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高龙生 《地震学报》1986,8(4):444-444
为了推进井下地震波观测技术之发展,特别是提高井下地震仪观测资料的分析与应用水平,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同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了《井下地震波学术讨论会暨工作会议》,会议于1986年5月17日至19日在天津举行.由天津市地震局负责会议之会务工作,到会的有局地球所,天津市地震局等18个单位的代表共48人,提交报告22篇.除国家地震局所属有关单位的专业人员外,还有一些大学和有关生产单位的代表,如胜利、辽河,中原等油田及煤炭部大屯煤电公司的代表。这些单位也在开展  相似文献   
22.
高龙生  李松林 《地震学报》1985,7(3):285-299
本文介绍了对北京——唐山地区八种强磁性岩石标本的压磁实验结果,观察了它们在高压应力下,直至破坏前后的磁化率变化特征。发现磁化率的变化只是其应力值的函数,与体积变化过程、微裂膨胀过程关系甚微。磁化率的压力系数取值范围为——(0.4——3.0)10-3MPa-1。同时,本文还得到了标本中出现破裂后岩石的压磁曲线。 运用铁磁学理论,对上述压磁实验结果作了初步的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23.
据西藏自治区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从整个青藏高原构造单元分布特点考虑,本文将西藏自治区地层区划结合构造单元和含煤地层一并考虑,将其划分为三个构造-地层大区:羌塘-三江构造-地层大区、班公湖-双湖-怒江构造-地层大区、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地层大区。从区域地层、沉积构造及其古生物化石组合等特点综合分析,得出西藏赋煤区聚煤作用具有时代多、分布广、煤层层数多、厚度薄和稳定性差的总体特点。区内含煤地层包括下石炭统、上二叠统、上三叠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和古近系等。最主要煤系是下石炭统马查拉煤系、上二叠统妥坝煤系、上三叠统土门煤系、下白垩统多尼煤系。  相似文献   
24.
25.
本文研究了300个远震事件在中国东部(100°—125°E,20°—45°N)近50个台站的P波到时残差。事件的选择标准如下:(1)地震相对于台网中心有良好的方位覆盖和距离分布,震中距遍布30°—100°;(2)绝对走时残差小于5秒;(3)体波震级大于5级。研究包括:残差的频度分布,台站绝对残差平均值和相对残差平均值,相对残差的方位角-入射角分布。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地区的上地幔存在严重的横向不均匀性;(2)似乎有一条北北东走向的深层构造带将中国东部地区分成两部分,西部速度偏高,东部速度偏低,这与由重力资料反演的中国地区上地幔密度分布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滇西试验场区的Q值及其随时间窗的变化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试用数字地震记录求取尾波Q值及其与频率的关系.在微机上处理触发数字地震仪记录的资料,原始记录经数字滤波器作窄带通滤波得到一组分频记录,经过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可得到能量密度随时间衰减的曲线,该曲线比从可见记录求得的较为可靠.以散射模型的理论表达式进行曲线拟合,求得Q值及其与频率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结果对某一台站并非常数,尾波Q值是时间窗(即研究所用尾波的整个延续时间)的函数,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到时的尾波采样区域和深度不同,以及多次散射的影响等.因此,当把Q值作为地震预报的一个参数时,延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可选择的因子.   相似文献   
27.
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是地球科学的世界性学术团体,这个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和协调关于地球及其空间环境的物理、化学和数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社会需要。IUGG全体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1987年8月9日至22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市举行了第十九届大会。来自世界各国的4000多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我国派出了以叶笃正为团长,包括大地测量、固体地球物理、大气科学、地磁与高空物理、海洋科学等学科的多名科学家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大会的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28.
本文评述了尾波的一般特点、尾波延续时间与地震震级的关系、尾波的频谱分析及震源特性、利用尾波进行介质衰减特征的研究和尾波用于地震预报等。本文分两期刊登,本期刊登前三节。  相似文献   
29.
Q值研究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当前 Q 值研究所面临的问题。首先进行了一般回顾,然后对与频率有关的 Q 值野外实测、Q 值的实验室测定及衰减机制等问题作了概述。本文指出,如把裂隙看作是与应力发展或地震发生的过程相关联,这种与裂隙有关的 Q 值研究则可能有助于地震预报工作。Q 值测量在实践中已大见成效。在勘探地球物理、工程地震、核爆炸监测、天然地震研究以及地球内部研究等各方面,Q 值研究都给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0.
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 SEM)结合能谱分析(EDS)与电子探针分析(EMPA)等手段对华阳川铀铌矿床中主要铀矿物的种类、共生组合关系及铀矿物的矿物化学与年代学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显示,铀主要以铌钛铀矿的形式产出,其次为晶质铀矿。晶质铀矿的矿物学研究和电子探针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矿床中存在两期晶质铀矿年龄,早期晶质铀矿的化学年龄为~201 Ma(印支期 燕山期之交),形成于岩浆 高温热液体系,并伴随大量早期蚀变的铌钛铀矿产出,为矿床形成的主要成矿期;晚期晶质铀矿的化学年龄为~129 Ma(燕山期),形成于高温热液体系,与少量未蚀变的铌钛铀矿产出,仅占次要地位,可能是区域内强烈的燕山期岩浆热液交代早期铌钛铀矿后,淋滤出的铀再次沉淀的结果。结合区域地质关系,认为早期的铀成矿可能主要与(霓辉石)黑云母方解石碳酸岩脉有成因联系,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时期;晚期的铀矿物可能只是区域内燕山期的岩浆热液交代早期铌钛铀矿后,铀被淋滤带出后再次在有利部位沉淀的结果。因此,华阳川铀铌矿床可能是一个主要形成于印支期 燕山期之交,并被燕山期岩浆活动(叠加)改造的与碳酸岩脉有关的铀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