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08篇 |
免费 | 2133篇 |
国内免费 | 125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19篇 |
大气科学 | 904篇 |
地球物理 | 1072篇 |
地质学 | 3156篇 |
海洋学 | 927篇 |
天文学 | 58篇 |
综合类 | 435篇 |
自然地理 | 6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155篇 |
2023年 | 189篇 |
2022年 | 326篇 |
2021年 | 368篇 |
2020年 | 323篇 |
2019年 | 342篇 |
2018年 | 292篇 |
2017年 | 311篇 |
2016年 | 342篇 |
2015年 | 374篇 |
2014年 | 296篇 |
2013年 | 381篇 |
2012年 | 402篇 |
2011年 | 345篇 |
2010年 | 377篇 |
2009年 | 378篇 |
2008年 | 361篇 |
2007年 | 360篇 |
2006年 | 345篇 |
2005年 | 270篇 |
2004年 | 214篇 |
2003年 | 189篇 |
2002年 | 193篇 |
2001年 | 197篇 |
2000年 | 125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0篇 |
1981年 | 5篇 |
1978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Wave induced excess flow of momentum(WIEFM)is the averaged flow of momentum over a wave period due to wave presence,which may also be called 3-D radiation stress.In this paper,the 3-D current equations with WIEFM are derived from the 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ver a wave period,in which the velocity is separated into the large-scale background velocity,the wave particle velocity and the turbulent fluctuation velocity.A concept of wave fluctuating layer(WFL)is put forward,which is the vertical column from the wave trough to wave ridge.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f WIEFM in WFL and below WFL are given separately.The parameterized expressions of WIEFM are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linear wave theory.The integration of WIEFM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equals the traditional radiation stress(namely 2-D radiation stress)given by Longuet-Higgins and Stewart. 相似文献
233.
Xie Simei Hao Chunjiang Zou Bin Jing Qiyi Liao Xiaohong Sheng Xiaowen Zhang Canrong 《海洋学报(英文版)》2000,19(1):35-46
INTRODUCTIONTheSMSRPSisstalledontheshipnavigatingovertheseaandreceivessatellitecloudmapsatanytimetoprovidereliablereal-timedataofmeteorologyandocean.Itisanimportantequipmentforsafeguardofshipnavigation.Chinahasthousandsofoceanicships.Butalmostallships,withonlyveryfewexception,arenotstalledbySMSRPS.Thecausesareasfollows:1.Thetechniqueisverycomplicated.2.Thedevelopmentcostisveryhigh.3.Ifweintroduceforeignequipment,thecostistooexpensive.4.Foreignequipmentanditssoftwarearecompletelyclo… 相似文献
234.
235.
三角帆蚌对水体悬浮物和叶绿素a消除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一龄(△1)和三龄(△3)三角帆蚌对水体中悬浮物和叶绿素a的消除量;研究了三角帆蚌对叶绿素消除效果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池塘中挂养1200只三角帆蚌四个月。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对水体中悬浮物和叶绿素a的消除率均随水温升高而提高,其中消除效果在总重量相同时△3>△1,较高水温条件下三角帆蚌在悬浮物中优先利用藻类;同一温度下,水体中藻类量增大时,三角帆蚌对叶绿素a的消除量增大而消除率却降低;在池塘挂养测试中与对照池塘比较,四个月后三角帆蚌因大量消除了池塘水中的悬浮物和叶绿素a,使池塘水体透明度提高从26cm提高到了80cm。 相似文献
236.
本文所处理的地震测深剖面资料,是一条途经陕、甘、宁、青四省,由7个炮点和12个记录分支组成的、全长约970km的地壳折射资料。 本文通过走时反演、射线追踪和合成地震图等分析解释手段,给出各分支的结构参数和全测线的横向变化。整个地壳大体分四层,其参数为 H1=3.32±1.01 km,V1=4.35±0.79 km; H2=11.79±2.77 km,V2=6.06±0.24 km; H3=11.58±4.32 km,V3=6.35±0.26 km; H4=17.64±7.25 km,V4=6.52±0.57 km. 地壳总厚度为45.60±11.01km.莫氏面自西向东逐渐变浅,在西段较为平缓,在中段和东段起伏较大,似乎显示出一个上端略宽、下端略窄的“U”形构造.这种构造有助于说明该区的大地构造特点和地震孕育的深部条件. 相似文献
237.
在GPS精密单点定位数据处理中,通常采用基于非差观测值的处理方法。然而精密单点定位也可通过观测值不同差分组合以减少某些未知参数,且在理论上与非差模型等价。文中介绍基于非差和差分模型的精密单点定位的几种数据处理方法,并对各种模型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38.
239.
台风对海洋叶绿素a浓度影响的定量遥感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台风对海洋水色环境的影响,是目前海洋遥感技术又一应用领域。由于台风期间天气恶劣,遥感资料较少,国际上主要针对个别典型台风,研究其对海表温度、海洋叶绿素a浓度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很少通过遥感资料系统地对这一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建模。自2000到2007年,过境中国近海以及西北太平洋海域台风近百次,作者通过系统地分析这期间MODIS,SeaWiFS的3A级叶绿素a浓度数据,结果发现:(1)台风促进了相应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大幅增长,总体上平均增长约1.426倍,个别区域在5倍以上,同时,该增长一般延后3~6d,在7~10d后恢复到原来的水平;(2)进一步对这些数据进行一元统计线性回归,发现叶绿素a浓度增长比(Rchl-a)与台风影响因子(Tsub>w)满足如下关系:Rchl-a=0.0012Tsub>w+1.017,其相关系数达0.8;(3)台风期间叶绿素a浓度与无台风时叶绿素a浓度之间有很强的线性关系,其关系满足:Cchl-a=1.2367C0chl-a+0.0636,且相关系数高达0.98。这一初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通过遥感手段深入研究台风对海洋水色环境的影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0.
九州-帕劳海脊(KPR)位于菲律宾海中央,近南北走向.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向西的俯冲,裂离于帕里西维拉海盆和四国盆地的弧后扩张,是老的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岛弧(IBM)的残留弧.裂离期间同时受到垂向旋转应力和水平挤压力的共同作用,这是形成九州-帕劳海脊现今狭长的几何形态的主要原因之一.九州-帕劳海脊南北部地壳结构可总结为P波波速为7.1~7.3 km/s下地壳;P波波速为6.1~6.3 km/s的中地壳;P波波速为4.5~5.5 km/s上地壳.九州帕劳海脊北段,30°N以北区和25°N以南区的地壳厚度普遍在10~15 km,25°~30°N之间的地壳厚度普遍大于15 km.九州-帕劳海脊的中段的地壳厚度变化较大,而且未识别出中地壳的存在,为不成熟的岛弧地壳.海脊南段与北段相似,具三层的地壳结构,但地壳厚度小于北侧,基本上大于10 km.整个九州-帕劳海脊处的地壳厚度普遍厚于两侧海盆的地壳厚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