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91.
福建省"十一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期望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产值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运用CD函数模型测算出“十五”期间福建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而分析得到现阶段福建省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出“十一五”期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农业发展建议,以期实现福建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92.
汶川地震及其余震期间的ELF电磁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些年来利用卫星技术观测地震前的电磁扰动已得到地震学界的广泛关注, 并被认为是研究地震电磁前兆的有效途径之一(Larkina et al, 1989; Parrot, 1994; Serebryakova et al, 1992; Molchanov et al, 1993; Nemec et al, 2008).  相似文献   
493.
通南巴背斜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三叠世以来经历多期构造挤压与叠加作用,其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米仓山构造带由北西向南东冲断挤压作用的控制以及大巴山构造带由北东向南西构造叠加的影响,因此,厘定通南巴背斜的构造活动时间可以有效约束米仓山中三叠世以来陆内变形时间,亦对区域构造变形时序以及米仓山基底冲断变形特征有指示意义。本文以两条地质剖面为基础,刻画出背斜南翼中-上侏罗统旋转生长地层特征,表明地层发生褶皱的启动时间为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并且通过长剖面解释,认为米仓山基底发育楔入冲断构造,楔端点位移沿前震旦系滑脱层向盆地扩展传递导致了通南巴背斜NE向构造的形成。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模拟显示,通南巴背斜分别于晚白垩世早期(95~90 Ma)和新生代中晚期(~24 Ma)开始快速隆升剥蚀,隆升速率分别为0.06~0.085 mm/a和0.133 mm/a左右。通过汇总区域低温热年代学样品点,分区建立构造变形时空序列,得出川东北地区在中-晚侏罗世、白垩纪以及始新世-中新世分别发生一次米仓山由北向南的构造扩展以及大巴山由北东向南西的构造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494.
Zhu  Bei  Peate  David W.  Guo  Zhaojie  Liu  Runchao  Du  We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2017,106(7):2503-252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 We have identified a new crustally derived granite pluton that is related to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ELIP). This pluton (the Wase pluton, near...  相似文献   
495.
利用北京市GPS连续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资料开展GPS水汽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首先使用GAMIT软件解算2009-06-01~2012-04-30的北京GPS连续观测网观测数据并结合气压数据获得测站水汽序列;然后用小波变换方法对GPS水汽、温度和气压数据进行分解与重构,并对重构后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GPS水汽序列的变化趋势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水汽和气压存在年周期和半年周期变化,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特性;温度有年周期变化,水汽和温度在d13重构结果的相关性最好,存在显著正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496.
微量元素谱图油气评价技术是在引进俄罗斯地电化学油气勘探方法的基础上开发的一项含油气性及油气属性评价预测新技术。试验研究表明,油区内外土样电化学提取微量元素Ti、V、Cr、Mn、Co、Ni、Cu、Zn的ICP质谱特征存在特征差异。利用微量元素谱图特征在五谷城和姬塬地区进行了油气评价和有利目标预测。地电化学微量元素谱图相关系数异常与微量元素浓度异常及烃类异常有较好的配置关系,与自然电位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确定的有效砂体储层相对应。2001及2002年在五谷城和姬塬地区微量元素谱图油气评价预测的有利区内及附近钻获油流,证实了微量元素谱图油气评价在长庆岩性油藏勘探中的作用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7.
通过对国内外100余项电子地图相关产品资料文献及已发表成果的研究,综述了电子地图应用领域、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开发模式。为电子地图制作设计及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8.
蒙古国欧玉陶勒盖斑岩型铜(金)矿田的找矿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玉陶勒盖斑岩型铜(金)矿田位于蒙古国南部,其最新的矿石总资源量(以铜当量品位0.6%为边界品位)为37.5亿t;平均品位分别为0.983%和0.35×10-6的铜和金的金属资源量分别为3 687万t和1 314t,另有推测的11万t钼资源量(平均品位142×10-6),最新发现了荷茹嘎北部矿点和乌兰乎德北部矿点,其资源量仍有待突破。欧玉陶勒盖地区的泥盆纪和石炭纪的岩石记录了多期岛弧、大型斑岩铜(金)系统、喷发和多相变形的演化框架。成矿围岩是泥盆系阿拉嘎巴彦群的玄武质火山岩和次火山岩,被晚泥盆世的石英二长闪长岩脉所侵入。斑岩型铜(金)矿床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与中性-高钾钙碱性石英二长闪长岩(372Ma)和花岗闪长岩(366Ma)的侵入体相关,表明欧玉陶勒盖铜(金)矿田产出于泥盆纪-石炭纪火山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499.
Zhang  Bei  Huang  Yu  Liu  Jie 《Acta Geotechnica》2021,16(11):3667-3688
Acta Geotechnica - Baffle system is a promising disaster mitigation measure, while the mechanism of debris-baffle interaction at grain scale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and especially the effect...  相似文献   
500.
Measuring rock mechanical parameters is an essential step for support design in an underground project. To quickly obtain the surrounding rock mechanical parameters at a construction site in real time using a digital drilling rig, a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rilling parameters and rock mechanical parameters should be defin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cutting, a relationship model for the drilling parameters of the digital drilling rig versus the rock mechanical parameters (DP-RMP model) is created. Based on the multi-function rock drilling test system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rock drilling tests for different drilling parameters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analysed to prove the validity and accuracy of the DP-RMP model. Additionally, the influence laws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n the rock cutting drilling torque are investigated. Drilling parameters from the digital drilling rig-based rock mechanical parameter inversion method is proposed;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is verified by rock drilling test results. The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quickly obtaining the rock mechanical parameters using drilling parameters on site in real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