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3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701篇
测绘学   350篇
大气科学   423篇
地球物理   232篇
地质学   1358篇
海洋学   436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261篇
自然地理   33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2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7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61.
岩体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三维可视化研究是当前数学地质、石油物探、化探、水电勘察、地质灾害勘察与治理等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也是快速、及时地再现地质体三维信息及综合分析的有效途径。三维可视化模型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和软件开发程度不一,岩土工程领域岩体结构三维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远低于石油地质和石油物探,在国内开发大型岩体结构三维可视化和分析软件系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62.
稀性泥石流对排导槽的冲磨破坏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稀性泥石流特点,从垂直于排导槽边壁方向和平行于排导槽边壁方向对排导槽的受力情况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导出了多个公式,为设计排导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3.
地电前兆中期向短临过渡的综合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唐山、大同、海城等强震的地电前兆,提出判断地震前兆的主要标准:直接或间接反映应变积累的信息可定为地震前兆。论证唐山地震前2—3年区域电阻率下降是该区震前应变积累的反映,即唐山震前地电区域下降是地震的中期前兆。地电中期前兆具有震中区幅度较大,外围较小,前兆从震中向外围传播等规律。地电前兆中期向短临过渡的判据有:加速、回返、各向异性及触发等。  相似文献   
864.
东南沿海末次盛冰期(21~14kaB.P,)滨海相沉积垂相分布多在海拔38~-50.8m的范围内,以正向分布(海平面附近及以上)、正负向混合分布及负向(海平面以下)分布在断块交界区或其附近,是强震的主要发生地。在滨海相沉积垂向分布愈离散的区段,其地震活动性也愈强,本研究地区不存在末次盛冰期-100m以下的最低海平面,那些局部在外陆架海底发现的-100m以下的滨海相沉积,可能与地壳呈长趋势下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65.
密度与纵横波速度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大庆地区48口井的全波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资料进行了大庆地区密度与纵波速度、密度与横波速度经验公式,经5套文献数据和大庆,南阳,江陵等地实际测井资料检验证明,密度与纵波速度经验公式精度高于Gardner公式,并可看出误差的地区性差异;密度与横波速度经验公式无前人公式比较,但可看出其精度低于密度与纵波速度经验公式,建议在建立上述经验公式时,各地区最好根据本区资料确定经验公式中参数。如无本区公式可使用  相似文献   
866.
计算了1991年7月4-9日的梅雨锋强度降水过程的热源Q1和水汽汇Q2,结果表明,存在着两类云系即对流云和层状云对Q1和Q2的结构产生影响。对流加热发生在强降水区上空,而层状云加热发生在对流区周围的弱降水区上空,在对流加热区,大量的潜热释放形成最的热源和水汽汇,热源峰值出现在上部对流层,水汽汇峰值出现在下部对流层,在层状云区,通常0℃层以上为热源和水汽汇,0℃层以下的热汇和水汽源,层状云引起的Q1  相似文献   
867.
中国西南典型地区酸雨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根据云水和雨水化学特性的观测和雨水酸化模式的模拟计算,研究了中国西南地区酸雨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重庆和贵阳等重污染城市,云下过程对雨水的酸化起主要作用,在污染较轻的中小城镇和乡村地区,雨水酸度主要决定于云内过程。 但是云下过程对雨水中的主要酸碱离子浓度都有不可忽视的明显影响。雨水的酸化主要是由于SO2与H2O2和O3的氧化,气溶胶起较弱的缓冲碱化作用。在重庆和贵阳等地,当地SO2浓度已高达饱和,其值增减50%,都不会对该地雨水酸度有明显影响,起控制作用的是氧化剂浓度。  相似文献   
868.
黄嘉佑 《气象》1995,21(8):53-57
第四讲气候状态变化的持续性和周期性分析黄嘉佑(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研究前期气象要素对后期的关系能反映前期外力因素及气象要素自身对后期气象要素的影响,这种影响称为要素持续性。气候状态的形成是多种具有不同尺度变化的大型气候因子影响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869.
黄嘉佑 《气象》1995,21(9):53-57
第五讲气候状态变化的相互关系黄嘉佑(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区域气候状态变化除了考虑自身变化外,还应研究外力的影响。这种外力一方面来自大尺度的气候因子,如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小尺度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大气圈内(高层与底层...  相似文献   
870.
黄嘉佑 《气象》1995,21(10):51-55
第六讲 区域气候时空变化模态黄嘉佑(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在区域气候变化分析中,除了研究个别测站气候要素序列变化外,还要分析区域内不同地区变化的依赖关系,这些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模态描述,反映区域气候变化不同的特征,它们在气候区划中也有广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