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大气污染物的垂直梯度观测是识别区域输送和本地贡献的必要手段。基于此,2020年8月在拉萨市利用光学粒子计数器(the Printed Optical Particle Spectrometer,简称POPS)在地面和系留气艇分别对0.13~3.39 μm粒径范围的气溶胶数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拉萨近地面气溶胶数浓度在16 cm?3到870 cm?3范围之间,比华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小2~3个量级;(2)气溶胶数浓度呈现两峰两谷的日变化结构,峰值通常以0.13~0.4 μm的小粒径粒子为主,且对应北京时间早(10:00)、晚(21:00)高峰时段;(3)气溶胶数浓度垂直分布与边界层演变密切相关,稳定边界层中的气溶胶随高度递减,粒子数浓度为194±94 cm?3,对流边界层和残留层中的气溶胶分布均一,数浓度分别为165±99 cm?3和123±95 cm?3,且显著低于稳定边界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拉萨的污染源主要为局地机动车排放,机动车污染物减排是打造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2.
淮南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地区地处华北板块南缘,受构造作用显著,其岩溶区有着北方岩溶的典型特征,又具其自身的特点。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断层及节理与岩溶特征观测,断层和节理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构造对淮南地区岩溶发育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板块边缘较大规模的逆冲断层上盘在平面上控制岩溶点发育的位置;研究区NE和NW向分布在山谷间的张性断裂,其地势低洼且导水性质较好,往往成为地下水的排泄点,岩溶在其两侧发育;研究区节理的走向、倾角、充填物以及密集程度对岩溶发育点的平面形态、垂向形态以及岩溶发育程度和规模的控制有着其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3.
黎萍 《江苏地质》2014,38(1):17-24
利用流体包裹体综合分析技术,研究东营凹陷不同构造区带油气成藏方式。结果证明,不同构造区带成藏期古压力及成藏方式具差异性:北部陡坡带沙四段烃源岩上储层油气成藏主要分3期,成藏方式以间歇的幕式充注为主;中央背斜主要分2期,成藏方式以突发式的幕式充注为主;南部缓坡带仅1期,早期成藏方式以持续性充注为主。在凹陷南部缓坡带孔店组的储层中发现沸腾包裹体,分析认为成藏晚期发生过幕式充注,推测在沙四烃源岩下存在新的成藏体系。东营凹陷不同区带成藏模式的确定,可为在高勘探程度地区寻找隐蔽油气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4.
汕头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汕头近岸海域7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作了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计算,以探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划分为9种底质类型,以黏土质粉砂(YT)、砂质粉砂(ST)和砂-粉砂-黏土(S-T-Y)为主;砾、砂、粉砂和黏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29.2%,51.0%,18.4%。平均粒径在0.12~7.30 之间变化,平均值为5.53 ;分选系数、偏态和峰态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0~2.94,-0.65~0.30和0.63~2.67,对应的平均值为1.82,-0.02和1.11。根据粒度分析结果,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分为四类沉积区,分别代表不同的沉积环境,并应用GSTA模型分析了沉积物净输运趋势。结果显示,在汕头港水深<10 m的海区,径流来沙和海域来沙有在榕江入海口和近岸汇聚的趋势;水深>10 m的海区,沉积物呈现出明显的沿海岸线东北向输运的特征;在柘林湾,沉积物主要表现为弱的由海岸/海岛向海湾输运的特征。粒径趋势模型所揭示的这种沉积物输运格局与研究区的物源和水动力状况较好吻合,可为研究区港口建设和航道管理的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5.
利用常州市空气质量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012—2014年常州市空气质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3 a常州市总体空气质量特征以良为主,污染率接近40%,夏季空气质量最好,秋季次之,冬季为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2)风向对污染物的输送有重要影响,常州市常年以偏东南风向为主导风向,风带来的海上清洁空气对污染物的稀释有一定作用,当空气达重污染时,西北风分量显著增大,说明上游地区污染物的输送对常州市空气质量有较大影响;风速对污染物的扩散作用明显,风速越大,空气污染率越低。3)降水对空气污染具有显著的净化作用,降水量级增大时,空气质量的优良率增大。4)气温与空气质量直接关系较小,气温低时,大气层结稳定,加之人类供暖致使能耗增大,导致空气污染概率较大,气温高时,大气对流活动较多,易产生降水,空气质量优良率较高;湿度与空气质量关系则较为复杂,当未形成降水时,相对较高的湿度有利于空气重污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6.
报道南羌塘盆地鄂斯玛地区首次发现早白垩世Dicheiropollis花粉。根据这一花粉的出现和整个孢粉中大量出现Classopollis的组合特征,其时代可确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这不仅为藏北南羌塘盆地晚白垩世地层的存在提供了依据,而且为今后进一步的地质工作提供了线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7.
郭涛  朱建春 《地下水》2012,34(6):211-214
新疆是典型的绿洲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中心基本都在河流出山口以下地区,在山区洪水的灾害不十分突出,但出山口进入平原以后,洪水灾害的危害程度随着国民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危害程度在不断的加大.“如1996年7月19日黄水沟发生602 m3/s的洪水,巴仑台至山口段的218公路和南疆铁路在大洪水的冲击下多处坍塌,公路和铁路大桥桥墩...  相似文献   
128.
利用不同的解算软件,采用三维七参坐标转换模型和二维四参坐标转换模型,把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转换成2000坐标系成果,利用大量检核点进行坐标转换成果精度检查,并对检查点点位精度做了详细的统计、分析;不仅阐述坐标转换方法和要求,而且得出在2种坐标转换模型应用的条件与要求。  相似文献   
129.
苟波  郭建春 《现代地质》2013,(1):217-222
页岩水平井常采用体积压裂技术获得产能,压裂形成的缝网体积、渗透率是影响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页岩体积压裂设计借用产能预测模型优化缝网参数,此模型较复杂,不便于现场应用。根据等效渗流原理,将页岩储层压裂后形成的缝网系统等效为一个高渗透带,建立了体积压裂缝网参数与施工规模关系模型,提出了体积压裂设计的3个步骤:体积压裂可行性研究、数值模拟优化缝网参数和施工参数优化。根据QY2页岩油水平井特征,进行了体积压裂设计和现场实施。结果表明:压裂形成的高渗透带对产能的贡献最大;高渗透带数量、体积和渗透率增加,压裂后的累积产量和采出程度逐渐增加,存在最优的高渗透带参数。现场应用表明这种设计方法方便实用,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0.
三维电阻率勘探需探查地下电性精细结构,各种干扰场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勘探结果,因此,对三维电阻率中数据采集系统受到的干扰场进行实时补偿以削减干扰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应该成为电法勘探领域中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探讨LMS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基本结构和性能特点,推导出LMS算法的迭代公式。采用自适应滤波算法对三维电阻率的采集系统受到的人工干扰场及天然干扰场进行实时自动补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