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选取四川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分为龙门山区、盆周丘陵区和平原区3个区,通过等值线图得出磷的大面积异常区分布在人口密度大、工农业发达的平原区.并依据浅层土壤中关系较密切的3类基本元素组合共16种元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成都盆地平原区浅层土壤中磷来自:①龙门山的震旦纪、寒武纪、泥盆纪含磷地层(磷矿)及表壳岩石风化后通过成都盆地平原区三大流域--沱江、岷江、蒲江水系影响整个平原区冲洪积沉积物(后改造为水稻土)的自然源;②人类工农业活动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叠加的人为源.  相似文献   
32.
以沱江水系源头流经含磷、含煤地层的绵远河和石亭江为研究对象,以一级阶地早期水系沉积物和河床中现代水系沉积物为采样介质,分析了含磷、含煤地层中常富集的Cu、Pb、Zn、As、Hg、Cd、Cr、U、Th等有毒有害元素.富集因子和水系表壳岩系化学分析结果表明:①绵远河上游龙门山区的现代水系沉积物遭受了显著的Cd、Hg、U富集,主要为磷矿、煤矿开采及相关工业影响所致;进入成都平原后,上游含矿地层及矿业活动对水系沉积物的影响减弱,水系沉积物主要表现为流域表壳岩系在自然风化作用下的正常组成,Cd等元素均为轻微富集.石亭江仅Sr出现显著富集.②龙门山表壳岩系"正常源"的化学组成控制了成都平原第四纪沉积物的背景化学组成.而含磷地层、含煤岩系"异常源"由于层厚及出露面积有限,仅在矿区周围形成Cd、Hg、U、Sr、Ba等元素的局部高值区,对成都平原沉积物的影响仅在两河汇入沱江之前.  相似文献   
33.
赣南园岭寨钼矿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赣南园岭寨钼矿为产在花岗斑岩与寻乌岩组变质岩内外接触带的大型斑岩型钼矿床.对矿区含矿石英脉中5个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测定,获得等时线年龄及模式年龄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61.1±3.9)Ma和(162±1)Ma.等时线初始187Os值为(0±2)ng/g,MSWD=0.50.园岭寨钼矿形成于中侏罗世中晚期,其...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丁家山矿区外围土壤剖面、土壤汞气和岩石剖面的测量,结合重新编制的丁家山矿区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对丁家山矿区深部和外围进行成矿预测。结果表明,丁家山矿区外围土壤中Hg、Ag、Au等元素异常和土壤壤中汞气、热释汞异常明显。异常与下伏侵入的燕山期岩脉密切相关,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侵入及其成矿(矿化)作用是元素成晕的主导机制。将丁家山矿区与城门山矿区对比,认为丁家山矿区及其外围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应注意在丁家山矿区外围志留系砂岩中寻找银金矿化,在其深部(-500~-1000m)寻找以钼(铜)矿化为主的矿体。  相似文献   
35.
Laboratory cultur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 100μmol/L nitrate, amonium or mixture of aminoacids promote the growth of the red tide organism 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 but that >100μmol/Lof ammonium, or mixture of glycine and glutamate was harmful to growth, and that orthophosphatewas P. micrns’main phosphorous soruce in the ocean. Presence of 80μmol/L EDTA, 0.5 to 1μmol/LFe~(3+), 1.0 to 20.0 μmol/L Mn~(2+) 0.1 to 0.4 μmol/L Co~(2+) in the culture medium could improvethe growth of P. micans. Vitamin B_1 promoted growth, but vitamin B_(12) and biotin did not. Theestimated minimum cell quotaS (q_ο) fo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being 0.74 pmole/cell and 0.045pmole/cell show that phosphorus (more than nitrogen) limits the growth of P. micans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36.
负跃层浅海中信号波形的多速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中水声信号波形的变化规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利用信号波形特征可能识别不同的水下目标、提高信号处理的增益.信号波形的规律性也可用来监测某些海洋环境参数的变化.深海中存在较稳定的水下声道,文研究过水下声道中信号波形规律.由于浅海环境的复杂性,海水介质及其边界在空间与时间上存在着有规则的与随机的变化.因而浅海中脉冲信号的波形结构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本文仅就负跃层浅海中的信号波形规律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7.
本文运用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零点生态调查四个航次中(春、夏、秋、冬)溶解氧和化学耗氧量两要素的检测数据,着重描述溶解氧和化学耗氧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其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本文报道了 1 990 /1 991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及其毗连海域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 ,优势种类组成 ,粒度分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浓度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调查海区具有显著的空间区域化特征 ,普里兹湾及其毗连陆架由于水体较为稳定 ,有利于浮游植物和冰藻的生长 ,其生物量、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均较高 ;在普里兹湾北部毗连南印度洋的近南极大陆海域 ,由于水团沿陆坡的扭曲运动和上升流的出现 ,致使西冰架和谢克尔顿冰架之间的北部区域浮游植物生物量 ,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均较高。由于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 ,使该二区域营养盐浓度降低 ,溶解氧增加。在调查海区的东西两侧则相反。粒度分级结果表明 ,微型 (<2 0 μm)和微微型 (<2 .0 μm)浮游生物在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中占有重要比重 ,它们对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的平均贡献分别为 5 3 %和 6 9%。  相似文献   
39.
本文采用1990年4月在浙江南部海域调查所获资料,对该海域赤潮发生期间,水体的一些理化因子进行分析。所探讨的理化因子有:盐度、温度、溶解氧、pH、硅酸盐、磷酸盐,硝酸盐及氨。并讨论了理化因子在赤潮区测站(90R)的垂直分布。各因子的测值范围分别为:盐度27.83—30.71,温度15.0—20  相似文献   
40.
钻井揭示渤海油田渤中A构造太古宙潜山拥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而目标区太古宙变质岩潜山裂缝储层面临埋深大、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等问题,制约了该区勘探评价的顺利实施.本次研究从潜山裂缝储层的成因机理出发,分别对风化裂缝带和内幕裂缝带储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开展了针对性的潜山裂缝储层预测技术研究.对于风化带裂缝储层,创新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