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8篇 |
免费 | 234篇 |
国内免费 | 12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3篇 |
大气科学 | 68篇 |
地球物理 | 102篇 |
地质学 | 455篇 |
海洋学 | 86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59篇 |
自然地理 | 1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含煤段中发育有油页岩、煤、碳质泥岩和泥岩等富有机质细粒沉积.为了研究其沉积有机相的类型及煤和油页岩形成的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工业分析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方法将含煤段细粒沉积物划分为了类型A(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B(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环境)、C1(湖沼非油页岩亚相)及C2(湖沼油页岩亚相)四种类型,其中类型C1沉积物中发育煤,类型C2中发育油页岩,且煤较油页岩具有更高的含油率、水分、挥发分以及发热量值.有机质类型特征方面,沉积有机相类型A、B及C1沉积物有机质类型均为Ⅱ2-Ⅲ型、有机质来源均以陆源和混合来源两种有机质来源为主,而类型C2中主要为Ⅱ2型,以混合有机质来源为主;类型A及C2其沉积物有机质均处于未成熟阶段,而类型B和C1中有机质均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有机质保存条件方面,类型A沉积物主要形成于缺氧的淡水环境,类型B主要形成于贫氧-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类型C1形成于贫氧-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而类型C2则主要形成于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其中类型B较类型A,类型C2较类型C1,其沉积物均形成于更为还原且盐度更高的水体环境中.石门沟组含煤段是煤和油页岩的形成层位,稳定的沉积环境、丰富的湖泊有机质来源、良好的保存条件及较少的陆源碎屑的稀释共同促进了类型C2中油页岩的形成,而丰富的陆源植物供给及良好的保存条件则促进了类型C1中煤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2.
The research on diagenesis of clastic-rock reservoir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recent ten years. Thu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academic and scientific exploration to summarize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key issues of frontier research on diagenesis. The research progress, main achievement and recognition in diagenesis of clastic-rock reservoirs in recent years is discussed, and the hot issues or developing trend of diagenesis in the future is prob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understanding, combined with the typical research examples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believed that great progress was obtained in provenance and parent rock constraints on sandstone types and their diagenetic evolution pathways, impact of fluid-rock interaction and its product on diagenesis, influence of thermodynamics and overpressure background on diagenesis and pore development, the timing sequence betwee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filling process and the sandstone reservoir becoming low permeability-densification. At present, diagenetic research is developing in direction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s and quantitative evolution mechanistic and diagenetic system controlled by the basin fluid dynamics, thermal dynamic processes, combining the micro-scale diagenesis research with the basin macroscopic background such as sedimentation from the source to the basin, burial history, hydrocarbon maturity and charge into reservoirs, tectonic evolution and fluid activity, and fluid and rock interaction.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duce the academic peers and experts in diagenesis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fields to come forward with their valuable contributions, to cooperate and work together and joint efforts on the research exquisite, profundity and breadth of diagenesi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ost advanced analytical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nd methods, as well as integration and infiltr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urse of the clastic-rock reservoir diagenetic research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3.
北达巴特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西天山造山带北部。矿区钼矿化分布于流纹斑岩体内部,铜矿化受断裂构造控制,分布于流纹斑岩与地层的接触带附近。据矿物组合特征与交代关系,将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早期石英—辉钼矿阶段,中期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晚期萤石—黄铜矿阶段。对早阶段辉钼矿与晚阶段黄铜矿分别进行了Pb同位素分析。辉钼矿的208Pb/204Pb值为38.125~38.179,207Pb/204Pb值为15.570~15.575,206Pb/204Pb值为18.293~18.311,Pb同位素构造判别投点落在地壳和地幔范围内,有向造山带线靠近的趋势,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流纹斑岩提供了主要的钼来源。黄铜矿208Pb/204Pb值为38.202~38.257,207Pb/204Pb值为15.581~15.621,206Pb/204Pb值为18.239~18.246,Pb同位素判别投点落在造山带演化线附近,表明成矿物质为地幔与地壳混合来源,流纹斑岩与上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凝灰岩可能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的铜来源。 相似文献
124.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基础调查、矿产资源勘探、环境评估和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它已从多光谱发展到高光谱阶段,Landsat- 8是目前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常用的多光谱数据,ASTER具有高的分辨率和多波段特征,资源一号02D(ZY1- 02D)卫星是我国2019年发射的高光谱业务卫星。为了更好地了解多源遥感数据在岩矿识别中的作用,在新疆东天山卡拉麦里地区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Landsat- 8 OLI的PCA变换结果清晰识别了研究区不同的岩性和地层;使用Landsat- 8 OLI、ASTER和ZY1- 02D高光谱数据,分别采取不同的图像端元提取方法,在进行光谱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光谱角填图(SAM)即可得到研究区的主要矿物分类图件。通过野外验证,应用GIS技术进行集成和分析,修正相关图件后,便得到了精准的矿物分类综合图。研究表明:多源遥感数据的集成在岩矿识别方面效果良好、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25.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东胜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中发现伴生的氦气,含量分布在0.045%~0.487%范围内,具有工业价值,其三级储量约为8.3亿立方米,为一特大型含氦—富氦天然气田。东胜气田氦气属于典型的壳源氦,来源于基底的太古界—元古界变质岩—花岗岩系,富集与燕山期以来的岩浆侵入、断裂活动有关。东胜气田具备有利的氦气成藏地质条件,伴生氦气与烃类气具有异源同储成藏特征,剖析其成藏主控因素为: 基底富U、Th岩石发育是基础,断裂活动是核心,储盖圈保条件是必备,时空配置是关键,其中早白垩世是最重要的一期构造—岩浆热事件,深源岩浆活动导致的深部物质和热能的大规模上涌是中生代流体成藏(矿)的有利地球动力学背景,控制了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大规模生气。断裂活动和圈闭形成与上古生界天然气、氦气聚集成藏具有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与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耦合。鄂尔多斯地块在早白垩世至中新世深部热流体对盆地发生的多期岩浆活动、基底断裂活化及浅部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对石炭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成烃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6.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基础调查、矿产资源勘探、环境评估和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它已从多光谱发展到高光谱阶段,Landsat-8是目前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常用的多光谱数据,ASTER具有高的分辨率和多波段特征,资源一号02D(ZY1-02D)卫星是我国2019年发射的高光谱业务卫星。为了更好地了解多源遥感数据在岩矿识别中的作用,在新疆东天山卡拉麦里地区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Landsat-8 OLI的PCA变换结果清晰识别了研究区不同的岩性和地层;使用Landsat-8 OLI、ASTER和ZY1-02D高光谱数据,分别采取不同的图像端元提取方法,在进行光谱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光谱角填图(SAM)即可得到研究区的主要矿物分类图件。通过野外验证,应用GIS技术进行集成和分析,修正相关图件后,便得到了精准的矿物分类综合图。研究表明:多源遥感数据的集成在岩矿识别方面效果良好、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27.
为探究模型试验中层状软岩模拟方法,依托九绵高速层状软岩隧道现场取样的室内试验结果,多次试验确定重晶石粉、石英砂、石膏粉、滑石粉和水的最优配比以模拟软岩基体,采用带孔薄膜模拟层理弱面的黏结作用,并通过直剪试验确定孔隙率,最后对不同层理角度与层理厚度的试样开展直剪与单、三轴试验以反映各向异性情况。结果表明:软岩基体模拟最优配比为0.55:0.15:0.07:0.06:0.17,重晶石粉对强度及破坏变形起决定作用,含量过低易压溃,含量过高产生上下贯通裂缝;采用30%孔洞率的薄膜模拟层理效果最佳;土样强度随层角呈U形变化,层厚减小(不小于2 cm),强度减小。直剪试验中,45º层理剪切面朝层理方向倾斜,90º层理导致剪切面上下产生裂缝与碎裂,单三轴结果中,0º层理会产生小角度倾斜裂缝,45º层理产生垂直层理面的斜裂缝及二次破裂,90º层理产生顺层理的竖向劈裂;与现场结果对照后确定最优层厚为 3 cm,对层角与层厚的直剪与单三轴试验结果整体一致,揭示土样孔隙压密闭合−弹性−塑性胀裂破坏−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8.
针对常规桥梁挠度变形分析方法仅能获取有限数量离散监测点的几何变形,且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局限性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桥梁挠度变形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桥梁变形体上的点云数据,经过精确配准,获取可靠点云数据。然后利用滑动窗口法得到桥梁线形,并通过两期线形叠差分析得到桥梁挠度变化。最后以跨度40 m+65 m+40 m的连续钢构桥实体工程为试验对象,利用本文方法发现该桥梁存在最小值为8 mm、跨中最大值为17.5 mm、平均值为14.9 mm的挠度变形。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严密、计算效率高、简单实用。研究结果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变形监测领域的深度应用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9.
宇宙线的观测研究和暗物质粒子的间接探测是高能天体物理领域两个重大研究课题. 自1912年V. Hess发现宇宙线开始, 人类对宇宙线的观测历史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 传统理论模型预言``膝''区以下能段的宇宙线能谱应服从单一幂率分布, 而近些年的空间和高空气球实验表明10 GeV--100 TeV的宇宙线质子能谱可能存在偏离单一幂律谱分布的重要结构, 这对研究银河系内宇宙线的起源、传播和加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 得益于宇宙线和伽马射线观测精度的提高和观测能段的拓宽, 暗物质粒子的间接探测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暗物质粒子可能会发生湮灭或衰变产生稳定的普通高能粒子, 包括正负电子对、正反质子对、伽马射线和中微子等, 进而在宇宙线或伽马射线留下可探测的信号. 相似文献
130.
本文从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顶面不整合接触类型及分布规律、结构特征及输导类型出发,精细刻画了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层的垂向岩溶分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典型剖面烃源岩热演化、油气运移进行模拟,建立了研究区潜山油气的运聚模式。结果表明,束鹿凹陷潜山顶面不整合包括4种接触类型、5种结构模式,具有3种输导类型,其中斜坡区和洼槽区西部以侧向型为主,斜坡区局部构造高点与洼中隆为侧向+圈闭型,凸起区以侧向+垂向型为主。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孔缝洞体系发育,垂向上可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带以及三个水平潜流带,具有多期岩溶旋回特征。潜山顶部发育的垂直渗流带是油气沿不整合面运移的主力输导层,而内幕发育的多期水平潜流带是油气向内幕运移的潜在通道。深、浅部烃源岩热演化的差异以及与薄层砾岩是否接触导致了斜坡区与洼中隆潜山油气充注的差异,形成了斜坡区晚期薄层砾岩高效中转、不整合侧向运移、水平潜流带向内幕输导、顺向断层向上输导、反向断层圈闭成藏的油气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