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3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河流域位於北纬34°与41°之间,东西跨经度25°。下游为平原。中游为黄土高原,上游则为地形复杂的高原。冬半年的天气和气候完全受强大的蒙古高壓和干燥冬季季风或者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当寒潮下来时,强烈的西北风使温  相似文献   
22.
南北半球季风——南北半球大气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有关南北半球间季风的形成和作用问题。我们认为东半球的南北半部之间产生的季风现象,在大气环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东半球的赤道区内产生的冬夏季节方向相反的跨赤道气流、季风槽季节位移和经圈环流季节变化都是最明显的。这不仅是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所形成,海陆分布的差异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西半球南北半部间无此现象,季风也就不明显。南北半球间各种物理量的经向输送,季风区占了绝大部分,所以,南北半球季风是两个半球间大气相互作用、调整和平衡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3.
海南岛的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虽属热带气候,但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它的气候是相当复杂的.首先由於海南岛是紧接著以季风气候著称的东亚大陆南缘,因此它的气候并不是一般的岛屿气候,而是大陆性较明显的岛屿气候.无论在温度、雨量、风和气压的变化都具有显著的大陆性.  相似文献   
24.
关于东亚季风区域的气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由禧  徐淑英 《气象学报》1959,30(3):258-262
对东亚来说,如果对季风现象不加以研究,那末不仅对该地区的天气和气候的特征,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大气环流的特点得不到较全面的认识,而且对国民经济有密切关系的旱涝问题的长期预报,也将得不到较完满的解决。这不仅仅因为东亚季风现象明显,并且它在东亚的天气和气候的特点上都烙下了季风的痕跡。同时,季风的强弱和来去时间的正常与否,也将直接决定我国不同地区雨水的失常与否。在解放前,反动政府不重视  相似文献   
25.
黑河实验(HEIFE)的一些研究成果   总被引:49,自引:23,他引:49  
本文回顾了黑河实验(HEIFE)的执行情况,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的主要研究成果。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地表参数、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和湍流通量参数化的结果。同时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物理机制同湿润地区有质的差异这一认识:同湿润地区不同,干旱地区地表蒸散和植被过程并不是地表能量平衡中的控制因子,因为感热并不输送到自由大气仅是大气边界层的强迫因子;而潜热输送给自由大气并且潜热的释放是大气环流的主要能源,但干旱地区很少或没有水汽和潜热输送到自由大气,所以干旱地区自由大气不能从地面得到热能;地表反射率大和向上长波辐射强致使净辐射亏损大;基于以上原因,干旱地区可能是一个水汽输送和热能的“汇”。这些结果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干旱地区的陆面过程。黑河实验的结果以系统的观测事实证实了绿洲的冷岛效应,临近绿洲沙漠的逆湿现象,即夏季白天常常是绿洲有感热向下输送,临近绿洲的沙漠有水汽向下输送。这些结果揭示了绿洲和沙漠环境相互作用的较完整图像  相似文献   
26.
庆祝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回顾了我所从1959年5月建所以来的沿革简史,接着回顾了建所4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主要科研成果和人材培养情况,最后展望了三所整合后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27.
纪念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195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30周年了,她经过了童年、少年时期,成长为一个青年。她经过了一段生气蓬勃的发展过程,但也遭遇了一段不短的坎坷时光,虽然现在还不能茁壮成长,但已达到能独立发展自己的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28.
东亚的秋高气爽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高由禧 《气象学报》1958,29(2):83-92
作者利用现有的气候资料把我国秋高气爽的天气现象的出现地区、起迄日期和形成原因作一初步的分析,同时还把中国的秋高气爽现象跟北半球其他地区如北美印第安夏季,欧洲的老妇人天气或中欧的秋老虎天气作一粗略的比较;最后,还指出我国秋高气爽天气在8月底9月初的建立和地面层冬季风的来临是同时的,而它的结束则与亚洲南部高空西风急流的建立和夏季风影响的停止是同时的.  相似文献   
29.
高氣压系統的生成、發展和移動不僅是理論氣象学上和天氣学上的重要問題,而且也是做好天氣預報的重要關鍵之一。对东亞來說,如何預報西伯利亚以及歐洲等地冷高压的活動过程,是預報員在預報工作中的一個中心課題。關於冷高压活動的各階段过去已有些研究工作,其中有从熱力观點出發來討論冷高压的產生;有的从動力观點來討論高緯度冷高压的維持和爆發問題(寒潮爆發);也有从模型的实驗來討論冷高压的移動問題;也有人用高空氣流的匯流來解釋高压的加强或再  相似文献   
30.
创刊词     
高原是影响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占我国陆地面积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对我国、亚州和北半球都有重要影响,对全球的天气、气候变化也有影响。因此,关于青藏高原地形影响的研究,对我国长、中、短期天气预报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对气象学科的发展也有其深远意义。 近年来,随着广大气象业务、科研人员所进行的科学考察活动的加强,观测资料的不断增加,人们对青藏高原大地形影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高原上各不同尺度的地形与大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