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36篇 |
免费 | 3729篇 |
国内免费 | 209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85篇 |
大气科学 | 1583篇 |
地球物理 | 1916篇 |
地质学 | 5729篇 |
海洋学 | 1536篇 |
天文学 | 136篇 |
综合类 | 734篇 |
自然地理 | 134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篇 |
2024年 | 323篇 |
2023年 | 351篇 |
2022年 | 594篇 |
2021年 | 710篇 |
2020年 | 624篇 |
2019年 | 634篇 |
2018年 | 617篇 |
2017年 | 553篇 |
2016年 | 588篇 |
2015年 | 657篇 |
2014年 | 618篇 |
2013年 | 710篇 |
2012年 | 724篇 |
2011年 | 701篇 |
2010年 | 715篇 |
2009年 | 626篇 |
2008年 | 557篇 |
2007年 | 526篇 |
2006年 | 492篇 |
2005年 | 425篇 |
2004年 | 347篇 |
2003年 | 288篇 |
2002年 | 392篇 |
2001年 | 341篇 |
2000年 | 265篇 |
1999年 | 179篇 |
1998年 | 107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71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10篇 |
1976年 | 3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二、须四段致密砂岩的溶蚀孔洞、裂缝及砂岩层理界面上分布大量的沥青,沥青的热演化程度极高,须二段达到干气阶段,须四段达到湿气一干气早期阶段;经过针对砂岩中层理界面及裂缝、溶孔洞中充填的沥青及泥岩层裂缝中充填沥青取样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分析后显示:沥青具有较低的H/C、O/C比,须二段沥青残余生烃能力极小,须四段沥青还具有较大的残余生烃潜力;须家河组须二、须四段沥青为马鞍塘-小塘子组与须二段海湾相油型烃源岩在生油窗期成的古油藏,在后来的高温条件下裂解成天然气后残留物;须二,须四的古油藏构成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重要的气源. 相似文献
12.
研究膨胀石墨对模拟海水中重油的吸附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293~308 K,含油量为2.172~18.11 mg·dm-3实验浓度范围内,膨胀石墨对模拟海水中重油的吸附是放热过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出膨胀石墨对模拟海水中重油的标准吸附焓变为-39.49 kJ·mol-1,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为-22.40~-23.50 kJ·mol-1,说明吸附过程可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多条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正进行到轨道的铺设阶段,涉及到测量方面的问题是采用后方交会测设PCP控制点的坐标,在进行测站平差之前首先要获得测站以及PCP控制点的近似坐标,本文给出求解近似坐标的算法和程序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城市大规模人群对疫情的情感响应时空特征,对于安抚人们情感状态以及优化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带有地理标签的新浪微博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问卷,提出疫情场景下城市用户群体多维情感响应时空特征分析框架,该框架重点构建了城市用户群体对于疫情的多维情感强度的精确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疫情情感响应在时空维度上的变化特征,解析情感响应的显著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该文提出的疫情情感响应评估方法,可准确量化疫情场景下城市群体多维情感响应强度;2)疫情防控期间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能够有效安抚城市群体愤怒、恐惧等负面情感;3)喜悦情感是疫情防控期间城市群体情感响应的主体情感;4)面对疫情再次发生,城市群体负面情感强度上升幅度会显著下降。该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增强疫情情感监测能力、提升情感治理水平提供方法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频浅地层剖面技术在海底管道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底管道的探测中,为获知海管在海底的真实赋存状态,确定其埋藏深度或悬跨高度,多使用高频浅地层剖面仪等传统声学设备。但在海底斜坡、凹坑、凸起等不平整地层处,由于设备自身原理造成的地层探测界面偏移、图像失真及资料多解性问题仍困扰着工程人员。通过正演模拟的方法探究高频浅地层剖面仪在海底特殊地层处海管检测的波场传播特征,探讨资料的解释陷阱,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浅地层剖面仪探测管道在海底的赋存状态,应将探测图像与海底地形、地貌、沉积物运移等因素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把探测图像回归到真实海底环境中,以准确评价海底管道的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6.
17.
辽宁省人口密度分布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晓晗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2):144-148
运用GIS软件与地理统计学的相关软件,以DEM数据、坡度数据、河网数据、交通网数据、NDVI植被指数数据为基础数据,分析各要素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模拟了辽宁省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口密度空间分布主要受高程、河流、交通道路的影响,其中河流与交通道路对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影响权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阿拉善地块北缘雅干花岗岩体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制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位于阿拉善北部中蒙边境地区的雅干花岗岩体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岩体的锆石离子探针U-Pb年龄为283.2±2.2Ma (n=14,MSWD=0.016).该花岗岩体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含量(66.96%~70.71%),和较高的A12O3(15.05%~16.05%)和(Na2O+ K2O)含量(7.24%~9.19%),且岩体钠含量稍高(Na2O/K2O>1).雅干花岗岩体总体上表现为高钾钙碱性及偏铝质-过铝质的特征.岩体稀土元素总合量为101.9×10-6~133.1 ×1O-6,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中,岩体表现为轻-重稀土元素中等程度-强烈分异,同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 =0.59 ~0.77);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岩体表现为亏损Nb、Ta、P、Ti,富集Ba、Rb、Cs、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岩体同位素特征则表现为具有高的(87 Sr/86 Sr)i值(0.707654 ~0.710235)以及负εNd(t)值.根据雅干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相关的沉积建造特征,可推断该岩体形成于后碰撞环境,表明古亚洲洋在阿拉善地块北缘北部地区的分支于早二叠世(283.2 ±2.2Ma)之前已经闭合. 相似文献
19.
FITS数据文件的检索和访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适图像传输系统(Flexible Image Transport System,FITS)是天文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格式.自从20世纪80年代FITS格式被国际天文联合会(IAU)正式公布为国际标准以来,大部分的天文数据都是以FITS文件的形式在世界各地的数据中心和天文学家手中保存和交换.采用文件系统方式保存管理的FITS数据文件,很难适应程序化的检索和定位需求.随着FITS文件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虚拟天文台技术的发展,为这些以文件形式保存的天文数据提供检索功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FITS头以关键词值对的形式确切定义了所属FITS文件的结构,还提供了数据本身诸多特性的重要信息.FITS头中保存的这些信息可以满足大部分FITS数据文件查询检索的需求.将FITS头中的信息利用数据库来保存和管理,可以极大的方便对FITS文件的检索和定位.FITS头归档入库系统(FitHAS)是中国虚拟天文台项目开发的一个简单实用的FITS头信息归档入库工具,能够方便的将单个或者多个FITS文件的主FITS头信息导入到数据库中,为FITS数据文件的查询检索奠定基础,进而为虚拟天文台等更高层次的数据访问服务部署创造条件.本文介绍FITS数据格式,FITS头的基本结构;探讨虚拟天文台环境下FITS数据文件检索定位的实现方式;阐述FitHAS的功能特点、设计开发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and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active tectonics in China and overseas. By giving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history of active tectonic research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paper sums up the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of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active tectonics since the 1980s. The focus is on the main efforts and progress made in China on certain aspects of research, such as basic surveys and applied investigation of active tectonics, the study of theories related to regional active tectonics and their kinematics and geodynamics, surveys on coupling relations between deep and shallow structures, active fault surveys and prospecting and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in urban areas, as well as the efforts made using Quaternary geochronology. Furthermore, the paper looks back on Chinese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active tectonics in China and sums up cognitions derived from studies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several basic and measurable parameters of active tectonics. These parameters include the length of fault and fault segmentation, coseismic slip and cumulative slip, fault slip rate, the sequence of paleoearthquake events and the time elapsed since the most recent event. At the same time, efforts and progress made in China on assessing the long-term seismic potential for active faults and evaluating the risk from potential active fault movement have been reviewed by summarizing research on developing theories, models, method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ime-dependent seismic potential to prohabilistic assessment, magnitude estimation for potential earthquakes on active faults, and the forecast of potential risk caused by active fault movement. Finally,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realities and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f active tectonics in China,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issues worthy of more attention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