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75篇
  免费   7047篇
  国内免费   11538篇
测绘学   5105篇
大气科学   4319篇
地球物理   5761篇
地质学   19414篇
海洋学   6121篇
天文学   338篇
综合类   2257篇
自然地理   4245篇
  2024年   414篇
  2023年   1004篇
  2022年   1842篇
  2021年   2286篇
  2020年   1817篇
  2019年   2099篇
  2018年   1828篇
  2017年   1653篇
  2016年   1831篇
  2015年   2005篇
  2014年   1948篇
  2013年   2415篇
  2012年   2581篇
  2011年   2695篇
  2010年   2673篇
  2009年   2556篇
  2008年   2567篇
  2007年   2382篇
  2006年   2428篇
  2005年   2023篇
  2004年   1360篇
  2003年   1089篇
  2002年   1003篇
  2001年   926篇
  2000年   781篇
  1999年   385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19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3篇
  1979年   21篇
  1976年   14篇
  1974年   15篇
  1965年   14篇
  1964年   15篇
  1963年   14篇
  1957年   14篇
  195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平度北部山区位于胶北隆起西南与胶莱盆地的西北部,属鲁东低山丘陵松散岩、碎屑岩、变质岩类为主水文地质大区,胶莱盆地和胶北低山丘陵两个水文地质亚区。开展1∶5万水文地质调查,综合运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等工作手段,分析了研究区气象水文、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了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水、碳酸岩类孔隙水和基岩孔隙水4种地下水类型。分别从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含水层岩性、补径排条件等因素研究地下水富集规律,新发现东柳圈基岩裂隙水富水地段,可作为小型水源地,为城市应急供水。总结了研究区两种蓄水构造,分别为断裂破碎带型和岩性接触带型。通过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富集规律和不同蓄水构造类型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及赋存情况,分析了地下水开采条件,为平度北部山区的找水打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2.
The summer day-by-day precipitation data of 97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from 1961 to 2004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through accumulated varianc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power spectrum func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tools of GI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summer precipitation occupied a relatively high proportion in the area with less annual precipitation on the Plateau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strong. The altitude of these stations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ten-dency presented stronge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low 2000 m, with correlation value up to 0.604 (α=0.01). The subtracting tendency values between 1961–1983 and 1984–2004 at five altitude ranges (2000–2500 m, 2500–3000 m, 3500–4000 m, 4000–4500 m and above 4500 m) were above zero and accounted for 71.4% of the total. Using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summer precipitation could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precipitation pattern fields: the Southeast Plateau Pattern Field, the Northeast Plateau Pattern field and the Three Rivers' Headstream Regions Pattern Field. The former two ones had a reverse value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and opposite line was along 35°N. The potential cycles of the three pattern fields were 5.33a, 21.33a and 2.17a respectively, tested by the confidence probability of 90%. The station altitudes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potential cycles presented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in the stations above 4500 m, with correlation value of –0.626 (α=0.01). In Three Rivers Headstream Regions summer precipitation cycle decreased as the altitude rose in the sta-tions above 3500 m and increased as the altitude rose in those below 3500 m.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analysis in June precipitation, July precipitation and August precipitation showed that the June precipitation pattern field was similar to the July’s, in which southern Plateau was positive and northern Plateau negative. But positive value area in July precipita-tion pattern field was obviously less than June’s. The August pattern field was totally opposite to June’s and July’s. The positive area in August pattern field jumped from the southern Pla-teau to the northern Plateau.  相似文献   
163.
黄河上游玛曲县天然草场退化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24  
玛曲县天然草场退化、沙化现象十分严重,其原因有自然与人为因素,而人为因素特别是超载过牧是引起天然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在对玛曲县天然草场退化原因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对于治理,即要有制度的完善,又要有成熟的治理技术,制度应优先于技术,只有在制度不断完善、法制不断健全和人们思想观念逐渐提高的前提下,再采用先进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治理技术,经过长期的治理,玛曲县持续多年的天然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4.
采用模似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遗传算法的分类体系,并以首都圈地区为例,利用地震活动性资料的8种时空参数在地震预报中进行了应用探索.通过对1967—1992年间信息的学习演化,获得了20条拥有不同适应度的具有层次结构的地震预报规则集.对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的预报规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讨论,发现了人们以往难于考虑周全的可能具有重要预报意义的异常组配.应用探索表明: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应用具有自适应和潜在学习能力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分类体系,将可能推动人们对地震前兆及其物理机制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5.
于2011年5-8月,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人工固沙植被区藻类、藓类和混生结皮覆盖的土壤为对象,研究了极端降雨量(降雨量44.7 mm、强度0.04 mm,min-1)、极端降雨强度(降雨量8.3 mm、强度0.55 mm·min-1)及普通降雨(降雨量16.3 mm、强度0.02 mm·min-1)条件下的碳释放过程.碳释放量的测定采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降雨结束后立即开始观测,直到呼吸速率恢复到降雨前水平时停止观测.结果表明:极端降雨(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结束初期藻类和混生结皮覆盖土壤的呼吸速率受到明显抑制,藻类结皮覆盖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0.12 μmol·m-2·s-1和0.41 μmol·m-2·s-1,混生结皮覆盖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0.10 μmol·m-2·s-1和0.45μmol·m-2·s-1;而极端降雨对藓类结皮覆盖土壤的影响不明显,呼吸速率分别为0.83 μmol·m-2·s-1和1.69μmol·m-2·s-1.这说明处于演替高级阶段的藓类结皮能够很好地应对短期的极端降雨事件.  相似文献   
166.
黄河下游游荡段河道平面形态与河热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陆中臣  陈劭锋 《地理学报》2000,55(6):729-736
黄河下游可道平面形态与河势演变,从20世纪60年代起,地貌界就用地图法和航片资料作过不同程度的研究。随着资料的不断积累,该项研究得到逐步的深化。“八五”期间,水利界又对主流线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各家所得结论不同,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讨论。我们认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小浪底水库清水下泄期间,黄河下游游荡性可段不对称的河谷形态不会改变;在继承性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壳向南掀沉、科氏力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7.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输水对地下水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郑丹  陈亚宁  薛燕 《干旱区地理》2004,27(2):216-220
结合2000~2002年以来塔里木河下游间歇性输水后地下水变化的监测数据.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输水后地下水位动态响应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揭示输水量与地下水的响应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横向上.随着向塔河生态输水次数和输水量的增加.地下水的响应范围逐渐扩大.但随远离输水河槽中轴线,响应程度减小.地下水位的抬升幅度减弱;纵向上,输水河段上游区段地下水位响应范围最大,中游区段次之,下游区段较小。在第二次输水过程中,靠近河岸地下水位出现急剧上升,而在第三次输水过程中,地下水的响应范围则有巨幅增加.输水量与输水持续时间与地下水位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8.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供需仿真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鹰  陈云  李静芝  阎晓静 《地理学报》2018,73(3):562-577
土地集约利用反映了土地利用的综合状态,是协调土地供需平衡的重要指标。运用系统动力学(SD)构建城市建设用地供需反馈关系回路以及指标变量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供需系统模型,仿真模拟低土地集约利用度、中等土地集约利用度、高土地集约利用度三种不同状态条件下,2016-2030年区域的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供需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用地规模仍处于扩张状态,城市建设用地数量增长速度总体较快。但三种发展状态下用地增长规模、速度存有差异;② 在低集约度模式下,建设用地规模及供地数量大,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高集约度模式下,建设用地供给紧缩,用地规模增长缓慢,总规模偏小,不利于城镇化的良性发展;中等集约度模式则在用地规模和供给量上均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能体现现代城市发展理念;③ 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保持在15%~21%之间,其中低集约度模式下比例逐年上升,中等和高集约度模式下呈缓慢下降并趋于稳定之势;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维持在27%~35%之间,其中低集约度和中等集约度模式用地占比呈下降趋势,高集约度模式比例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研究通过对三种发展模式的设定,确定了不同指标在三种模式下的变化趋势,可为土地供需决策优化、城市建设规划及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9.
新物质主义是对消费地理研究中呼吁"重返物质"的补充和超越,论文旨在从新物质主义的视角审视消费地理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行动者网络理论、拼装体理论、超越人类理论和非表征理论等新物质主义的相关理论基础,发现新物质主义强调物质的能动性、动态性及其对消费网络的影响能力,受此影响,消费地理研究对空间性、社会性、主体性和物质性...  相似文献   
170.
南京大都市区建设用地扩张特征与机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作为全球城市化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建设用地的扩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以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南京为例,利用遥感、土地利用调查等数据研究大都市区建设用地扩张的过程、格局与机理。研究表明,1985-2007年南京市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推动下经济快速增长,引致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年均增长率为3.14%。2001年后随着城市发展模式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换,建设用地呈加速扩展趋势。南京市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沿长江和南北交通走廊轴向发展的特征。开发区和新城建设是南京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方式。区、县尺度的回归分析表明,人口增加、全球化是城镇工矿用地扩张的重要推手;经济的服务业化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减少对用地的需求,这种影响在城区更大;在分权化竞争中,都市区政府具有更强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