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7篇
  免费   1001篇
  国内免费   1502篇
测绘学   837篇
大气科学   519篇
地球物理   666篇
地质学   2808篇
海洋学   544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311篇
自然地理   58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介绍了轻型感应耦合数据传输温盐链系统功能、组成和设计过程.该系统用于测量不同深度处温盐的动态变化,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布放方便、自成系统的特点,可以应用于水质监测浮标,表面漂流浮标等多种小型平台,测量数据可以服务于水产养殖、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气象和海洋监测预报、军事监测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272.
网络测试中新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吞吐量是网络测试非常重要的测试指标。文中探讨吞吐量测试的1个新方法,该方法仅用2个端口便可实现对被测设备大量端口的吞吐量测试。此法不仅可以用于2层网络流量的测试,还可以用于3层IP网的测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在第3层测试中需要通过VPN来实现IP包转发,测试可以实现跨接口卡的流量测试;应用证明,该方法不仅能测试吞吐量,而且能更好地实现多项综合测试,得到更真实可靠的数据。同时,该方法可以大量节约测试成本,具备多种优点,是1种值得在高校推广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73.
建筑物的方向是地图综合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约束,目前仍没有一个计算建筑物方向的统一方法.本文详细阐述了五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分别为最长边法、加权平分线法、统计加权法、最小MBR法和基于墙的均值法.并从其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这五种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通过两个实验设计和实现,进一步例证了这些方法的适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发现最小MBR方法较为稳健.  相似文献   
274.
针对3维矿床地质体既具有复杂的几何形态特征,又具有连续的矿化分布与控矿作用分布等空间分布场特征,结合3维地质建模软件Datamine的可视化环境,基于线框模型研究了地质体实体建模与3维可视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实体模犁离散化输出为体素模型,提出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和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地质体空间形态分析,比较和研究了这两种方法提取地质体空间趋势形态和形态起伏特征的过程.实例研究和论证了基于数学形态学滤波的地质体空间形态因素分析和提取方法处理某方向上存在有超覆现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5.
利用湘东南东江流域1959~2006年共48年的历史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东江流域历年雨水集中期的气候规律以及2006年雨水集中期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东江流域历年的雨水集中期多出现在6月和8月;东江流域雨水集中期的出现,受台风的影响较大。2006年由于04号台风"碧利斯"的影响导致了本年的雨水集中期出现在7月中旬,其特征是降水强度强、强降水范围广、过程降雨量大,而大尺度引导气流、南海季风对"碧利斯"的西行路径及降水强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76.
以江西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基于Landsat TM 5影像的水体透明度反演模型.结合6个时期的影像与对应的13个实测塞氏盘深度(SDD)数据建立了SDD的自然对数变换值与蓝、红波段的自然对数变换值的线性组合之间的回归模型,即ln(SDD)=-4.016-0.722ln(blue)-0.587ln(red).此模型能够解释88%的水体透明度变化.利用另外12个样点进行模型的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实际量测值与模型反演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误差标准差等于0.22 m.因此我们认为此模型获得了可以接受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7.
三个牙鲆育种群体亲本效应及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针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品种生长速度变慢、抗病力降低这一问题。近年来构建了牙鲆抗病群体(RS)、日本群体(JS)和黄海群体(YS)3个育种群体,开展牙鲆选择育种,建立了63个家系,收集了所有家系5 328尾鱼苗的体长和体重数据。借助线形混合模型(Linear mixedmodel)、"加性-显性"模型、约束极大似然法(REML)及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分别估计亲本效应值、体重和体长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父母本效应和杂交效应。预测结果显示,其中父本130,141,146,170,218,229,303和308随机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效应水平(P<0.01),父本112,122,141,190,212达到显著水平(P<0.05),所有母本体重随机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和体重两性状的加性、显性、表型和基因型相关分量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和体重的加性方差比率均大于显性方差比率,可见两性状的遗传效应主要取决于基因的加性效应。体长的总遗传效应率为31.20%,体重的总遗传效应率为33.58%,体长和体重的随机方差比率分别达到68.80%和66.41%,说明养殖环境等因素对牙鲆体长和体重的影响较大,同时说明在牙鲆选择育种中消除环境影响极为重要。体长和体重的狭义遗传率分别为0.199和0.256(P<0.01),广义遗传率分别为0.312和0.336(P<0.01),牙鲆在以上两性状上属于中等遗传力,通过选择育种可取得较大的遗传进展。对3个牙鲆育种群体杂交随机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抗病群体和黄海群体在体长和体重两性状上加性随机效应显著(P<0.05);抗病群体分别与日本群体、黄海群体杂交,其后代表现出显性随机效应达到0.10的水平(P<0.10),黄海群体自交、日本群体和黄海群体杂交随机效应不显著(P>0.05),因此在杂交组配中选择抗病群体与其他两个群体交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8.
企鹅珍珠贝游离珠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 年 5 - 12 月,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芳华珍珠养殖场,采用贝龄 2 ~ 4 a 的企鹅珍珠贝作植核贝,以 1 ~ 3 a 贝作小片贝,进行游离珍珠培育试验.结果表明,植核母贝经 15 ~ 40 d 的术前处理,成活率为 95.33 % ~ 97.00 %;施术贝经过 6 个月培育后,吐核率为 63.00 % ~ 71.88 %,死亡率为 26.17 % ~ 35.00 %,成珠率为 1.95 % ~ 3.33 %.企鹅珍珠贝合适的植核母贝为 2 ~ 3 龄贝,小片贝为 1 ~ 2 龄贝.  相似文献   
279.
分析讨论了季风风应力、大陆坡地形及底摩擦在产生季风逆风流的必要条件和间接逆风流诊断判据中的作用;应用季风逆风流必要条件和间接逆风流诊断判据,解释冬季风和夏季风逆风流是如何产生的。结果表明:季风风应力是产生季风逆风流的主导因素;冬季风风应力、大陆坡地形及底摩擦三者联合作用导致表层海水在大陆坡上产生辐合生成高水位带和高动力高度带,在大陆被北侧产生NE向的冬季逆风流,南侧产生SW向顺风流;夏季风风应力、大陆坡地形及底摩擦三者联合作用导致表层海水在大陆坡上产生辐散生成低水位带和低动力高度带,在大陆被北侧产生SW向的夏季逆风流,南侧产生NE向的顺风流;冬季风盛行期间,风致经巴士海峡流入南海的黑潮水,将加速冬季逆风流的形成,加大冬季逆风流的强度;夏季风盛行期间,风应力的作用使巴上海峡以东的黑潮水不能进入南海,即使别的原因令巴上海峡以东的黑潮水流入南海,但高温、高盐的黑潮水对夏季逆风流具有阻扼作用。  相似文献   
280.
中华鲟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进行了连续3年(1995-1997)共70尾来源于长江水系中华鲟样本遗传分析,共用了40个10bp长的随机引物,在26种可供分析的引物中,只有OPK01、OPK02、OPK03、OPK09、OPK14和OPQ08RAPD-PCR产物有多态现象,多态引物占23%。26个引物中共扩增出108条稳定的DNA带。其中12条带为多态带,多态座位比例为11.1%。个体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