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6篇
  免费   1036篇
  国内免费   1389篇
测绘学   357篇
大气科学   1069篇
地球物理   1468篇
地质学   2785篇
海洋学   776篇
天文学   162篇
综合类   533篇
自然地理   66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经过两年的攻关,在人工增雨综合探测、云水资源评估、催化作业、数值模拟、效果检验技术和外场示范试验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应用效益,基本形成了一套人工增雨综合技术。2003年12月13日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在示范区的检验、试用和完善,显示出具有业务应用和推广前景。课题主要成果为:  相似文献   
132.
张健  石耀霖  吴春明 《地震地质》2003,25(4):617-624
新生代以来 ,环太平洋周边分布的埃达克岩 (Adakite)主要与年轻洋壳俯冲时在 70~ 90km深处的部分熔融有关。利用数值方法 ,模拟了洋壳俯冲的热演化过程并讨论了脱水、熔融对埃达克岩浆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仅在活动海岭俯冲前后约 10Ma内 ,年轻的、热的俯冲海洋板片在 75~85km深度范围内 ,温度升高至 82 5~ 10 0 0℃脱水 ,导致年轻洋壳中角闪岩部分熔融 ,形成埃达克岩(Adakite)。而一般洋壳俯冲在 10 0km以下深度才脱水 ,由于脱水区压力较高洋壳自身不能熔融 ,水进入上覆地幔楔状体导致部分熔融 ,形成安山岩 (Andesite  相似文献   
133.
2002年南海季风建立及其雨带变化的天气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结合NCEP ,GPCP以及GMS - 5云图资料 ,综合分析了 2 0 0 2年 5~ 6月南海西南季风建立过程及其雨带变化 ,确定 5月 14日西沙及北部海区西南季风爆发 ,5月 15日整个南海季风爆发 ,季风爆发时间属于正常年 ;季风爆发时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辐射及海面温度等要素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由大气环流的突变造成的。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变化过程是 :80~ 90°E越赤道气流加强 ,同时印缅低压加深 ,孟加拉湾南北向气压梯度增大 ,而后东亚大陆上气旋发展东移 ,副热带高压东撤 ,孟加拉湾低压槽前的赤道西风突然加强越过中南半岛 ,南海北部首先出现强西南风 ,继而南海季风迅速地全面爆发。孟加拉湾西南风加强到南海季风爆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大陆冷空气南下起了重要的作用。南海季风爆发时呈现单雨带型 ,而后由单雨带型转变为双雨带型 ,雨带受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系统共同影响 ,并且随着副热带高压移动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134.
轴地壳岩浆房是活动扩张中心海洋地壳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轴地壳岩浆房通过深部岩浆源的补充,内部岩浆的同化熔融、结晶分异等岩浆房过程,其中的岩浆会破裂上覆的岩石层形成岩浆破裂,并沿岩浆破裂继续向上迁移。本文建立了岩浆迁移的层流模型,从理论上对岩浆迁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将遗传算法引入到该问题中来,用遗传算法求解了描述岩浆驱动破裂传播的积分方程。如果假设岩浆破裂在远离破裂末梢处的权限宽度为1M,则靠近末梢,破裂的宽度逐渐加大,在末梢处宽度为2m左右。并根据文献对岩浆流体的一些观测参数计算得出,岩浆破裂权限宽度不会很大,一般在1m左右的量级。  相似文献   
135.
对于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传播非线性而言,在求解n维非线性波动方程Canchy问题时,需要求解其对应的线性波动方程Cauchy问题和建立一些解的估计式。我们已经求得了其对应的线性波动方程Canchy问题解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函数空间L^1(R^n)、L^∞(R)的范数,建立了n维非线性波动方程对应的线性波动方程Cancny问题解的一个估计式,为求解n维非线性波动方程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6.
地震勘探中的炸药震源药量理论与实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炸药由于具有良好的脉冲特性及高能量的特点而作为地震勘探中的主要震源,就炸药本身来说,在地震勘探中药量、井深等参数的选取对激发能量和激发频率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本文运用炸药爆炸理论,从炸药作功角度来加以论述,并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得出选取一个最佳的药量和井深激发,既能提高炸药作功能力,又能增强激发能量,从而激发强能量的高频震源子波,达到指导野外地震采集和节约经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7.
用TRMM/TMI估算HUBEX试验区的云中液态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中应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微波成像仪的微波遥感资料反演云中液态水。由于微波成像仪85.5 GHz通道对云中液态水非常敏感,通过离散纵坐标矢量辐射传输模式,运用迭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出陆地上空非降水云中的液态水路径。在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中,分别运用微波成像仪85.5 GHz垂直极化单通道和微波成像仪85.5 GHz极化亮温差两种方法来估算陆地上空的云中液态水路径,反演结果与地基微波辐射计的测量结果是较为一致的。当地表比辐射率或地表温度误差较大时,用极化亮温差法估算云中液态水路径相对较好,尤其是对于低云,因为该方法对地表温度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8.
探讨了隧道GPS网在设计阶段估算横向贯通误差的基本理论,对按该理论编制的软件进行了计算正确性的验证。结合铁路测量规则对不同长度的隧道GPS网横向贯通误差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分设隧道GPS网的一些基本原则和隧道GPS网横向贯通误差的近似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9.
对流边界层中泡状结构的大涡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旭晖  陈家宜 《大气科学》1997,21(2):223-230
本文提出“连续垂直运动区”的概念,对边界层中的对流泡状运动进行了重新定义。由此将对流边界层划分为上升泡区、下沉泡区和环境气流区,并利用大涡模拟提供的对流边界层数值模拟结果研究这种泡状运动的结构。研究结果较好地解释了一些有关泡状运动结构方面的似乎相互矛盾的观测事实,并揭示了对流泡状运动的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0.
丽江大研镇震灾分布和地脉动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蒋乐群  李康龙 《地震研究》1997,20(1):125-131
丽江7.0级地震后,大研镇被毁建筑物的地理分布呈显4条条带,伤亡人员的地理分布和上述条带重合。91个短周期地脉动测点的观测资料表明,分布在上述条带内的大多数测点,其卓越周期大于0.3S;条带外的测点,其卓越周期一般在0.1S左右。作认为卓越周期和烈度异常之间良好的相关性,是因为地脉动卓越周期和地方震的频谱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