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413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41.
采煤塌陷区稳定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吉林辽源煤矿塌陷区为例,应用高精度电磁频谱探测法进行了煤炭采空区探测,通过勘探结果与实际资料对比分析,评价了辽源采煤塌陷区的稳定性,探索了应用电磁频谱物探技术进行采煤塌陷稳定性分析评价的可行性。为塌陷地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对于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恢复治理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2.
以WFSD-2钻孔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心编录和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研究,识别出该钻孔岩心具有6段岩性,从上向下依次为彭灌杂岩(0-599.31m)、三叠系须家河组二段(599.31-1211.49m)、彭灌杂岩(1211.49-1679.51m)、三叠系须家河组三段(1679.51-1715.48m)、彭灌杂岩(1715.48-2081.47m)、三叠系须家河组四段(2081.47-2283.56m)。彭灌杂岩主要以花岗岩和火山岩为主,三叠系须家河组沉积岩以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煤层(线)和砾岩为主。3套彭灌杂岩与三叠系须家河组沉积岩重复出现,时代较老的岩性段逆冲覆盖在新的地层之上,表明龙门山构造带由一系列逆冲岩片叠置而成。岩心中断裂岩较为发育,主要为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和断层泥,反映出脆性变形作用的特点。通过对断裂岩的统计分析,厘定了20余条产状不同、规模不等的次级断裂带,断裂带宽度和断裂密度峰值显示FZ600、FZ720、FZ782、FZ817、FZ922、FZ951、FZ1449、FZ1681、FZ2082为主要断裂带,其中FZ1681系规模最大的一条断裂。依据断裂岩的组合特征可以将岩心中断裂带的结构以断层泥为核部划分为两大类:对称型断裂带和不对称型断裂带。根据地表破裂带、WFSD-1钻孔岩心中主滑移带位置的几何关系、岩性分层等因素,可推断汶川地震主滑移带应位于FZ1134、FZ1449或FZ1681之中,同时也暗示该地区经常发生类似汶川地震的大地震活动。研究表明,龙门山地区经历了强烈的构造缩短和快速隆升作用,暗示龙门山地区构造活动非常强烈。  相似文献   
143.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是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震局联合组织实施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研究项目,计划在同震地表破裂带(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的上盘布置5口科学群钻:WFSD-1、WFSD-2、WFSD-3、WFSD-3P和WFSD-4,其中WFSD-3和WFSD-3P位于龙门山前山断裂安县-灌县断裂的上盘。以WFSD-3钻孔岩心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岩石学、构造学、野外编录等研究。WFSD-3钻孔岩心中的断裂岩主要由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和断层泥组成,未见假玄武玻璃。钻孔中存在26条规模不等的断裂带,断裂密度显示FZ634、FZ1215和FZ1250为主要断裂带,而FZ1250可能为2008年汶川地震的主滑移带。安县-灌县断裂在地表和WFSD-3P、WFSD-3钻孔岩心中的断层倾角分别约为60°、46°和38°,显示安县-灌县断裂倾角从地表至深部逐渐变缓,为一铲式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144.
董张玉  赵萍  胡文亮 《测绘科学》2011,36(2):178-180
采用a'trous小波与HIS变换相结合的方法对Aster多光谱影像和资源二号全色影像进行融合实验和评价,并与传统的HIS变换和小波变换融合方法加以对比.结果表明:a'trous小波与HIS变换相结合的融合效果最好,吸取了两种单一融合方法的优点,不仅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原始影像的空间细节表达能力,而且很好地保留了原始影像的...  相似文献   
145.
为探讨城市轨道交通U型梁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采用线性化轮轨模型建立了31个自由度的轮轨式车辆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新型算法的横竖向轨道不平顺,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中梁山以西高架区间所采用标准跨径为30m的单线小U结构为对象,采用自编程序对机车车辆过桥时的车桥耦合振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对所建...  相似文献   
146.
中国地区近10年地表反照率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艺  朱彬  刘煜  李维亮 《气象科技》2011,39(2):147-155
利用EOS-MODIS卫星的地表反照率数据(MCD43C3的L3等级)和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2000年3月至2009年2月中国区域地表反照率的分布特征及年际、季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地表反照率分布西高东低,随海拔和纬度分布;中国大部分地区近10年的年平均地表反照率有增长趋势,东南部的增长范围最广,高海拔和高纬度...  相似文献   
147.
湛江港海水中总锌、总铬的含量变化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湛江港海水中总锌(Zn)、总铬(Cr)的含量进行为期1年4个航次(春、夏、秋、冬)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湛江港海水中总锌、总铬含量较低,年平均含量分别为1.42×10-2mg/L、2.65×10-2mg/L,其污染指数也较小,分别为0.284、0.265;但各季度海水中总锌、总铬平均含量变化趋势不同:总锌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总铬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最后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湛江港海水中总锌、总铬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湛江港海水中的总锌、总铬含量分别低于国家二、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规定的限值,符合《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规定的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48.
董顺利  李忠  高剑  朱炼 《地质论评》2013,59(4):731-746
阿尔金—祁连—昆仑(阿祁昆)造山带早古生代加里东期的构造事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着重调研了各造山带内构造混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蛇绿岩、岩浆岩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尤其是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阿尔金—祁连—昆仑地区早古生代的蛇绿岩有MORB和OIB两种类型,其产出于成熟的洋盆、小洋盆或是与消减带有关的弧前或弧后盆地,还有很大的争议。根据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阿尔金—祁连—昆仑地区洋盆在晚新元古代开启,寒武纪发育成熟,于中—晚奥陶世开始发生俯冲消减作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进入碰撞后伸展阶段。再者,通过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对比,证明北阿尔金与北祁连、南阿尔金与柴达木北缘、西昆仑与东昆仑在早古生代分别为同一条构造带,于新生代期间被活动的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错开了400多千米。  相似文献   
149.
李忠  徐建强  高剑 《沉积学报》2013,31(5):757-772
在地球科学领域盆山系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地质单元或整体进行研究。在评述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盆山系统分类三原则:即板块构造单元(位置)、盆山形成演化的构造动力学体制、构造-古地理特征或区域源-汇构造-沉积属性,并由此将盆山系统划分为陆内、陆缘(陆洋)和洋内盆山系统三大类及下属十四个亚类。进而论述了盆山系统沉积学的研究体系,其中构造-地层单元与等时地层格架、物源示踪与源汇体系、综合沉积记录及古构造-古气候演变等三方面是研究基础,沉积体系(域)与综合构造-古地理是核心,而盆山演化动力学为学科目标。以华北东部陆内盆山系统为例,研究指出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蒙古联合块体的碰撞隆升,形成了该区侏罗纪-早白垩世早期最显著的陆内山-盆系统,而苏鲁造山带碎屑物源影响甚微;以塔里木陆缘盆山系统为例,初步揭示了泥盆-石炭纪西南天山被动陆缘与东南天山弧相关陆缘盆山系统的差异记录。研究认为,为了深化盆山动力学研究,现阶段特别值得在物源示踪与源汇体系、综合沉积记录及古构造-古气候演变方面加强盆山系统沉积学工作。  相似文献   
150.
提要:成都平原晚更新世成都粘土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不同剖面样品的化学组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SiO2(平均75.24%)、Al2O3(平均14.12%)、Fe2O3(平均5.81%)为主,地球化学特征与UCC基本相似。与北方黄土相比,成都粘土具有较高的TiO2/Al2O3、Zr/Al、Zr/Ti和Y/Al以及较低的Eu/Eu?鄢、LaN/SmN和LaN/YbN比值,这些特征与成都平原第四系深层土壤样品组成一致,表明成都粘土来源于当地,与北方黄土物源不同。成都粘土CIA平均值为78.59,高于北方黄土平均值(69.34),经历了中期的K迁移阶段,在风化过程中Ca、Na、Mg和K是主要的活动性元素。与北方黄土相比,成都粘土Na、Mg、K和Ca亏损较大,表明经历了更强的化学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