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西藏扎布耶盐湖卤水冬季制卤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因地制宜,在充分利用西藏高原上独特的冷资源和优越的太阳能资源的前提下,采用天然多级冷冻分离和自然日晒富集相结合的思想指导实验操作。实验中,将扎布耶盐湖卤水天然冷冻后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余卤再日晒浓缩,然后进行下一级次冷冻分离,总体呈多级螺旋式推进。实验结果表明,Li^ 浓度为0.957g/L的初卤经多级冷冻日晒后,液相中Li^ 浓度可达7.97g/L,比用自然日晒法所获得的最高值2.8g/L高出近2倍,卤水中CO3^2 含量由初卤的20.2%降至11%-14%。该实验成果使下一步大规模工业LiaCO3生产所需的优质原料卤水的制取成为可能,并为完整优化工艺流程的建立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2.
通辽CK9井水位的河水荷载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维有  王立海  刘宏伟 《地震》1999,19(3):288-290
1991年6 ̄8月,通过CK9井记录到一次河水荷载引起井水位变化过程。以深井水位、河水位资料为基础,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3.
黄维  吴炫柯  刘梅  何燕  刘永裕 《气象科技》2021,49(6):975-982
利用1960—2019年广西8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资料,将研究时段分成前30年(P1:1960—1989年)和后30年(P2:1990—2019年)2个阶段,分析早稻安全播种期和安全移栽期、晚稻安全齐穗期和安全成熟期的年际变化规律,并通过比较P1和P2阶段不同保证率下各安全生产期的差异,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广西双季稻安全生产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早稻安全播种期和安全移栽期主要表现为提前变化趋势,晚稻安全齐穗期和安全成熟期主要表现为推迟变化趋势,全区80%和90%保证率安全播种期和安全移栽期平均提前2 d,80%和90%保证率安全齐穗期平均推迟2 d,80%和90%保证率安全成熟期平均推迟5 d和6 d。②安全生产期的变化特征空间差异性较大,桂东北安全播种期和安全移栽期提前天数最多,达6 d以上,百色那坡、靖西地区安全齐穗期推迟天数最多,达6 d以上,全区大部分地区安全成熟期推迟天数在6~10 d,空间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柳州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6月24日(“6·24”过程)和7月9日(“7·9”过程)广西柳州元宝山地区先后出现的突发性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 探讨这两次过程的触发因子。结果表明: 在低层偏南暖湿气流持续输送的前提下, 元宝山脉动力抬升进一步增强了山脉附近垂直上升运动; 白天大量积聚的能量导致热力条件非常不稳定, 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及局地地形形成的中尺度辐合中心和大尺度环流的配合致使对流系统先在元宝山脉南侧触发起来, “列车效应”以及高效率、低质心的降雨系统使得小时雨强和累积雨量极大; 两次过程与850 hPa西南气流风速脉动密切相关, 高温高湿的暖湿气流在元宝山地区强烈辐合为暴雨增幅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利于强降水在柳州北部地区维持; “6·24”过程近地层有弱冷空气侵入, 低层水汽饱和、中高层有干冷空气卷入; “7·9”过程近地层没有冷空气侵入, 湿层深厚, 整层为高温高湿的环境。  相似文献   
35.
本文研究了制约三维平差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1)天文观测工作量大,(2)受垂直折光的影响天顶距观测精度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把天文经纬度作固定的天文固定三维平差法。该方法采用现有的垂线偏差分量来代替外业天文经纬度观测值,并在函数模型中适当处理天顶距垂直折光的影响,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另外,本文还针对三维平差观测值种类多的特点,通过试验,认为采用Frstner近似公式为好。同时,本文给出了边长和天顶距的垂直归心公式。  相似文献   
36.
南海北部ODP 1144站颜色反射率揭示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南海大洋钻探ODP1144站钻孔长517m,代表近100万年来的沉积记录,其颜色反射率是所有岩心物理性质测试中分辨率最高的,平均约60年一个测值,最高可达年级尺度,是研究千年尺度气候变化的理想材料。通过对颜色反射率、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小波分析及其与地球轨道参数ETP的交叉频谱分析,表明两者在轨道周期上的变化极为相似,都反映出约70万年以来100ka的偏心率周期明显占优;与格棱兰冰心的对比亦揭示了颜色反射率同样记录了冰期中的类似D/O事件。对此站的颜色反射率短周期的小波分析,揭示出了约3ka、约1.5ka的变化周期,这些周期不仅仅出现在冰期(如MIS2—4、6、8期等),也出现在间冰期(如MIS15、17、19、25期等)和冰消期(如MIS11/12、15/16),且在70万年以来冰期信号强、间冰期信号弱,而在70万年之前正好相反,这不仅说明间冰期内部气候也存在不稳定性,而且进一步说明了中更新世的气候转型事件。  相似文献   
37.
能源桩是将地埋管换热器置于建筑桩基础中来实现地下换热的一种新型的地源热泵技术。然而,不同季节运行条件下,冷热变化导致的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会影响能源桩的持续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的安全。因此,寻找到一种热力学性能较好的桩身混凝土对能源桩技术安全使用和推广至关重要。探讨了桩身素混凝土和掺入不同含量的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桩身加筋混凝土热力学特性。导热系数测试表明,钢纤维的掺入能提高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聚丙烯纤维的掺入降低了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钢纤维掺入量为1.3%时,导热系数最大,为2.44 W/m·K;热力学梯级加温试验表明,能源桩桩身混凝土掺入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均能有效减小应变,钢纤维最大应变减少量为62.43%,聚丙烯纤维最大应变减少量为61.11%;热力学全过程试验表明,钢纤维能有效减少制冷收缩应变,全过程中应变最小。综合对比3种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热物性参数及热-力学特性可知钢纤维加筋混凝土更适合作为能源桩桩身材料。  相似文献   
38.
39.
以远安县瓦坡崩塌区为例,通过地质调查、野外测绘、无人机航拍,建立了瓦坡崩塌区三维模型,基于Rockfall Analyst(RA)分析软件,实现了瓦坡崩塌区大量崩塌落石三维空间下运动路径、高度、能量等要素模拟,探究了崩塌区落石的三维运动特征,开展了崩塌区落石危险性评估,为崩塌落石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崩塌区危岩主要破坏形式为倾倒式,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模拟落石三维运动轨迹与已有落石点基本重合,说明此次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落石运动过程中以碰撞弹跳、自由飞落为主,落石主要集中在崩塌区下部冲沟及公路内,部分落石达到居民区,在崩塌落石区下部公路、冲沟及崩塌区右侧危险性较高;崩塌落石防治工程建议采用危石孤石清除+被动防护网,在公路内侧、斜坡下方分别设置5 m高和3 m高抗冲击力2 000 kJ的被动防护网,可有效拦截落石。  相似文献   
40.
林诚鑫  黄维  刘海笑 《海洋工程》2012,30(3):97-104
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合成纤维系缆的应力应变关系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性,直接影响系泊缆绳的动力响应。如何针对其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是有关绷紧式系泊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国内外研究者之前的研究不能反映缆绳的载荷历史、蠕变特性以及刚度变化过程,因此提出一个粘弹性粘塑性模型来描述合成纤维系缆的应力应变关系。本模型能够反映合成纤维缆绳的时间变化特性以及在整个加载—卸载过程中的刚度变化。此外,提出了明确的参数确定方法及步骤,基于简单的蠕变实验可以确定模型的各个参数。将两种载荷条件下聚酯缆绳的实验结果与模型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吻合较好,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研究对于绷紧式系泊系统的研发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