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2篇
  免费   1713篇
  国内免费   2730篇
测绘学   1058篇
大气科学   1434篇
地球物理   1839篇
地质学   4845篇
海洋学   1341篇
天文学   153篇
综合类   847篇
自然地理   1128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497篇
  2021年   589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607篇
  2018年   572篇
  2017年   546篇
  2016年   535篇
  2015年   500篇
  2014年   615篇
  2013年   646篇
  2012年   600篇
  2011年   638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580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691.
滇西试验场重力潮汐观测及其地震响应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瑞浩  刘贵安 《中国地震》1995,11(2):161-167
本文使用Nakai预处理、Venedikov调和分析和滑动滤波等方法,对滇西地震实验场下关台GS15-227重力仪1987-1992年 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该地区最佳重力潮汐参数及潮汐和非潮汐动态变化背景,并对观察期间的6个震例进行清理,分析了重力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获得了该地区重力潮汐和非潮汐信息的地震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692.
甘肃省铜矿床主要类型及其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炳昆 《甘肃地质》1995,4(2):44-54
通过对甘肃铜矿资源现状的分析以及对主要铜矿类型特征的总结,结合铜矿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时空分布规律,对我省找矿潜力作出合理评价,并提出了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甘肃找矿的第一主攻类型为火山岩型铜矿,其次为硫化铜镍型;主攻地区为北祁连和碧口地区,其次为北山和龙首山。  相似文献   
693.
青藏高原及邻区广泛分布的漂砾层、杂砾岩、含砾板岩是一种特殊的冰海相沉积岩,称为冰海杂砾岩(Ice-seaMix-conglomerates)。它们和一起产出的冷水型动物群、耐冷植物群视为这一地区冈瓦纳相最典型的标志,代表着冈瓦纳大陆上塔尔切尔(Talchir)冰期所影响的时间和空间。除“标准型”冰海杂砾岩外,羌塘腹地发现了蛇绿质和钙质冰海杂砾岩。这两种冰海杂砾岩的发现,不但丰富了冰海杂砾岩的家族成员,同时也为冰海沉积、物质来源问题、冈瓦纳大陆北界及特提斯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经研究,冰海杂砾岩中的砾石来自印度半岛──冈瓦纳大陆本体,以冰筏为载体融冰落石成因。  相似文献   
694.
根据赣西北中─晚第三纪陆相紫红色砂砾岩岩性横向上不太稳定的特点,提出砾石成分的来源和成因特征可作为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因为砾石成分作为风化和搬运的最终产物,它与基底母岩区是密不可分,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95.
本文对唐山地震昌黎等七个台的地电阻率日均值时间序列进行了关联维计算.取每年为一个时间段,其目的在于探索分数维对地震各个阶段的反应,以便达到利用分数维进行地震预报的目的。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地电台的地电阻率在地震前有明显的降维特征。通过地震前后七个台的地电阻率分数维的变化,得到了地震前后前兆场的分布特征,这一结果对于未来震源区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6.
A CASE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 EVOLVING INTO A VORTE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A case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which evolved into a vortex is documented in this paper.As theMCC entered into the dissipating phase,a well-defined spirally banded structure became visible in the satellite image.The blackbody temperature(TBB)of the residual cold-cloud-shield indicates the vortex existed in the layer from 400 to250 hPa.According to the upper air analysis,the upper level vortex was an anticyclone.The MCC-generated vortex wasvisualized in the satellite images because it was located in the subtropical high where the wind field was very weak.  相似文献   
697.
A case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 which evolved into a vortex is documented in this paper.As the MCC entered into the dissipating phase,a well-defined spirally banded structure became visible in the satellite image.The blackbody temperature(TBB) of the residual cold-cloud-shield indicates the vortex existed in the layer from 400 to 250 hPa.According to the upper air analysis,the upper level vortex was an anticyclone.The MCC-generated vortex was visualized in the satellite images because it was located in the subtropical high where the wind field was very weak.  相似文献   
698.
富钆镝易解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矿物产于铀钍混合矿化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中。本文研究了产状、共生矿物、结晶特性、物理及化学性质并与易解石、钍易解石、铀易解石、钇易解石等作了对比。该矿物铀、钍、铅等含量均较高,在稀土含量中,钆、镝含量高达稀土总量的27%,故定名富钆镝易解石。  相似文献   
699.
寒潮冷堆增强的动力原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动力学诊断方法分析了1979年11月一次东亚寒潮过程,证明500毫巴冷中心在南移过程中不断增强是由于寒潮冷空气堆中存在上升运动使空气绝热膨胀冷却所致。文中还从动力学观点解释了寒潮过程中垂直反环流的成因。指出对流层高层(300毫巴)急流核上游(入口区)和下游(出口区)存在相反的铅直环流,上游为正环流,下游为反环流。急流核两侧存在强大的正负切变涡度平流是使急流核上,下游存在性质相反的铅直环流的原因。文中近似计算了这次寒潮过程中槽后偏北急流核两侧空气的12小时二维轨迹,证明槽后偏北急流核左侧强大的正切变涡度中心及其相应的下游正涡度平流引起了寒潮冷空气堆上空质量辐散。因此在寒潮分析和预报时应注意围绕西风槽的急流分布的不均匀性,特别是300毫巴槽后偏北急流中急流核的存在及其活动对预报寒潮冷空气堆的增强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00.
Soil erosion and management on the Loess Plateau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1 Introduction The Loess Plateau situated in northern China covers the drainage basin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It starts from the western piedmont of Taihang Mountains in the east, reaches the eastern slope of the Wushao and Riyue mountains, connects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in the south and borders the Great Wall in the north, covering an area of about 380,000 km2 (Figure 1). The region is overlain extensively by Quaternary loess in great thicknes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