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南京市环保局监测数据,分析2014年春节污染天气背景,结合南京探空资料、常规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及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这次春节期间的大气混合层高度、通风系数和逆温层特征。按照春节假期污染情况,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1月30日—2月2日,南京处于均压场里,空气污染扩散条件差,逆温层容易形成,污染较重。后期是2月3—6日,冷暖气流活跃,混合层厚度升高,通风系数增大,逆温层被破坏,逆温强度锐减,空气质量显著改善。结果显示,混合层高度越低、通风系数越小及逆温层结越厚、越强,污染越严重。针对不同级别污染程度为四要素设立了定量化指标:当混合层高度低于1.0 km、通风系数小于2500 m2/s、逆温层厚度大于500 m、逆温强度大于2.0 ℃/100m,易出现中度以上污染;当混合层高度高于1.8 km、通风系数大于7000 m2/s、逆温层厚度小于200 m、逆温强度小于0.5 ℃/100m,不易出现污染天气,可为预报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对金川铜镍矿床地质、矿化特征与加拿大伏伊希湾(Voisey′s Bay)铜- 镍-铂族金属硫化物矿床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总结出这2个世界级铜镍硫化物矿床 形成演化方面的相似性、可比性及其共同特点,即深部岩浆房含矿岩浆沿通道脉 动式上侵,到上部表现为“小岩体,成大矿”。成矿作用过程和模式表现为:①含矿 岩浆的有序侵位显示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停歇过程中曾发生熔离分异,形成岩浆、 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分层结构;②成矿作用是在富有动力的岩浆环境下岩 浆不连续(脉动式)上侵过程中发生的,岩浆熔融体富含挥发组分,上侵活动剧烈, 围岩角砾化;③含矿岩浆沿相同的通道或越位上侵,在先期侵入岩体下侧或上方 不同空间成矿;④岩浆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相互作用、组分交换和成矿物质的 富集。深入阐明了含矿岩浆不连续(脉动式)上侵、后续岩浆补给和混合是镁铁 —超镁铁岩体中硫化物被聚集在岩浆流动的通道内形成超大型铜镍硫化物型铂 族元素矿床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3.
高晶  高辉 《气象》2023,(10):1227-1234
基于中国气象局逐日降水和日照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分析了2023年5月下旬黄淮海麦区高影响“烂场雨”事件的极端性特征及其大气环流配置型,发现:就旬平均而言,黄淮海麦区寡照的极端性要强于降水;但各省份间差异明显,其中河南省最为严重。为和历史事件对比,首次提出了河南“烂场雨”事件的客观定义指标,并由此筛选出1981年以来全省18次最为典型的“烂场雨”事件。此次“烂场雨”事件在所有事件中,雨量为第六多,日照为第二少。因此,对河南省而言,寡照时长的极端性亦更为明显。对1981—2022年所有事件合成结果显示,造成“烂场雨”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且西段脊线偏北,欧亚中高纬地区为“西低东高”环流型。对比发现,2023年5月下旬“烂场雨”事件的大气环流型在中高纬度和历史事件相似,但热带地区受超强台风玛娃的影响,副热带高压西段发生挤压形变,西北侧的西南风水汽输送明显偏强。同时因“玛娃”长时间稳定维持在菲律宾以东附近,台风东北侧引导的东南风气流较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风距平更为强盛。两支水汽在黄淮海地区汇合叠加,造成小麦产区的持续降水和寡照。  相似文献   
124.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一般特征是南亚高压移至中南半岛北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连续向东撤出南海地区,移到120°E以东的热带洋面上;高(低)空东北(西南)气流占据南海大部分地区,相应的105°E附近的越赤道气流建立,南海季风槽形成并同时伴有对流降水的发展和温、湿等要素的突变。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表明,2007年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5候爆发。该年季风爆发后,虽然源自热带地区的低空西南气流迅速占据南海上空,高空盛行东北气流,且南亚高压西移至中南半岛上空,但对流、高度场以及降水场的突变特征均很不明显,表现为季风爆发后南海上空的对流依然偏弱,副高没有马上撤离南海,同时华南地区的降水量也没有迅速增强。因此,2007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的变化特征具有非典型性。  相似文献   
125.
模拟月壤表层采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球取样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表层月壤采样和深层月壤采样。表层月壤采样一般使用挖、铲、夹、耙、吸等方式,而深层月壤采样一般使用钻取方式。通过采用和真实月壤特性类似的模拟月壤进行地面表层采样试验,主要针对挖取和铲取的方式,检测采样过程中模拟月壤和机具的相互作用力学参数,研究模拟月壤特性和采样方式对采样过程的影响,为后期进行月球环境下的模拟试验或计算机仿真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6.
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异常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的我国160个台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2007年秋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的时空特征和大尺度环流特征,重点分析了2007年夏秋季开始的La Ni(n)a事件对2007年秋季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出现了典型北多南少的分布,尤其是9月和10月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这段时期内,印缅槽偏强,高原东侧的西南季风异常活跃,加强了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向我国北方地区的输送,同时巴尔喀什湖一贝加尔湖高度场偏低,利于不断分裂的冷空气南下,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使冷暖空气主要交汇在我国北方地区.秋季降水EOF第二模态表现为南北反相的分布,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有密切关系,解释了我国秋季降水10%以上的方差贡献.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和大气环流都表现出了典型La Ni(n)a事件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7.
珠江口是我国沿海地面沉降灾害较严重地区之一,长期地面沉降威胁着人类生产生活的质量和安全。针对传统InSAR在河口等沿海地区空间采样率不足的现状,采用基于KS检验和特征分解的DS-InSAR时序分析方法,获得了珠江口地区2015—2018年间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并分析了几处沉降严重地区的沉降特征和原因。采用的DS-InSAR方法在沥青路面、裸土等非城市区域提取了较大密度的高相干点,提高了时序InSAR形变反演的精度。研究表明,研究区域总体呈地面沉降趋势且分布不均匀,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和东南部为主要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可达25 mm/a,珠江口西岸沉降相对东岸分布更广,沉降量更大。  相似文献   
128.
我是七仙女,你呢?你就是那颗将要离我很近的彗星吗?你的眼睛真明亮。你长长的绿袍告诉我你来自很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9.
为分析特低渗透砂岩的水驱油特征,揭示影响水驱油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样 品进行了水驱油前后的T2谱测试。结果表明,实验样品束缚水状态下的油相T2谱呈双峰形态,两峰之间的交点在16.68 ms 左右,可动油参数对渗透率变化敏感;水驱油后T2谱右峰下降程度不同,左峰的下降与毛细管的自吸作用有关,发挥好毛 细管的自吸作用,有助于提高采收率。38块样品的平均可动油百分数达到了57.62%,驱油效率为37.33%,还有约20.29%的 可动油没有被驱出,水驱油后的开发潜力仍然较大。物性、孔喉匹配关系、微裂缝发育程度、粘土矿物赋存形态是影响驱 油效率的主要因素。驱油效率与可动油百分数之间的对比结果从实验角度印证了核磁共振可动油百分数是驱油效率的上限。  相似文献   
130.
导向钻进非开挖轨迹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际非开挖工程施工中,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指导钻孔轨迹设计,使实际轨迹线与设计钻孔轨迹基本相符,实现最优化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