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5篇
  免费   1836篇
  国内免费   2688篇
测绘学   1200篇
大气科学   947篇
地球物理   1689篇
地质学   4597篇
海洋学   1574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500篇
自然地理   981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462篇
  2019年   490篇
  2018年   472篇
  2017年   395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507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576篇
  2012年   688篇
  2011年   627篇
  2010年   638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646篇
  2007年   612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338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利用1979-2016年金沙江支流漾弓江流域木家桥水文站流量资料和丽江市气象资料,揭示了漾弓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漾弓江流域年径流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年代际时间尺度,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2009年,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而2010-2016年径流量呈减小趋势,与2000-2009年相比, 2010-2016年径流量减少了42%(减少径流量为0.88×108 m3)。气温和降水量对径流的影响均较为显著,其中,降水量对径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雨季,而气温对径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融期。气温升高导致冰川累积负物质平衡,进而引起冰雪融水变化,漾弓江流域2000-2009年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2.
基于Hyperion数据的南四湖叶绿素浓度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5年5月7日南四湖Hyperion高光谱影像的几何纠正和6S模型辐射校正,以及水体光谱数据分析,对22个水体样点原始光谱数据分别采用归一化处理和包络线消除处理后,以波段比值数据构建叶绿素浓度反演模型,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反演模型,获得南四湖叶绿素浓度的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包络线消除法能很好地去除水体的光谱曲线背景影响,突出光谱曲线的吸收和反射特征,与归一化处理相比,反演模型的相关系数都有很大提高。R700/R560波段比值数据构建的模型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834,可用于叶绿素浓度反演研究。  相似文献   
183.
利用祁连山区及周边29 个气象观测站近41 年秋季云形状和气温观测资料, 分析了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出现频率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特征, 探讨了秋季层状云出现频率与气候变暖的关系, 并选用同期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 对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的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出现频率为8%~26%, 呈西少东多的空间分布。②近41 年来, 祁连山区秋季增温1.2℃, 气温变化的倾向率为0.29℃/10a, 80 年代中期以后发生了增温的突变。③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的出现频率呈明显的减少趋势, 近41 年来减少约11%, 倾向率为-2.7%/10a, 尤其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与同期祁连山区显著增温相对应, 层状云出现频率减少更为明显, 层状云出现频率与气温呈明显的反相变化趋势。④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祁连山区的层状云出现频率减少, 减少的幅度从西北向东南递增。当祁连山区秋季平均气温在升高1℃ 时, 祁连山区层状云出现频率减少2%~10%, 祁连山西段、中段减少2%~4%, 祁连山东段减少4%~10%。⑤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偏多与偏少年在欧亚500 hPa 环流场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层状云偏多年, 极涡向亚洲北部伸展, 东亚大槽较偏弱, 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 脊前偏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沿偏西北路径向中国西北地区输送, 中亚地区到高原上不断有低值系统发展东移, 同时南支槽加强, 来自阿拉伯海、南海、东海的暖湿气流向内陆地区的输送明显加强, 与进入高原北部的冷空气交绥, 从而使祁连山区层状云出现频次增多;层状云偏少年, 中亚-中国西北地区暖性高压异常加强, 东亚大槽偏强, 冷空气活动路径偏东, 亚洲大陆至西太平洋冬季风特征明显, 偏北风加强, 不利于东南暖湿气流向西北内陆地区的输送, 冷暖气流在祁连山区交绥次数减少, 从而使祁连山区层状云出现频次减少。⑥印度洋沿孟加拉湾的向北的水汽输送, 副热带西太平洋的偏东气流在南海和中南半岛附近转为向北的水汽输送, 地中海、里海的西风带纬向水汽输送是3支影响祁连山区秋季层状云多寡的水汽输送通道, 进而对祁连山区秋季降水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4.
为实现大规模地形的多分辨率显示与实时绘制,基于LOD技术给出了多尺度TIN的管理和表达算法。探讨该算法相关的数据组织、LOD层次表达、实时刷新等关键问题。该算法使用分级策略,在不影响视觉效果前提下对TIN进行分级表达;使用分区策略,在可视化过程中对TIN进行局部更新。采取不同分辨率TIN模型间逐步过渡策略,基本上消除了视图变换时的跳跃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紧凑有效的TIN表示方法实现简单,内存开销较少,CPU耗费小,大大缩短了视图刷新切换时间,能够在普通机器上实现大规模地形的实时漫游。  相似文献   
185.
基于GTP的地下工程与围岩一体化真三维空间构模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针对地下工程开挖体的基本特征及其真三维建模要求,在广义三棱柱(GTP)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提出采用E—GTP模型来构建地下工程开挖体的真三维模型。通过与其围岩地质体的G—GTP模型的耦合,实现了基于GTP的工程开挖体与围岩地质体的一体化建模。该模型将地下三维空间实体抽象为点、线、面、体四类对象,通过结点、TIN边、侧边、TIN面、侧面和GTP体元共6个基本几何元素进行统一表达。该文重点讨论了E—GTP的建模原理与方法,并介绍了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一体化空间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186.
良好的密闭性能是盐穴储气库安全运营的基本前提,但地质赋存条件复杂、建库实践不足、理论体系不完备等均会导致盐腔遭遇各类泄漏风险。根据国内外的工程实践及事故统计,再结合盐穴储库特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运行工况,总结出三大泄漏因素(地质因素、工程因素、人为失误)和4种泄漏类型。地下盐穴储气库潜在的泄漏类型有夹层密闭性不足引起的气体近水平漏失、盖层被突破失效致使气体上窜、井筒完整性不足致使气体逃逸、夹层与断层连通致使气体流向断层。最终,依据各自的泄漏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处置措施,以防止气体泄漏事故的发生和大范围的蔓延。由于我国盐穴储库的发展暂时处于上升期,研究结果对深部盐穴储气库的安全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7.
朱强  胡召齐  施珂  吴礼彬  江来利 《地质通报》2018,37(6):1101-1112
用LA-ICP-MS测得安徽滁州2个闪长玢岩样品中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26.19±0.44Ma和126.4±0.7Ma,结合前人研究,得出滁州地区岩体的侵位时代应为120~130Ma之间,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Si O_2含量变化范围为56.75%~60.90%,具有高Al_2O_3(14.82%~15.77%)、Mg O(4%)、Sr(750×10~(-6))、Sr/Y(62~110)、La/Yb(20~36),低Y、Yb的特征,同时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Eu异常不明显,属于典型的埃达克质岩。Mg~#值为39~45,K_2O/Na_2O值为0.57~0.96,平均值为0.75,明显低于大别造山带加厚下地壳埃达克岩,Ce/Pb值较低,大多集中在3~5之间,类似于陆壳而明显低于洋壳。研究认为,安徽滁州地区埃达克质岩由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发生反应,导致熔体Mg O、Cr、Ni等含量增加。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地壳伸展减薄导致下地壳拆沉,地幔物质的参与带来铜、金等成矿物质,埃达克质岩可作为该地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8.
安徽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成岩序列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沙溪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位于庐枞盆地北外缘、郯庐断裂内,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确定对该矿床成因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集沙溪矿床与成矿有关的主要岩浆岩样品(粗斑闪长玢岩、黑云母石英闪长玢岩、中斑石英闪长玢岩、细斑石英闪长玢岩和闪长玢岩)和与黄铜矿密切共生的辉钼矿,分别利用Cameca、LA-ICP-MS U-Pb和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矿床内主要岩浆岩的成岩年龄(130.60±0.97Ma、129.30±1.00Ma、127.10±1.50Ma、129.46±0.97Ma和126.7±2.1Ma)以及成矿年龄(130.0±1.0Ma),并重新厘定了沙溪岩体从早到晚岩浆的侵位序列。通过区域对比,提出长江中下游存在两阶段斑岩型铜金矿化,沙溪矿床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第二阶段形成的斑岩型矿床,沙溪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既不同于庐枞盆地,也不同于断隆区第一阶段的斑岩矿床,而是受郯庐断裂和长江断裂动力学演化联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9.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清水河组一段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水河组一段是石南31井区岩性油藏、石南44井区微幅构造油藏及整个腹部地区的重要产层,探究其层序地层特征对于指导研究区及整个腹部地区清水河组一段的隐蔽油气藏勘探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指出清水河组一段相当于下白垩统第一个三级层序的低位及湖侵体系域。其层序地层特征显著,表现为:低位体系域以沟谷残余可容纳空间充填沉积为特点,分布较为局限,沟谷主要沉积辫状河道砂砾岩;湖侵体系域以退积型三角洲和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沉积为主。建立了石南31井区的成藏模式,并指出三南凹陷中西部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沟谷砂砾岩及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可形成岩性圈闭,退积型三角洲可形成地层超覆圈闭;湖侵体系域顶部的泥岩可做为区域盖层;斜坡古地貌、深大断裂—中浅层断裂系统与不整合匹配为有效的输导体系。  相似文献   
190.
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中共发现遗迹化石 11属 12种,包括Skolithoslinearis、Skolithosverticalis、Ophiomorphanodosa、Arenicolitesisp.、Cylindrichnusisp.、Thalassinoidessuevicus、Diplocraterionparallelum、Taenidi umsatanassi、Macaronichnussegregatis、Palaeophycustubularis、Planolitesbeverlegensis和Cochlichnusanguineus。这些遗迹化石主要是无脊椎动物的居住迹、进食迹和觅食迹,其中大部分呈全浮痕保存,少数呈上浮痕或下浮痕保存。按其古生态和沉积学特征,可划分出三个遗迹组合:①Skolithos-Thalassinoides遗迹组合,代表了平坦底型条件下的砂坪沉积环境;②Planolites-Palaeophycus遗迹组合,反映了潮间带砂泥坪沉积环境;③Cochlichnus-Planolites遗迹组合,代表了平均低潮线附近的泥坪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