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5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962篇
测绘学   459篇
大气科学   339篇
地球物理   467篇
地质学   1672篇
海洋学   434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40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高原机场建设工程“3S”技术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开发新机场和扩建老机场已经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在青藏高原地区,机场建设前期工程中,如机场选址、机场工程地质、生态环境等因素的评价中,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机场建设工程进展及经费的投入。文章在西藏阿里、四川康定、云南腾冲、昆明小哨等多个机场的工程地质勘察项目实践基础上,探讨“3S”技术在高原区机场建设工程中的作用及其关键技术,提出基于“3S”技术的高原机场建设工程地质勘察关键技术方法,为高原机场建设创优工程与现代化管理提出新的思路。在机场建设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3S”技术,通过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和全数字摄影测量等高科技,制作测区的高精度正射遥感影像地图以及各个拟选机场的遥感图像三维虚拟动态系列动画图(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场区的构造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以及生态环境等特征信息提取和综合评价,为机场建设工程决策者和具体的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马玲  李天华  杨武年  廖崇高  戴晓爱 《测绘科学》2008,33(2):180-182,166
本文就西部支线机场建设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将遥感和GIS技术的优势充分应用于机场建设前期选址决策中,并以腾冲驼峰国际机场建设为例,探讨应用遥感技术,制作遥感图像三维可视化,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实地三维影像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坡面、坡度和净空分析,可以为机场选址、布线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遥感和GIS技术的综合应用对西部支线机场现代化建设创优工程提出了一定思路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3.
数字摄影测量中单立体影像匹配可能获取"病态解",匹配可靠性低、成功率不高,限制后续产品生产.在ADS40物方多视匹配模型基础上,给出了像方多视匹配AMMGC模型,该模型综合利用多张影像信息,减小信息盲区,获取匹配点的"确定解".AMMGC模型利用匹配检查策略检验匹配结果,通过自适应窗口变换策略选取最佳大小与形状的匹配窗口,进一步提高匹配精度与成功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匹配成功率高,能够可靠匹配相似特征点和地表不连续特征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4.
冀西石湖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息朝庄  戴塔根  刘伟 《地球学报》2008,29(4):451-458
文章根据冀西石湖金矿床的矿区地质特征、矿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的研究,认为金矿赋矿层位为阜平群团泊口组。硫、铅同位素分析显示硫、铅来源于地幔,研究表明石湖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源层。  相似文献   
995.
新疆富蕴县乔夏哈拉铜(金)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乔夏哈拉铜(金)矿床为阿尔泰陆缘裂谷带早—中泥盆世火山岩地层中的一个重要矿床类型,其成因尚待探证。通过分析其成矿环境、探矿规律、火山作用及成矿物质来源等,认为该矿床为海相火山喷流沉积成因的层控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96.
变形分析与预测模型中病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变形分析与预测模型中的线性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灰色系统分析模型中的病态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通过对变形观测资料施加干扰噪声,采用最小二乘原理,得出了三种模型中每一个参数与干扰噪声的数值关系表达式。指出在变形解释和变形预测中,用这三种模型进行建模分析时必须先检查信息矩阵A=XTX的病态程度,采取有效方法减轻A=XTX的病态程度后方可使用这三种模型。  相似文献   
997.
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将对当地水环境信息化建设和业务部门工作效率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为水环境管理与保护决策提供必要依据。文章对信息采集、传输、主要技术和系统总体结构做了研究.介绍了系统功能和实现方法。系统本着低成本、开发简单、快捷、方便的原则,采用可视化开发工具、GIS组件、Access数据库集成模式,开发C/S结构的应用系统。系统实现了基本GIS功能、信息管理、水质模拟、水环境容量计算、污染源分析等功能,满足当前业务数据分析管理需要,达到了一定辅助决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8.
中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人工林在提供木材和固定CO2等方面同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木材生产与碳储量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如何综合考虑二者权衡过程,实现区域森林综合效益最大化,是中国森林生态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磨哨林场作为研究区,采用人工林固定样地多年观测数据以及InVEST模型,定量评估木材生产与碳储量,构建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权衡分析方法,提出了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效益最佳的权衡对策。研究发现:① 在采伐活动的影响下,木材生产与碳储量显著负相关(R = -0.907, P < 0.001),表现出强权衡关系;② 随着采伐强度增加,木材生产与碳储量的综合效益逐渐增加,权衡值先下降后上升;每10年采伐总面积10%~20%的管理模式下,收获木材量和碳储量的综合效益相对较高且权衡值最低,是最佳森林管理模式;③ 研究区当前采伐强度略高于最佳采伐强度,适当降低采伐强度能够使森林获取更多的综合效益。因此,在明确森林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可借助基于标准差的权衡分析方法,提出中国南方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与可持续经营的权衡对策。  相似文献   
999.
“一带一路”陆域地理格局与环境变化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时期推动国际合作共赢的倡议,旨在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丝绸之路,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系统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特征、演化趋势与未来风险格局,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科学基础。应用遥感监测、统计资料,探究“一带一路”陆域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环境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差异;依据经典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论,将“一带一路”陆域划分为中东欧寒冷湿润区、蒙俄寒冷干旱区、中亚西亚干旱区、东南亚温暖湿润区、巴基斯坦干旱区、孟印缅温暖湿润区、中国东部季风区、中国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等9个区域。结合模型模拟、情景预估等技术手段,将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方法论用于预估未来30年高温热浪、干旱和洪涝等突发性极端事件的灾害风险,以趋势—基线对比方法预估宏观生态系统、粮食生产等渐变事件的风险。结果显示,亚欧大陆西部将是暖干趋势;青藏高原两侧区域高温热浪高风险;中东欧寒冷湿润区东部干旱高风险;孟印缅温暖湿润区和中国东部季风区洪涝高风险;荒漠边缘区域为生态脆弱高风险区;中低纬区域为粮食减产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000.
产流是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水固土等服务的关键驱动。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系统叠加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生态退化,在此背景下亟需深刻理解喀斯特地区产流服务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选择典型的喀斯特峰丛洼地流域,基于率定校准的SWAT水文模型,对喀斯特流域产流服务(包括地表、地下以及总径流量)进行模拟,并结合空间梯度分析和局部回归模型,剖析不同服务变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产流量空间分异规律明显,总径流系数约为70.0%;地表径流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地下径流量丰富(约为地表径流量的2~3倍)。地形因子对喀斯特流域产流服务具有宏观控制作用,随海拔和坡度升高,总径流量、地下径流量显著增加;植被分布特征对地表径流有重要影响,在上游林地和下游园地分布区存在空间差异,在植被因素的影响下随坡度的增加呈现转折性的变化趋势。此外,空间叠加分析表明林地总径流及地下径流最大:一方面是由于森林生态系统更强的土壤水分涵养能力以及水分快速入渗的地质背景特征;另一方面反映了地表覆盖与地形特征的复合效应,即林地大多分布在相对海拔和坡度较大之处。本文有助于推进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领域的发展与创新,并为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