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篇 |
大气科学 | 65篇 |
地球物理 | 64篇 |
地质学 | 118篇 |
海洋学 | 15篇 |
综合类 | 17篇 |
自然地理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194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1985年5、6月间,以俄克拉何马—堪萨斯为中心进行了一个暴风尺度气象业务和调查研究初步地区性试验(PRE-STORM)研究,应用了许多最新的探测技术。用两个中尺度飑线系统的实例描述美国高原初夏强对流环境的剖面特征。6月10~11日通过堪萨斯附近的Liberal和Mcpherson剖面的飑线系统是强列的,且排列结构也很完整。用以研究通过俄克拉何马的诺曼剖面的6月26~27目的系统连续性较小。对这种较强烈的活动,两个剖面提供了飑线系统过程较好的风资料。两系统中尺度结构的共同性,如强烈的逆转风剖面被飑线后面的中层后部流入急流和飑线前的低层顺转风覆盖,两个剖面及通常的雷达探测的时间系列都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64.
65.
星云湖作为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影响下环境问题突出的代表性高原湖泊,其水体健康与生态平衡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量化解析星云湖流域人类活动净氮磷输入时空来源变化及影响因素对于流域管理和湖泊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人类活动净磷输入(NAPI)模型量化星云湖流域NANI、NAPI强度。结果表明,1989-2020年研究区NANI、NAPI均值分别为(14614±2196)和(3135±452)kg/(km2·a),时间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峰值出现在2015年,分别达到18076和3889 kg/(km2·a);空间分布上,除东部NANI、NAPI较低外,其余区域均较高;化肥和食物/饲料输入分别是NANI和NAPI的最大来源,占比分别为58.2%~63.8%和30.5%~59.5%。此外,基于模型选择和变量重要性分析发现,经济作物产量和畜禽密度是影响NANI、NAPI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星云湖流域氮磷管控应从调整种植结构和模式等控源措施入手,加快经济模式转型。本研究结果可为星云湖流域建立有效的氮磷综合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67.
68.
三维电阻率勘探需探查地下电性精细结构,各种干扰场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勘探结果,因此,对三维电阻率中数据采集系统受到的干扰场进行实时补偿以削减干扰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应该成为电法勘探领域中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探讨LMS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基本结构和性能特点,推导出LMS算法的迭代公式。采用自适应滤波算法对三维电阻率的采集系统受到的人工干扰场及天然干扰场进行实时自动补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土壤孔隙特征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下的“土壤水库”重建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 利用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 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5个植被自然恢复演替阶段样地表层15~57 mm的土壤孔隙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在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 土壤孔隙数、孔隙度、孔隙成圆率和分形维数等孔隙参数得到极显著地提高(P<0.01), 表现的规律为顶级群落阶段>先锋乔木阶段>灌丛群落阶段>草地群落阶段>弃耕地阶段, 说明植被自然恢复能明显促进土壤孔隙状况的提高, 并且这种作用随着恢复演替时间的延长和植被类型的改变逐渐增强, 最终在顶级群落阶段土壤孔隙参数达到最优.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各孔隙参数之间均有极显著(P<0.001)的线性关系, 有机质累积量的增加可能是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孔隙特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