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290篇 |
免费 | 20309篇 |
国内免费 | 4479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69篇 |
大气科学 | 23431篇 |
地球物理 | 16396篇 |
地质学 | 41312篇 |
海洋学 | 17397篇 |
天文学 | 1669篇 |
综合类 | 5700篇 |
自然地理 | 39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0篇 |
2023年 | 600篇 |
2022年 | 1188篇 |
2021年 | 1592篇 |
2020年 | 2565篇 |
2019年 | 5883篇 |
2018年 | 6214篇 |
2017年 | 5950篇 |
2016年 | 6118篇 |
2015年 | 5312篇 |
2014年 | 4981篇 |
2013年 | 5621篇 |
2012年 | 5224篇 |
2011年 | 5064篇 |
2010年 | 4977篇 |
2009年 | 4306篇 |
2008年 | 3469篇 |
2007年 | 3558篇 |
2006年 | 3022篇 |
2005年 | 2942篇 |
2004年 | 3088篇 |
2003年 | 2887篇 |
2002年 | 2621篇 |
2001年 | 2420篇 |
2000年 | 2120篇 |
1999年 | 2393篇 |
1998年 | 2290篇 |
1997年 | 2348篇 |
1996年 | 1934篇 |
1995年 | 1810篇 |
1994年 | 1619篇 |
1993年 | 1534篇 |
1992年 | 1267篇 |
1991年 | 960篇 |
1990年 | 869篇 |
1989年 | 719篇 |
1988年 | 624篇 |
1987年 | 481篇 |
1986年 | 403篇 |
1985年 | 303篇 |
1984年 | 328篇 |
1983年 | 215篇 |
1982年 | 243篇 |
1981年 | 168篇 |
1980年 | 140篇 |
1979年 | 131篇 |
1978年 | 64篇 |
1977年 | 56篇 |
1972年 | 49篇 |
1971年 | 5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The status of a fishery is often defined as the probability of fishing mortality rate exceeding a perilous level for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Lobster stock assessments are often subject to large uncertainty in input data and high levels of natural variability in lobster life history processes, which calls for incorporating uncertainty associated with both indicator and management reference points in an evaluation of biological risk of overfishing. Using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pproach, we evaluated the impacts of uncertainty in modelling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tatus of the Taitung spiny lobster (Panulirus penicillatus) fishery (Taiwan), which has not been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despite its commercial importance. The commonly used biological reference points derived from the per recruit model (F 0.1 the fishing mortality rate where the slope of the curve of yield‐per‐recruit model is 10% of the maximum slope and F 4Q%, the fishing mortality rate that reduces the expected egg production for a cohort of female lobsters to 40% of that produced in the absence of a fishery of the egg‐per‐recruit model) were influenced by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lobster life history and fishery parameters. A large uncertainty in the current fishing mortality rate (F cnr) and estimates of biological reference points (F BRPs) increased the uncertainty in determining the risk of overexploitation throughout the confidence levels of the stochastic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This simulation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target reference point of F 40% is less sensitive to the input parameters’ uncertainty than F 0.1 We suggest a further evaluation of other F‐based references points and development of biomass‐based reference points before final se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Taitung lobster fishery. 相似文献
993.
根据已构建的溶藻弧菌(Vibro alginolyticus)诱导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血淋巴cDNA差减文库得到的ESTs序列, 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其组织蛋白酶L基因(PFCatL), 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技术, 研究了PFCatL基因在溶藻弧菌刺激前后马氏珠母贝足、外套膜、鳃、闭壳肌等8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 PFCatL基因cDNA全长2004bp, 其中5′非编码区(5′-UTR)50bp, 3′非编码区(3′-UTR)865bp, 开放阅读框(ORF)1089bp, 编码362个氨基酸, 其分子量计算值(MW)为40.52kDa, 理论等电点(IP)为5.20;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PFCatL含有1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序列以及组织蛋白酶前体抑制功能域I29; Clustalw2多重比对发现PFCatL氨基酸序列在催化三联体Cys-His-Asn、底物结合位点以及二硫键形成相关的半胱氨酸残基位点高度保守; Real-time PCR研究发现, PFCatL在马氏珠母贝各组织中均有表达, 但各组织间的表达量存在差异, 其中以肾和闭壳肌中的表达量最高; 溶藻弧菌感染4h后, 外套膜、鳃以及血淋巴中PFCatL基因的表达较感染前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板翼动力锚是依靠自重完成安装并靠自重和海床土的抗力来锚固的新型动力锚。板翼动力锚高速(15~25 m/s)贯入地基过程中涉及到高应变率、流固耦合、土体软化和大变形等难题,模型试验可避免上述计算困难,能直接得出不同的贯入速度所对应的沉贯深度。本文首先推导了模型相似关系,然后在常规重力条件下,进行了两组26个工况的板翼动力锚在均质黏土中动力安装过程的模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率效应参数的取值范围,并研究了每一项受力对沉贯深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在均质黏土中预测板翼动力锚沉贯深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97.
为确定长牡蛎新品种"海大1号"苗种繁育的最适环境条件,研究了盐度对其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盐度、水温对其幼虫生长、存活率和附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牡蛎"海大1号"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为30~35,孵化率最高可达90%。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盐度为20~30;存活的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盐度为20~25;幼虫附着的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盐度为25~30;对长牡蛎"海大1号"幼虫生长、存活、附着的适宜水温分别为为20~30℃、20~25℃、20~30℃,最适水温分别为30、25、30℃,高温35℃时幼虫全部死亡。综上,长牡蛎"海大1号"苗种培育的适宜盐度为20~35,适宜水温为20~25℃。上述结果为长牡蛎"海大1号"规模化苗种繁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8.
蓝藻的暴发通常是藻类之间竞争的结果,了解环境中蓝藻与其它藻类的竞争特点和生存策略对揭示藻华暴发的机制及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营养竞争为例,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受试对象,通过测定细胞密度、胞内C、N、P、S四种主要元素含量以及培养基中总氮(TN)、总磷(TP)的消耗,研究不同营养等级(超富营养、富营养、中营养、贫营养)以及单独N、P限制下两种藻在单独培养和共生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征和竞争行为。结果表明:(1)在超富营养、富营养、中营养、贫营养条件时,单独培养下的两种藻生物量与营养丰富程度呈正相关;(2)共培养条件下,在高营养水平时铜绿微囊藻在竞争中占优势,低营养水平时小球藻具有竞争优势;(3)胞内C、N、P、S的测定发现,随着营养水平的下降,两种藻胞内N、P的百分含量逐渐减少,而C、S并未呈现显著变化;(4)N限制时,铜绿微囊藻的半饱和常数Ks及最大比增长率μmax均大于小球藻;P限制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半饱和常数Ks小于小球藻,而最大比增长率μmax大于小球藻。综合分析,同一营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竞争优势的先决因子是N,小球藻是P。因此,从营养竞争与生物适应力角度考虑,降低水体中富余的N或适当提高P的浓度可让小球藻获得竞争优势,对限制单一物种的形成具有平衡作用,可作为防治藻华的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999.
放养密度对大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生理应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放养密度对鱼类生长及生理应答机制的影响规律和作用,作者以大规格大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平均初始体质量约为243 g/尾,放养密度分别为6(SD1组)、9(SD2组)、12(SD3组)、15 kg/m3(SD4组)条件下,不同放养密度处理70 d后的实验鱼生长性能变化及生理应答机制。结果显示,放养密度对大杂交鲟肥满度影响不显著,SD2组鱼类具有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随着放养密度增加,日增质量显著降低(P0.05),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下降。测定了血液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皮质醇水平变化,发现放养密度能引起大杂交鲟3个血液生理指标发生显著改变;随着养殖时间推移,T3和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T4浓度显著下降(P0.05)。这些结果说明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引起大杂交鲟血液生理指标变化,进而影响实验鱼生长性能。因此,在该养殖条件下推荐的养殖密度为9 kg/m3。 相似文献
1000.
<正>On 21 April 2021 local time(20 April UTC), the Indonesian Navy submarine(KRI Nanggala-402) sank near the Lombok Strait, ~100 km north of the Bali Island(see magenta star in Fig. 1a),with 53 crew members dead. On the basis of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satellite images(Jackson, 200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