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2篇
  免费   1390篇
  国内免费   2032篇
测绘学   799篇
大气科学   1334篇
地球物理   1688篇
地质学   3960篇
海洋学   1128篇
天文学   214篇
综合类   626篇
自然地理   102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386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382篇
  2018年   381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536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493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488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442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254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钟红  魏淑英 《吉林地质》2014,(3):110-112
变形监测在工程项目中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获得原始监测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预测对项目的安全实施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以长春某段地铁监测数据为例,分别用丹麦法稳健估计法和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丹麦法稳健估计在单一状态抗拒粗差方面优于最小二乘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2.
Comparative planet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between Earth sciences and astronomy. It studies physical, chemical and dynamical properties of planets and satellites and their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interior structures and chemistry, magnetic field, climate and possible existence of life. Although the study of comparative planetary science is at its infancy stage in China, it is very encouraging to see that 25 papers were received by the session, which is much more than what we expected. It indicates that more and more scientists are interested in this research field. These paper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solar planets, extra-solar planets, and moon explorations. Scientists from both China and oversea reported their recent results.  相似文献   
993.
地理学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地方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雷  朱竑 《地理学报》2022,77(2):492-50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来源于过去的特定区域的传统实践,更是生成于全球化体系中面向未来的现代文化政治和文化经济过程。因此,本文尝试以跨地方性理论为切入点,架构非遗的形成、运作和认同的社会—空间过程,在此基础上使用跨地方聚合的思想重新概念化非遗实践,将其解读为多元主体权力关系中介下,由跨地方异质性要素聚合而成的不稳定的开放系统,以区别于固有对非遗实践“稳定”“以人为中心”和“边界化”的认知。通过分析云南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和摩梭纺织技艺两个案例来呈现非遗实践作为跨地方聚合的过程及特性,以及非遗传承和保护由此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呼吁在重视非遗服务于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的潜力时,要进一步认识非遗实践的跨地方性对本土社区的影响,反思遗产原真性和文化价值与当前非遗实践的关系,强调在非遗全球化生产和消费中保持其与本土认同和本土生计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994.
黄慧明  韩文超  朱红 《热带地理》2022,42(4):554-566
建立科学清晰的传导体系是保障规划治理效力的重要前提。随着全国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改革的推进,空间规划体系雏形初显,明确各级、各类规划编制内容、管理权限和传导路径,已成为各级政府十分关切的问题。文章基于广州国土空间规划试点的编制实践,针对原有规划体系中指标分解难、控制线管控标准不一、用地管控尺度和精度不一、设施管控缺乏分级等问题,以全域全要素管控为目标,提出了广州建立“四级三类”规划传导体系及实施评估监督的建议,认为一是要在纵向传导上,强化规划编制和“市—区—街道”行政管理体系的衔接,构建“市域—区—单元—地块”4个纵向传导层级,重点围绕“目标战略、底线管控、功能与用地管控、设施管控”4类核心管控内容明确各层级编制内容和深度;二是要在横向传导上,构建专项规划与各层级规划的“联系-反馈”机制,推进专项规划与总体层面规划同步编制,达成管控要求、核心指标等方面的共识,并加强详细规划层面的设施评估反馈,细化详细规划在指标、名录、位置、结构4个方面的传导要求。  相似文献   
995.
996.
本文根据黑龙江省阿城市1961-2013年间的逐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对阿城市近53 a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3 a来阿城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以0.28℃/10 a的幅度上升,其中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春、秋季增温次之,而夏季的变化趋势则不明显。降水量的年变化略呈现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大小存在波动变化,有一个2-3 a的变化周期,近10 a平均降水量比近50 a平均降水量减少了19 mm。  相似文献   
997.
华南暖区暴雨中一次飑线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和雷达风场反演资料等,分析造成2010年5月6—7日华南暴雨中一次飑线的演变过程及三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飑线过程发生于200 hPa高空辐散区、500 hPa高空槽后、地面准静止锋锋前暖区内,850 hPa飑线北侧为切变线,东南侧存在低空急流,中低层为中等强度垂直风切变。(2)该飑线系统初始对流单体由西风受广西大瑶山脉地形阻挡而触发。发展过程中两广交界处不断生成新单体,东移发展并入对流带,单体发展及对流带的形成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关系密切。(3)该飑线在形成过程中存在对流带与对流单体的锢囚过程,锢囚过程中地面辐合线及中层中气旋起组织作用,至盛期对流带东段出现弓形回波结构。强降水拖曳、雨滴蒸发冷却增强下沉气流及中层冷空气入流,造成地面冷池及后部辐散出流,促进弓形回波发展。(4)成熟期飑线系统包含弓形回波、冷池及不明显的层状云区,三维结构特征与经典飑线类似,但无涡旋对,雷暴高压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8.
基于“齿轮转动”思想,本文设计了对GPS历元时间对齐比较的方法,实现了两个GPS历元文件各历元准确遍历自动查询,有效解决了历元比较时间对齐耗时、费力问题;通过文件两两比较可实现三文件比较,该方法查询速度快、省时简便,同时为其他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比较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地铁施工监测是保障地铁安全施工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由地铁施工引起的地表环境影响评价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文中在现代地铁施工技术背景下,以信息化测绘技术为支撑,对地铁施工监测的新内涵进行探讨,对地铁施工监测过程中的信息管理与反馈机制、主要方法进行系统论述与总结,并以某地铁站施工监测为例,对相关技术与方法进行检验,证明技术与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00.
卫星双向法时间比对的归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志刚  李焕信  张虹 《天文学报》2002,43(4):422-431
卫星双向法比对原理为两个台站同步发送和接收时间信号,可消除传递路径误差,因此比对精度高,它的缺点是效率低,占用大量卫星时间,也不适合于自动化操作,现正在研制的终端可多台站同时观测,克服了上述缺点,利用新的终端提出一种新的处理方法,研究表明多台站观测的同时性有更多的信息可提取,以提高比对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