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5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456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274篇
地球物理   467篇
地质学   1036篇
海洋学   243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276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GPS���ٶ�λ�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PS?????λ??????????????????????????????????????????????M??????????????μ??????????????????????????????????????????????е????????????????????????÷??????п???????????????????????????  相似文献   
132.
为获知不同时期封闭式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质因子、浮游植物和细菌群落结构对大西洋鲑(Salmo salar)体内土腥味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于2018—2019年4次采集封闭式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样和大西洋鲑。测定水体的氨氮、亚硝氮、硝氮、活性磷酸盐等指标,分析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通过16S高通量测序测定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通过微波蒸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MD-SPME-GC-MS)方法,分析大西洋鲑背肌中土臭素(Geosmin,GSM)和二甲基异冰片(2-methylisoborneol,MIB)的含量。研究发现:测定水质指标中温度、溶解氧、盐度、pH、氨氮、亚硝氮、硝氮、活性磷酸盐、总氮、总磷、总悬浮物和溶解性总有机碳在不同时期差异显著。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3目、26属,蓝藻门(Cyan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为优势门;不同时期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但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水质差异引起的。在不同时期,鱼体MIB含量均高于GSM含量,MIB为鱼体中主要的土腥味物质,在7和10月MIB含量较高。鱼体土腥味物质含量受浮游植物和细菌群落影响,而水质因子可能通过影响浮游植物和细菌群落的结构,来影响养殖鱼体内土腥味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3.
We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predicting the mid-term daily 10.7 cm solar radio flux(F10.7),a widely-used solar activity index.A novel approach is proposed for this task,in which BoxCox transformation with a proper parameter is first applied to make the data satisfy the property of homoscedasticity that is a basic assumption of regression models,and then a multi-output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future F10.7 values.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BoxCox transform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and our new approach works substantially better than the prediction from the US Airforce and other alternative methods like Auto-regressive Model,Multi-layer Perceptron,and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相似文献   
134.
东亚地区春季一氧化碳的输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ECMWF ERA-40再分析资料构建的气象场为驱动场,利用全球三维大气化学模式MOZART-2,模拟了2001年3月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全球时空分布,并以一氧化碳(CO)作为示踪剂分析了春季东亚污染物向西太平洋地区输送的路线和机制.为了检验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对TRACE-P 期间典型天气过程下的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模拟结果可以较好地再现2001年春季冷锋过境期间与东南亚深对流运动加强的天气形势下,东亚污染物向西太平洋地区输送的2大主要路径及其特征:(1) 污染物被冷锋系统提升后,在对流层中层向西太平洋快速传输;(2) 强烈的大气对流运动可以导致东南亚生物质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在对流层上层向西太平洋输送.  相似文献   
135.
海洋中的烃及其迁移和衰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洋中有关烃类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分别介绍海洋中烃的来源,迁移和衰变及石油对海洋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6.
光合细菌在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5年4月24日~5月8日,在文登高岛盐场育苗场50m3水体育苗池,进行了用几株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S.P.)混合菌液作为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苗期水质净化剂及辅助饵料,取得了明显效果。育苗池水透明度提高约20cm,幼体挂脏率下降50%,变态提早1d左右,且多产仔虾百万尾  相似文献   
137.
分别于1989年,1992年,1991年8月,1991年5月对大辽河口、鸭绿江口、滦河口、东村河口水体中总汞进行了取样和分析,其中又对大辽河口和东村河口进行了溶解态汞的分析。大辽河口和东村河口溶解态汞的含量分别为85~460ng/L和180~500ng/L,平均值分别为210和324ng/L;总汞含量分别为95~550和400~1000ng/L,平均值分别为310和640ng/L。大辽河河流段和河口段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是主要存在形式。河口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随氯度变化趋势相似。东村河口溶解态汞约占50%。鸭绿江口和滦河口总汞含量分别为30~2500和3700~6700ng/L,平均值分别为700和5700ng/L。鸭绿江口总汞随氯度变化趋势与随浊度变化趋势一致。而在滦河口总汞含量随两者变化趋势则不同。还讨论了滦河口、东村河口、鸭绿江口和大辽河口汞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38.
随着对水下目标特性研究的深入和声学探测技术的发展,基于单模态的阵列式信息融合或基于空间信息的分布式信息融合的水下目标识别方法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针对复杂海况导致单一物理场或单一融合层次的系统识别性能提高有限等方面影响的水下目标识别方法研究还有所不足,因此,开展基于多模态深度融合模型的水下目标识别方法研究可利用模态互补,共享信息而提升识别率。文中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基于到达时差法和多模态方法组合的检测方法,初步形成了基于水声环境空间中多模态深度融合模型的识别框架,开展了海洋中典型自然与人为事件的信号分析与特征提取,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新型基于海底基站的被动识别系统。该系统同步记录和由位置等组成的时间序列标记声、磁和压数据,可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识别。本研究可满足未来海洋观测对高性能水下目标探测、定位和跟踪系统的迫切需要,为海洋安全监管、海洋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等领域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9.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demand for underwater refill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implementing fluidized solidification in underwater pouring has recently received increased attention. However,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underwater casting on surrounding water bodies, especially when the silt is polluted, is still unclear. In this study, a simulated underwater pouring test and a static immersion release test were conducted separately to study the quality of the surrounding water during and after pour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luidized-solidified silt casting could increase the pH of the surrounding water, even after the pouring had stopped, by approximately 1.0 and the turbidity could reach 200 NTU. No diffusion of Zn and Cu into the surrounding water was observed and while Ni and Cr exhibited slight diffusion, this was at a level well below international water quality standard. During construction, reducing the distance from the seafloor to the bottom of the pouring catheter could reduce the level of pollution. After construction, the use of neutral solidified material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H of the surrounding water and the potential risk of heavy metal dissolution.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