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6篇
  免费   1450篇
  国内免费   1954篇
测绘学   924篇
大气科学   1248篇
地球物理   1616篇
地质学   3918篇
海洋学   1286篇
天文学   241篇
综合类   713篇
自然地理   92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410篇
  2021年   488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475篇
  2018年   475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439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506篇
  2010年   503篇
  2009年   481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杨仁超  董亮  张吉  王一  樊爱萍 《沉积学报》2022,40(1):267-280
苏里格气田西区气井产水严重,地层水成因、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不明确,成为制约该区致密砂岩气开发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大量测井数据、生产动态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分析了苏里格气田西部地层水性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结果发现:地层水矿化度高,整体属于盐水;水型主要为CaCl2型;pH值范围为6~6.9,呈弱酸性.分析认为:1)地层水主要为...  相似文献   
992.
彭贵芬  段旭  舒康宁  周毅 《气象科技》2007,35(2):252-257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中知识发现(KDD)技术,分析研究发生在云南省境内造成重大损失的气象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当日及前期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气象地质灾害都是由强降水诱发的,云南气象地质灾害与发生当日及前期降水的关系主要有3种类型,即暴雨诱发型、多日中大雨诱发型和连阴雨诱发型。所得到的云南气象地质灾害与当日及前期降水的定量关系,为云南地质灾害的气象监测、预报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特征及其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4年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只有2个,个数明显偏少,粤西无热带气旋登陆;登陆广东的初台偏迟,终台结束早,登陆时间集中于7月;热带气旋移速快,强度弱(为热带风暴),对广东影响利大于弊。对1951~2004年7~9月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各月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次数差异较大,最多时一个月有5个,最少时没有。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强度有密切关系,可以将有利于和不利于热带气旋登陆广东的副热带高压各分为3种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994.
冰雹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取发生在邯郸辖区内的5次冰雹天气过程,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并结合雷达回波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几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冰雹天气出现在对流性不稳定层结条件下,中高层干冷低层暖湿,地面有中尺度辐合切变线配合,0℃层、-20℃层和强垂直风切变的高度适宜。多普勒雷达能很好地监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回波强度和回波顶高度的变化、速度对和逆风区的出现、1 h降水累积值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的急剧增加等都对冰雹的出现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利用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成像分析和微区成分分析功能,对贵州瓮福高镁磷尾矿的矿石结构和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以探索尾矿与其原矿之间的差异,为综合开发利用磷尾矿提供必要的依据。结果表明该高磷尾矿的矿石结构可分为单矿物结构和多矿物碎屑结构两类。前者矿物组成包括白云石单矿物、磷灰石单矿物、褐铁矿单矿物、石英单矿物;后者包括白云石-磷灰石多矿物、磷灰石-白云石-石英多矿物,属高镁低品位磷矿。矿物组成类型按其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白云石质尾矿、白云石磷灰石质尾矿、磷灰石白云石石英质尾矿、石英质尾矿、磷灰石质尾矿、褐铁矿质尾矿,白云石质尾矿是尾矿中最丰富的矿物,白云石颗粒是含量最高的碎屑类型。  相似文献   
996.
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提出和讨论了“地球深部包体与成矿关系”这一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及其先导性科学问题。地球深部包体中镍、金、钼、钨等成矿元素的含量是不均一的,镍和金在地幔岩包体中含量最高,钼在玄武岩及镁铁质麻粒岩包体中最高,而钨在长英质麻粒岩和花岗岩类包体中含量最高。这些反映岩石圈和软流圈以及岩石圈的不同层次中镍、金、钼、钨等成矿元素的含量不均一,分别提供了地壳中镍、金、钼、钨矿床的初始物质来源。这一认识可能给镍、金、钼、钨等金属矿床和矿床集中区的战略预测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7.
滨海地区位于歧口生油凹陷中心附近,目前发现的多套含油气层系压力分布存在异常,东营组和沙一段压力系统变化最为复杂.本文在部分实测压力数据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等效深度法和地震资料PCD法对滨海地区地层压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东营组-沙一段压力系数为1~1.6,南部高压异常较北部大.认为滨海地区沙一段、东营组压力异常主控因素以快速沉降作用为主,构造作用、生烃作用和成岩作用为辅.  相似文献   
998.
X荧光测井探管的研制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一代荧光测井仪中核心部件探管部分的硬件和软件。荧光测井探管采用Si-PIN半导体探测器,探头部分设计成斜边对称双源激发结构,控制核心使用嵌入式ARM7处理器,通信协议采用RS485,最大可测量深度2 km。本系统在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地区进行了野外应用,实验表明,荧光测井系统能够快速得出井壁岩、矿石中元素的含量,为寻找深部矿产资源提供了一种快捷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99.
The problem of ore-bearing potentiality of the strata involves metallogenic theory and ore-search orientation. Studi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ndogenic Au-Ag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in North Hebei indicated that the strata in which ore deposits occurred range in age from Paleozoic, Proterozoic to Mesozoic. In addition the ore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as being strata-bound in nature. The arise and establishment of “extracting” viewpoint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following three reasons: 1) influence by the idea of “ore-source bed”; 2) limitation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 the 1980s’ (especially gold element); and 3) a small number of samples (sampling locations were mostly disturbed by mineralizat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re-forming materials would most probably come from the deep interior of the Earth. Deep-seated ore-bearing materials including Au-Ag polymetals were brought to the shallow levels by way of mantle plume-mantle sub-plume-mantle branch structure multi-stage evolution, finally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ore deposits.  相似文献   
1000.
湘赣桂地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系统解剖了华南早古生代地层出露较好且加里东运动比较典型的地区,包括广西的元宝山、越城岭、大明山、大瑶山、云开大山地区以及湘赣边境等地区。通过对其褶皱、断裂形态的描述与分析发现大明山、大瑶山地区EW向的寒武系褶皱是云开地块在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由南向北推覆挤压的结果,而桂北元宝山、越城岭地区及湘赣边境地区NE-NNE向的早古生代地层的褶皱是由于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沿郴州-临武断裂收缩挤压的结果,而且这一收缩挤压是属于陆内造山事件而不是前人所说的洋陆俯冲事件和陆-陆碰撞造山事件,且加里东运动先由南向北、后由东向西逐渐拓展,变形强度由强到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