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14篇
  免费   3244篇
  国内免费   4201篇
测绘学   1019篇
大气科学   3710篇
地球物理   5170篇
地质学   8781篇
海洋学   2565篇
天文学   788篇
综合类   1741篇
自然地理   2085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42篇
  2022年   796篇
  2021年   937篇
  2020年   749篇
  2019年   795篇
  2018年   923篇
  2017年   876篇
  2016年   1004篇
  2015年   823篇
  2014年   1004篇
  2013年   1092篇
  2012年   958篇
  2011年   999篇
  2010年   1073篇
  2009年   992篇
  2008年   831篇
  2007年   887篇
  2006年   653篇
  2005年   634篇
  2004年   463篇
  2003年   522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494篇
  2000年   613篇
  1999年   904篇
  1998年   758篇
  1997年   759篇
  1996年   727篇
  1995年   646篇
  1994年   570篇
  1993年   490篇
  1992年   409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231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110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36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9篇
  1974年   9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低频扩频中伪随机序列产生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伪随机序列的产生是实现BPC低频时码发播台扩展频谱技术升级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BPC低频时码发播台的现有系统,提出了伪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案,并对其性能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利用红外天文卫星(IRAS)点源表(PSC)及低分辨率光谱表(LRS)的资料,较为系统地讨论了各种恒星脉泽源在中远红外颜色及光谱的特征,并结合其空间分布,物理性质和演化状态探讨了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3.
壳聚糖抑菌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壳聚糖又名甲壳胺,是甲壳素脱乙酰的产物,学名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壳聚糖来源于甲壳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在地球上含量及为丰富。作为一种天然的多阳离子化合物,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溶性、无毒性和广谱抗菌性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壳聚糖的抑菌方面,关于壳聚糖的抑菌机理抑菌效果和构效关系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壳聚糖的水溶性较差,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根据这一特点,人们开始致力于其水溶性衍生物的开发和抑菌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进展,为壳聚糖在抗菌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基础理论。作者就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4.
东海大陆架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海洋物质循环的观点来看,异养细菌在分解有机物质和无机化过程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从海洋食物链的角度来看,分解各种类型有机物而得以增殖的异养细菌自身也是海洋原生动物、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的营养源。异养细菌在海洋生态系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对海洋中某些细菌的代谢活动与其他海洋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普遍的重视。 海洋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资料已有不少报道。但至今尚未有人发表过东海大陆架海域海洋微生物生态调查的报告。东海大陆架海域江河交汇人海,大陆对海洋的影响极为突出,水文和底质情况复杂,水产资源丰富,因而特别富有多样化的有机物来源。调查和了解这一海域中异养细薗生态分布规律,并研究其参与物质转化过程的特异性,不仅有助于深入研究海洋生态学问题,而且对于阐述东海大陆架的特点也极有价值。本文着重讨论异养细菌在东海大陆架的生态分布特征及菌群组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5.
付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水产品中的一种重要食物中毒菌,它在沿岸海水和海产动物体上都有广泛的分布。本文报告了青岛地区近岸海水和几种常见水产品污染了该菌的情况。在检测方法上,改进了一种选择性较强的培养基(SAC),经实验表明,SAC培养基较其他常用的几种培养基对付溶血性弧菌检出的阳性率和灵敏度均较高,与普通采用的TCBS法比较,x~2=4.28,ρ<0.05,有显著效果的意义。青岛近岸海水中付溶血性弧菌的平均出现率为63.25—463CFU/100ml,生鲜的水产食品中平均含有745~6900CFU/100g,其中贝类含量最多,季节性和海区对其检出率有明显影响,夏季检出率最高,冬季最低,对不同方法所检出的菌株,选出部分作了它们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并与参考菌株对比,证实SAC法检出的菌株有85%以上的株数符合付溶血性弧菌的特征,而TCBS法所检出菌株只有55%的真实性。并初步证明,这是一种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的共患菌。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对我国环境工程地质的发展简况、研究现状和末来所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回顾、概括和展望,指出我国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日趋复杂。从防御和保护环境出发,我国未来的环境地质问题将以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带和内陆大中城市地区为重点。建立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环境工程地质的科学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97.
区域旅游生态效率实证分析——以海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基于旅游碳足迹、生态效率、旅游经济效应等理论,构建了旅游生态效率模型,在定量计算海南省2012年旅游生态效率值的基础上,对旅游生态效率区域差异进行了成因机制分析。主要结论有:海南省2012年旅游交通生态效率为0.898元/kg,旅游住宿生态效率为7.13元/kg,旅游活动生态效率为16.32元/kg,旅游综合生态效率为1.787元/kg,旅游活动和旅游住宿的生态效率值大于旅游交通生态效率值。在出行距离既定的情况下,优化旅游生态效率的措施在于: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延长平均停留时间、增加平均参与活动频次,即“短距离、长停留、高消费”的市场模式有利于优化旅游生态效率,反之,“长距离、短停留、低消费”的市场模式则拉低了旅游生态效率值。海南省旅游者外部交通平均距离较大、乘坐飞机旅游者比例较高、旅游收入统计值低于实际值等原因叠加起来使其旅游生态效率水平略次于部分旅游地。  相似文献   
998.
基于ROACH开发平台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微波全息法测量的高性能实时数字相关机,采用了带通采样技术,无需在相关机之前进行基带转换,使全息测量硬件系统更加简洁;采样速率为10 Mbps~1 000 Mbps可调,采用数字混频、数字滤波,信号带宽和频率分辨率都易于调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相关机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99.
滑坡是中国最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类型,其具有的易发、频发特点使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是滑坡防灾减灾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鉴于滑坡诱发因素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文章以陕西省勉县新铺镇发育的典型堆积层滑坡为例,在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了采用模糊数学法进行滑坡稳定性评价,并引入热力学中“熵”的概念,采用熵权法确定了滑坡诱发因子的权重,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法改进的模糊数学滑坡稳定性评价新方法。结果表明:新提出的基于熵权法改进的模糊数学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克服了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观性判断滑坡影响因子权重的弊端;通过数值模拟法进行滑坡稳定性定量化分析验证,发现两种方法评价结论较为吻合,说明了所提出的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基于熵权法改进的模糊数学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较为快速简捷,可用于临灾快速预警、应急救援等突发情况下的滑坡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000.
The run‐off volume alter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hydropower plants affects eco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catchments. Although the impacts of large hydropower plants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 in the literature,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impacts of small cascaded hydropower plants (SCHPs).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SCHPs on river flow, we chose a representative basin affected by hydropower projects and, to a lesser degree, by other human activities, that is, the Qiuxiang River basin in Southern China. The observed river discharge and climate data during the period of 1958–2016 were investigated. The datasets were divided into a low‐impact period and a high‐impact period based on the number of SCHPs and the capacities of the reservoirs. The daily river discharge alteration was assessed by applying the 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 To separate the impact of the SCHPs on the local river discharge from that of climate‐related precipitation, the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monthly average river discharge process. An abnormal result was found: Unlike large reservoirs in large watersheds, the SCHPs regulated the flows during the flood season but were not able to mitigate the droughts during the dry season due to their limited storage and the commonly occurring inappropriate interregulations of the SCHPs. The SCHPs also reduced the annual average river discharge in the research basi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CHPs to the river discharge changes was 85.37%, much higher than the contributions of climate change (13.43%) and other human activities (1.20%).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mpacts of the SCHPs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large dams and reservoirs that regulate floods and relieve droughts. It is necessary to raise the awareness of the impacts of these river barri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