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1.
为探究江苏观音山滑坡稳定性及成灾机理,基于地质勘查及监测结果,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笔者分析了滑坡发育特征,评价了其稳定性及失稳概率,探讨了滑坡致灾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观音山滑坡具有明显的蠕滑迹象,存在3个潜在滑动面,其中潜在滑动面二稳定性系数最低,其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173,失稳概率为9.3%;暴雨状态下稳定性系数为1.011,失稳概率为38.3%。降水加大了滑坡失稳的可能性;观音山滑坡成因还与坡体结构、坡顶荷载、道路切坡及河道开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12.
在世界产业转移浪潮不断涌动和金融危机国内外经济增势强劲复苏的形势下,加之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省沿海各地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和新的发展机遇。怎样根据每个区域的自身特点,找准比较优势,确定自身发展定位,迎接新的挑战,实现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成为摆在辽宁省沿海各地的首要任务。应用区域经济学理论,结合空间规划规律,以大连市金州区作为沿海经济带的典型区域进行案例剖析,希望对相关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能有所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13.
The application of dams built upstream will change the input conditions,including water and sediment,of downstream fluvial system,and destroy previous dynamic quasi-equilibrium reached by channel streamflow,so indispensable adjustments are necessary for downstream channel to adapt to the new water and sediment supply,leading the fluvial system to restore its previous equilibrium or reach a new equilibrium.Using about 50-year-long hydrological,sedimentary and cross-sectional data,temporal response processes ...  相似文献   
314.
1 概况煤田勘探钻孔施工中,以采取煤系岩、煤芯为主要质量要求。国家对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八项规定中,尤以对煤层及其顶、底板采取率一项要求的难度大。煤田勘探工程中,用于软地层的采取器大致分成两大类:双层双动管和双层单动管。当前使用较普遍的是双层单动类K-3型、半盒式及中空式。这是普通钻进工艺的取芯器类型。绳索取芯钻进工艺的采取器,据1980年我国引进日本利根系列绳钻,其取芯器分成两类,D-14型为普通岩层取芯器,D-11型为软地层取芯器。我队曾于1980年采用绳索工艺施工了3个超1km深孔。3个孔均穿过开平煤田几乎全部石炭-二叠纪赋煤地层。煤层厚薄不   相似文献   
315.
文中基于2011年9月2日—2014年1月16日小江断裂带及邻区48个台站的远震三分量波形数据提取径向P波接收函数,采用两步反演法和Bootstrap重采样技术反演了各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对小江断裂带及邻区的地壳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壳的S波速度在横向和垂向上都存在明显的非均匀特性,近地表处有2~4km厚的低速沉积层;中上地壳的S波速度呈高、低速相间分布;在20~35km的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的低速层,主要间断分布于小江断裂以西的川滇菱形块体和红河断裂以南的印支块体内部,另外在师宗-弥勒断裂附近也有局部分布。2)小江断裂带中、北段壳内低速层较为发育,以中段最为突出,最厚约达28km;南段在15~25km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的高速区。3)研究区的泊松比普遍较低(平均为0.24),呈不均匀分布,且横向变化剧烈,小江断裂带的泊松比总体呈北段较高、南段次之、中段低的分段特征;研究区壳内低速分布与泊松比间的对应关系不明显,大部分低速层似乎缺少发生部分熔融的条件,其地球物理结果的差异和不一致说明壳内低速层的变形演化机制及物理特性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316.
基于滇西南地区3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三分量波形数据,提取径向P波接收函数,以“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地壳剪切波速模型”为初始模型,进行精细化结构反演(垂向精度达2km级),并采用Bootstrap重采样技术进行统计和评估,获取了各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结合地壳厚度、泊松比分布,对滇西南地区的地壳深部结构及强震孕震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地壳S波速度分布在横向和垂向上均存在明显的非均匀特性。在中上地壳0~20km深度范围内存在明显且连续的低速层,平均厚度约15km,最大厚度达20km。在中下地壳20~28km深度范围内局部区域存在明显的低速层(厚度约8km),主要分布在普文断裂北端至阿墨江断裂中部区域(23°N附近),另外,在红河断裂附近和澜沧江断裂北部的局部区域也有分布; ②从孕震环境来看,景谷 MS6.6 和 MS5.8、墨江 MS5.9 地震均发生在中上地壳低速层内,老挝 MS6.0 地震发生在高、低速度的过渡区域。滇西南地区新生破裂带较为发育,地震波速的减小可能与地壳断裂或微裂隙中有流体的存在有关,研究区NW向新生破裂带的存在以及流体的长期作用,为带内高应变的突然释放提供了条件。另外,4个地震均发生在泊松比变化的高梯度带上,且地震发生处地壳厚度变化均较大。地壳厚度、泊松比变化剧烈的地区,地壳物质组成差异明显,壳内应变易于积累,有利于强震的诱发。  相似文献   
317.
随着全球或区域气候的变化,加上渐强的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上一些河流的径流量发生了明显减小的变化趋势,这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河流中尤其明显。在我国,北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河流的径流量的减小已经引起了严峻的生活及生态方面的问题。因此查明流域径流量的变化特征、趋势及分析其原因,是流域管理中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该研究以黄河中游一级支流皇甫川流域为例,利用1960-2008 年的数据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方法、年际累积量方法,分析了该流域径流量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识别出径流量变化过程中1979 和1998 为其两个突变年份,而降水量变化过程中仅存在唯一的突变年份1979。利用统计分析法分别分析了1960-1979、1980-1997 和1998-2008 三个时期的累积径流量与年份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1960-1979、1980-2008 两个时期累积降水量与年份之间的线性关系。采用本文提出的新的计算方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以1960-1979 为基准期,在不考虑蒸散总量的影响时,计算得出皇甫川流域径流量减小的降水量和人类活动的相对贡献率在1980-1997 年间分别为36.43%和63.57%,在1998-2008 年间分别为16.81%和83.19%。该研究结果揭示了皇甫川流域近半个世纪以来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对于该流域未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同时,所提出的定量研究方法可以应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定量评估中。  相似文献   
318.
溯源于历代民本思想群众观的渊源或可追溯到远古洪荒时代,从五帝重民爱民的传说中,人们已明显感受到早期社会民本思想孕育的信息。一般认为,民本思想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思想,肇始于夏商周时代,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经典表述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民本思想加速形成和不断丰富并非统治者的施舍,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19.
320.
本研究估计了大菱鲆收获体重性状的遗传参数和选育遗传进展。数据共包括3个世代(G0,G1,G2)的508个全同胞家系10952尾个体。G0,G1,G2的体重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11±0.08,0.18±0.09,0.17±0.07;世代间估计遗传力为0.19±0.04。每一世代母本和共同环境效应分别为0.10±0.04,0.14±0.04,0.13±0.03;世代间为0.12±0.01。G0和G1世代选择差分别为,18.24g和21.19g。对应的G1和G2世代的遗传进展为22.06g,11.93g;百分比表示分别为6.36%,3.52%。连续两代选择之后总遗传进展为10.10%。以上结果说明针对大菱鲆体重性状的选育项目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