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5篇
  免费   611篇
  国内免费   1039篇
测绘学   482篇
大气科学   358篇
地球物理   492篇
地质学   1820篇
海洋学   470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03篇
自然地理   40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硅藻群落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是自然河流水质变化的指示生物。为了解黄龙风景区藻席及藻席嗜冷硅藻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的关系,对景区内8个典型景点进行水样和藻席的采集并分析。结果表明,黄龙风景区藻席是以钙华作为基底,丝状藻作为骨架,栖息着大量硅藻的高寒岩溶微生态系统,共鉴定出25属72种硅藻,其中优势种13种,以桥弯藻属(Cymbella)为主。通过冗余分析发现,水温(F = 2.8,P = 0.02)和溶解硅(F = 2.3,P = 0.04)是影响黄龙风景区藻席嗜冷硅藻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TN是潜在驱动因子。硅藻可以为高寒岩溶区地表水监测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建立完整的硅藻物种数据库,有利于区域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902.
1982-2006 年中国东部春季植被变化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中国东部1982-2006 年4-5 月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 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空间分布,通过聚类分析辨识了植被活动变化过程的主要模态,并探讨了他们与温度和降水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 多年平均的春季植被活动呈现南强北弱的分布特征,由强到弱的过渡带大约位于34°~39°N;(2) 1982-2006 年,华北平原、呼伦贝尔草原和洞庭湖平原的春季植被活动呈显著增强的趋势,其中华北平原NDVI 增速高达0.03/10 年(r2 = 0.52;p <0.001),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则呈显著减弱的趋势,其中长三角地区NDVI减速达-0.016/10 年(r2 = 0.24;p = 0.014);(3) 1982-2006 年春季植被活动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鲜明,并呈现层次性特征,首先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前者呈减弱趋势,后者呈增强趋势,其次是呼伦贝尔草地、华北以及江南—华南地区与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和东南部及长江下游地区的差异,前者持续增强,后者以1998 年为分界点先增强后减弱,再次是各个模态年际变率的差异;(4) 半湿润—半干旱的草地和农田区植被活动与降水量变化显著正相关,半湿润—湿润的森林区植被活动与温度变化显著正相关,温度或者降水最高能解释NDVI 60%的方差。  相似文献   
903.
自2000年以来,在提高了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要求,更新了区域化探方法技术后,极大地提高了东北地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发现了众多重力异常,圈定和推断了隐伏岩体、盆地和断裂构造.特别是区域化探,获得的地球化学异常更加丰富,真实地反映了地质规律,提供了较多的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发现了众多矿产地.首次开展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查明了松辽平原土壤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证实了松辽平原土壤环境质量是优良的.这些成果为东北地区的地质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04.
一次暴雨过程的螺旋度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螺旋度理论分析了1999年6月15—16日鲁南和江苏、安徽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螺旋度时空演变与对流云团和暴雨的发生及落区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流云团生成和暴雨发展阶段,螺旋度开始增加,暴雨旺盛阶段对应着螺旋度高峰期,而对流云团消散和暴雨减弱阶段则对应着螺旋度显著减小;暴雨落区基本位于或接近螺旋度的大值区。  相似文献   
905.
Origins of High H_2S-bearing Natural Gas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atural gas containing hydrogen sulphide (H2S) has been found in several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China, such as the Sichuan Basin, Bohai Bay Basin, Ordos Basin, Tarim Basin, etc. Natural gas with higher HES contents (HES 〉5 % mol.) is mostly distributed in both the gas reservoirs of Dukouhe, Luojiazhai, Puguang and Tieshanpo, which belong to the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and those of the Kongdian-Shahejie formations in the northeastern Jinxian Sag of the Jizhong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In the Sichuan Basin, the HES contents of natural gas average over 9% and some can be 17 %, while those of the Bohai Bay Basin range from 40 % to 92 %, being then one of the gas reservoirs with the highest H2S contents in the world. Based on detailed observation and sample analysis results of a total 5000 m of core from over 70 wells in the above-mentioned two basins, especially sulfur isotopic analysis of gypsum, brimstone, pyrite and natural gas, also with integrated study of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s, it is thought that the natural gas with high HES contents resulted from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TSR) reactions. Among them, the natural gas in the Feixianguan Formation resulted from TSR reactions participated by hydrocarbon gas, while that in the Zhaolanzhuang of the Jinxian Sag being the product of TSR participated by crude oil. During the consumption process of hydrocarbons due to TSR, the heavy hydrocarbons were apt to react with sulfate, which accordingly resulted in the dry coefficient of natural gas increasing and the carbon isotopes becoming heavier.  相似文献   
906.
海上拖缆地震勘探作业过程中电缆在形状上通常呈现为光滑的曲线,传统的拖缆定位大多基于坐标递推的数值方式,对声学距离、罗经鸟方位角等观测值的建模在理论上不够严密。为使观测值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项式曲线拟合电缆形状的平差定位模型。使用我国南海某工区海上拖缆勘探作业的实际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模型估计的检波点位置精度约4.5 m,与传统模型相比精度最大改善率为58.1%,因此,本文模型能够更好地保障高精度海上地震勘探作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07.
影视艺术欣赏是人类在精神上对美的需求且与其对应的、按美的法则建造的“第二自然”,具有审美属性;是一种审美创造与审美关系。从悲剧、悲剧感,喜剧和喜剧感及其审美价值等方面均可印证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908.
戴国强 《四川测绘》2004,27(4):162-164
迄今为止,声纳技术应用于江、河、湖、海水下地形测量,特别在大面积、深水域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本文着重阐述了HYOROTRAC单频测深仪在二滩水电站库区泥沙淤积监测中的应用,并解决了长期以来数据处理中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9.
高速公路建成后,养护、管理或改建时快速查看横断面结构、构造物等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伊辽高速为例,通过数据提取、处理,实时生成高速公路横断面数据;并通过数据解析,使横断面数据成为SVG绘图的数据源,进而实现了Web下交互式横断面的绘制,从而直观地展现了道路、路基、道路附属设施、道路构造物等信息,便于高速公路管理和养护决策。  相似文献   
910.
2010年6月,一场极端暴雨事件过后,广西来宾市良江镇吉利村发生大规模岩溶塌陷,一个月内陆续产生了17处塌陷坑,其中3个塌陷坑逐渐扩大发展,最终形成一长约170 m,深约38 m的大塌陷坑,被称为“广西第一塌”。此次塌陷事件影响面积约1 500 m2,导致70户298人搬离家园。为了弄清吉利村岩溶塌陷的成因机制,在塌陷发生地区开展了地面调查、三维激光扫描、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岩溶塌陷动力条件监测、降雨量监测等多项工作。分析结果表明:吉利岩溶塌陷为自然塌陷,是多种不良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特殊的“水-土-岩”组合和极端暴雨,其中极端暴雨引起的地下水气压力的急剧变化是其主要动力因素;特殊的地质条件,决定了该区岩溶塌陷发生的特殊性,分析其形成过程,认为主要受气爆效应、水击效应和渗流潜蚀效应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