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2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330篇
测绘学   211篇
大气科学   311篇
地球物理   325篇
地质学   706篇
海洋学   170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31.
凹凸棒石粘土吸附铀的性能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本文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吸铀的酸度,吸附速率、肿附反应热焓吸附容量等性能,确定了吸附铀的最佳条件,并采用动态法片处理了含铀废水,效果良好,钱的去除率在99.95%以上,排放液中的铀的残余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0.05mg/L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2.
钻进过程孔内动态参数同步采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钻进过程孔内参数采集系统的组成原理,性能指标与特点,试验情况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3.
中国石炭纪生物礁造礁群落演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巩恩普  关广岳 《地质论评》1998,44(2):160-164
中国石炭纪造礁群落是弗拉斯期—法门期生物绝灭事件后新兴起的。该群落在早期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形成、发展、完善和衰落的过程,构成一个群落演化旋回。晚期又开始新一轮的旋回,群落的二分性十分显著。显然,石炭纪造礁群落代表一个不连续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4.
乌鲁木齐河“960719”洪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大量实测洪水数据对乌鲁齐河“960719”洪水的来源,特点及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这场洪水的重现期,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5.
在改进套筒致裂装置性能的基础上,使压力-体积曲线的记录与处理得到改善,对潘三矿东采区的测试实践表明,得出的压力-体积曲线较好地反映了钻孔围岩随内压增加所表现出的力学性质。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改进套筒致裂技术来实现由围岩应力测试发展到原岩应力测试以及围岩损伤区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6.
地史重大转折期的环境变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地史重大转折期的环境变化学术讨论会4个方面的主要科学内容:古生代与中生代之交的全球环境变化,泥贫纪弗拉期与法门期之交的全球环境变化,元古宙与显生宙之交扔全球环境变化和地史重大转折期环境变化的研究方法。围绕上述内容,评述了发言人和专题发言人的主要科学资料和科学思想以及本次会议形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7.
对流层平流层气溶胶粒子的形态和化学组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分析研究了1993年和1994年的8月、9月在香河地区上空采集的单个气溶胶粒子的形态及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1993年,在对流层大气中的气溶胶颗粒经常出现不规则形的粒子,可能是土壤粒子;而在平流层大气中的颗粒以具有“卫星”结构的硫酸粒子为主;硫酸铵粒子则经常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香河地区上空颗粒物的化学元素组成比较复杂,单一化学元素组成的粒子较少,粒子主要含有Si,Fe,Al和S等元素。气溶胶的化合物有硫酸盐、硅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等  相似文献   
138.
用一个全球谱模式作数值试验研究了1979年6月中旬一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的中期天气过程中青藏高原热源的作用。结果表明:高原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副高北侧锋区的形成、锋区瓣强度以及与锋区对应的对流层中上层西风急流的强度有较大的影响,有高原热力作用时,锋眍和西风流的强度都强,反之则很弱;另外还发现青藏高原感热和潜热作用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的天气过程中,弧立起来讨论其各自的相对重要性不太合符实际  相似文献   
139.
The medium-range change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of June 1979 and its influences of the heating sources over Tibet Plateau are studied by using a global circulation spectrum-model. The analyses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ing sources over Tibet Plateau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frontogenesis. the intensity of frontal zone and the upper-tropospheric westerly jet associated with it. When there are heating sources over Tibet Plateau. both the frontal zone and westerly jet are stronger. There are very important mutu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sensible heating and latent heating. After the sensible heating and latent heating are isolated.it departs much from reality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m are studied  相似文献   
140.
Z. X. Xu  T. L. Gong  J. Y. Li 《水文研究》2008,22(16):3056-3065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climates in the world. Analysis of the climate in this region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climate change worldwide. In this study, climate patterns and trend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were analysed for the period from 1961 to 2001.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sed on monthly and annual time scales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r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Nonlinear slopes were estimated and analysed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trends o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using a Mann–Kendall method. Spatial analysis o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across the Tibetan Plateau was undertaken. While most trends are local in nature, there are general basinwide patterns. Temperature during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showed a long‐term warmer trend, especially the areas around Dingri and Zogong stations, which formed two increasing centres. Only one of the stations investigated exhibited decreasing trend, and this was not significant. Precipitati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increased in most regions of the study area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especially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part, while the western Tibetan Region exhibited a decreased trend over the same period.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