrass species of China, and pollen morphology of Halophila oval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