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强脉冲是一种特殊的单脉冲辐射,表现为较强的射电爆发.利用新疆天文台南山25 m射电望远镜研究了PSR B1237+25的强脉冲辐射特性.发现探测到的793个强脉冲出现在积分轮廓的所有辐射成分中,峰值流量密度是平均脉冲的10.2至82.5倍.用对数正态分布对强脉冲的峰值流量密度比、信噪比和脉冲宽度的分布进行了拟合.在15...  相似文献   
72.
播种至出苗是棉花对温度最敏感的时期之一,春季终霜冻害和低温冷害是造成阿克苏棉区大面积严重缺苗断垄、毁种重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基于阿克苏主植棉区1991—2023年逐日气温数据、历史灾情资料和棉花发育期资料,应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K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区终霜和低温冷害变化特征,以及对棉花播种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终霜冻害风险阿克苏棉区最小,靠沙漠南部阿拉尔和东部库车棉区大;4月终霜冻害发生几率,中部阿克苏棉区最低,南部靠沙漠棉区最高,东部棉区终霜危害几率高于南部阿瓦提棉区;终霜期在21世纪发生突变,且提前明显,但终霜偏晚的年份时有发生,对棉花安全出苗构成威胁;低温冷害呈缓慢减少趋势,但21世纪20年代频次增多;棉花苗期极端气候灾害事件造成终霜偏晚且常伴随着寒潮降温和持续低温,复合灾害导致棉花影响大、范围广、成灾重。  相似文献   
73.
马巧英  廖荃荪 《气象》1992,18(4):39-44
1991年,我国大部地区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南方春夏旱和北方秋旱以及江淮等地的秋冬旱范围大,部分地区伏秋冬连旱,旱情重;江淮一带梅雨早,雨势猛,强度大,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年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热量条件较好。有6个台风登陆我国,广东受灾重,风雹危害偏轻;低温冻害一般。综合看,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属一般偏差年景。  相似文献   
74.
根据近40年月降水量和月平均环流资料分析表明,我国东部地区7月降水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阶段性变化;亚洲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是影响我国7月降水的重要因子之一;春季亚洲大陆地面气压场的异常变化,对7月亚洲季风的强弱趋势变化,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5.
郯庐断裂带的分段与沂沭断裂的活动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主要强震构造带,活动性分段明显,大致可分:黑龙江鹤岗—铁岭段,为弱活动深震、中深震段;下辽河—莱州湾段,为强活动、高频强震段;鲁苏沂沭段,为强活动、低频强震带和南部大别山—广济的弱活动弱震段。其中鲁苏沂沭段中规模最大的沂沭断裂带,在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活动分段尤为明显,以临沂汤头至莒南大店一线为界,北部以高角度正断或逆冲、蠕滑为主。在活动时代上早于或相当于更新世晚期。南部除更新世活动外,全新世以来至少有三次强活动迹象。而且从莒南岭泉的左山至新沂何庄,延续 120公里范围内有1668年郯城8.5级地震形变带和地震断层,这也是郯庐断裂带的最新活动段。  相似文献   
76.
重新评定鲁南地震危险性并进行烈度区划,系国家地震局和山东省科委共同合作投资和领导的一项重要科研项目。目的是解决历史强震区及地震高烈度区的经济开发与远景规划问题。 本期主要刊载了本项工作二级课题的部分成果。本项目主要开展了四方面的工作:(一)地震地质。要求在研究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查明鲁南地区的活断层分布,对活断层进行年代鉴定,并研究本地区的发震构造条件,为确定潜在震源的可能地点和震级打下基础。通过对  相似文献   
77.
赤道平流层QBO与我国7月雨型的关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53~1991年赤道平流层纬向风资料分析,得出我国东部地区7月份主要雨带位置与赤道平流层30~50 hPa平均纬向风准两年振荡(以下简称赤道平流层QBO)有较好的关联。在西风位相条件下,我国7月主要雨带位置较偏北;在东风位相条件下,我国7月主要雨带位置易偏南。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对对流层环流的影响相联系的。利用赤道平流层纬向风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冬季北太平洋对流层环流特征,对我国7月主要雨带类型的预报,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8.
根据1961—2012年湖泊水位观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线性趋势分析与小波分析法,对比研究了博斯腾湖与伊塞克湖近50多年来水位变化特征,并对湖泊未来水位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1961—2012年,博斯腾湖和伊塞克湖年水位总体呈显著的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两湖水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平稳下降;90年代后,博斯腾湖水位变化波动比伊塞克湖更为频繁,经历了迅速上升和下降的阶段,而伊塞克湖年水位较为稳定。(2)水位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博斯腾湖和伊塞克湖年水位变化分别存在18a和22a的主周期,从水位未来变化趋势预测结果来看,博斯腾湖水位将来一段时间继续下降,伊塞克湖水位则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79.
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InSAR测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正在进行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库,已有的研究表明,高坝水库有可能诱发中强地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已成为测量地球表面变化极具潜力的技术。对欧洲遥感卫星ERS-1与ERS-2的SAR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只要时间跨度不太长,在有植被覆盖、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亦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干涉图像。结合三峡地壳形变监测网络,利用InSAR技术完全有希望识别三峡工程蓄水过程的地表变形。  相似文献   
80.
武山铜矿西风井机房基础发生裂缝和沉降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庚荪 《岩土力学》1996,17(2):35-41
对武山铜矿西风井机房基础发生裂缝和沉降的原因从几何、地质、力学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指出该裂缝和沉降是由于采空区引起的地应力释放、岩层的急倾性、软弱夹层的韵律性分布、构造裂隙的发育与密集、风机运转产生的循环载荷、暴雨期间渍水的灌入与下渗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还为采空区的下盘稳定性分析提出了一个简单方便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