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58篇 |
免费 | 403篇 |
国内免费 | 7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8篇 |
大气科学 | 430篇 |
地球物理 | 247篇 |
地质学 | 1433篇 |
海洋学 | 440篇 |
天文学 | 70篇 |
综合类 | 266篇 |
自然地理 | 3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85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125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46篇 |
2013年 | 125篇 |
2012年 | 116篇 |
2011年 | 123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124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81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3篇 |
1965年 | 8篇 |
1959年 | 11篇 |
1957年 | 7篇 |
193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内蒙古中部地区绿岩及绿岩型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中部大青山、色尔腾山地区发现的绿岩型金矿,经数年的勘查评价、研究,近两年被逐步认识和肯定.其成矿地质条件独特,矿化体赋存于新太古界色尔腾山群柳树沟组的特定层位.矿化与变质变形作用有关,变形强(包括糜棱岩化),矿化好.地表品位一般较低,多在1g/t左右,向深部增高.矿体规模大,适于大规模堆浸.化探异常主要集中在绿岩分布区,激电异常与矿化层吻合较好,矿(化)点多,找矿标志较为明显,资源潜力巨大,运用综合方法找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2.
123.
124.
北大巴山笔架山—铜洞湾碱性镁铁质熔岩的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铜碱性镁铁质火山岩体由碎屑岩和熔岩组成。熔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苦橄岩(富橄辉玄岩)和碱性玄武岩。所有样品都富集不相容元素,REE显示出高度分离的分配型式,其(La/Yb)_(ON)比值多数在15和20之间,而相容元素(Co、Cr和Ni)则明显亏损,计算表明,碱性镁铁质熔岩不可能由球粒陨石型地幔分离出的橄榄岩部分熔融产生,而可能是由交代地幔适度部分熔融产物。 相似文献
125.
热重分析法在碳酸盐岩石矿物定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克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79,(1)
热重分析法是测定矿物受热后重量变化的情况。矿物受热后重量的改变是由矿物中水的脱出,矿物分解后放出气体(H_2O,CO,CO_2、SO_2,P_2O_5……),矿物升华和氧化等引起的。矿物受热由于物质减少引起失重,矿物氧化则引起增重。由于矿物分解所引起的失重一般是矿物中的固有组分的排出,因而其失重量反映矿物的含量。我们可以根据矿物的失重量与矿物的分子量计算样品中矿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6.
莺歌海盆地海相生物气特征及生化成气模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莺歌海盆地浅层第四系-上新统存在丰富的生物气资源,已发现生物气的组成以甲烷和氮为主、干燥系数高达0.99,甲烷碳同位素轻(-65.57‰~-63.14‰)尤其是氢同位素偏重(-172.1‰~-108.5‰)是该区生物气的重要特点.研究表明,该区第四系-上新统海相沉积有机质是生物气的基质,这套源岩的平均有机碳含量约0.4%,有机质中细菌可利用基质以粗纤维、半纤维素和蛋白质为主,特别是有机质生化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氨基酸、乙酸含量异常高,揭示其正处在活跃的生化成气时期;根据模拟实验结果结合本区的地质条件,初步确定生物气生成的主带在35~65℃之间、生化成气下限深度约为85℃(对应井深约2000 m,实际埋深1900 m左右),进而建立了海相生物气的形成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7.
128.
129.
北京猿人洞13个堆积层可划分为7个堆积旋回。每个旋回早期的堆积层(砂、粉砂、粘土和钙扳层),含有暖温带气候特征的哺乳动物和孢粉组合;晚期的堆积层(洞穴角砾与巨砾层),含有温带较干冷气候特征的哺乳动物和孢粉组合。堆积层年代测定数据表明北京猿人洞7个堆积旋回形成于更新世中期,年代为128-730ka,与中国黄土层L2-S7,相当,可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6-19和气候旋回C-I对比。北京猿人在此洞断续生活了约35万年,即从距今约60万年的第5堆积旋回(δ18O第14阶段)至距今约25万年的第2堆积旋回(δ18O第8阶段)。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