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248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506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4篇
  1938年   2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01.
根据暴雨发生和持续依赖于对流层低层水汽辐合的事实,重点针对持续性暴雨维持机制这一重要问题,从天气学和动力学方面分析了1989年7月9~10日四川盆地东部持续性暴雨维持机制。分析结果发现,大气运动非平衡强迫、凝结降水的非均匀分布与强烈垂直风切变的耦合作用、“湿度锋”与低空急流的耦合相互作用通过促进低空辐合流的维持,导致了对流云团和暴雨天气的持续。  相似文献   
402.
遗传门限自回归模型在气象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提出了建立门限自回归模型(TAR)的一套简便通用的方法。用基于实码的改进遗传算法,可同时优化门限值和自回归系数,解决了TAR建模过程所涉及的大量复杂寻优工作这一难题,为TAR模型在气象预测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工具。实例计算的结果说明:通过门限值的控制作用,TAR模型可有效地利用气象时序资料所隐含的时序分段相依性这一重要信息,限制了模型误差,保证了TAR模型预测性能的稳健性,提高了预测精度。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在各种气象非线性时序预测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3.
利用金矿围岩怕变的光谱特征,作不同波段的比值图象,增强围岩蚀变信息。再将这些增强了的信息集中起来,使金矿信息明显化,达到从遥感资料直接找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04.
陕西商南金丝峡地质公园岩溶峡谷演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商南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成立于2009年8月,以岩溶峡谷、多层岩溶溶洞及十三级瀑布群地质遗迹为特色,包括白龙峡景区、黑龙峡景区、青龙峡景区、石燕寨景区及丹江源景区五大景区,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峡谷型地质公园。岩溶峡谷地质遗迹具有多样性,在空间上总体有隘谷-嶂谷-峡谷(狭义)展布的规律。公园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岩石主要由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石灰岩组成,该岩溶峡谷景观系统的形成在秦岭具有典型性,与公园岩石地层、断裂构造、崩塌作用、新构造运动及溶蚀性径流侵蚀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形成机理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称之为"金丝峡模式",即岩溶峡谷谷坡崩塌式后退、平面上呈鱼鳞状扩展的峡谷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405.
五凤和五星山金矿为延边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金、铜成矿带中典型的金矿床.通过岩石化学、成矿元素、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五凤和五星山金矿床属于典型的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其形成是深部火山-热液流体系统与浅成大气流体的混合.成矿构造环境与陆内造山带后期垮塌机制有关,造山带的垮塌与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导致的大型走滑剪切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406.
退磁作用对磁测资料解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磁作用使磁异常幅值变小,形态畸变,影响磁测资料反演解释的地质结果的准确性。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磁性体在考虑退磁作用下的磁场,以二度水平圆柱体理论模型为例,研究退磁作用对磁异常的影响。当磁化率κ≥1.0 SI时,考虑与不考虑退磁作用,异常极大值偏差可达1 300 nT以上,相对偏差可达30%以上,因此认为退磁作用的影响很大,不可忽略。青海尕林格铁矿区磁测资料的反演实例说明,忽略退磁作用将导致反演的矿体体积偏小,影响钻孔的布置和资源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407.
世界海底富钴结壳资源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洋富钴结壳资源是潜在的海底金属资源。文章对富钴结壳资源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布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建库,从全球角度出发,对富钴结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海山、洋脊、海盆和陆坡4种地貌的Co品位分别为0.70%、0.46%、0.50%和0.43%,海山地貌更有利于高Co品位结壳的产出。三大洋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矿点的分布比例占到了已知总数的73.3%,说明太平洋海山区是世界海底富钴结壳资源主要的产出区。根据入库数据的分布特点,在全球划分出10个富钴结壳成矿区,结合结壳的厚度和分布水深,从各成矿区中划分出富集区,并按照2 cm厚度和4 cm厚度的标准分别对富集区的富钴结壳资源量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显示,太平洋富矿区的富钴结壳质量最好,w(Mn)、w(Co)、w(Ni)、w(Cu)平均分别为23.00%、0.66%、0.44%、0.09%,干结壳资源量分别为2426.33 Mt、70.30 Mt、48.75 Mt、10.30 Mt;按4 cm厚度指标,w(Mn)、w(Co)、w(Ni)、w(Cu)平均分别为23.70%、0.58%、0.48%、0.11%,干结壳资源量分别为1184.53 Mt、29.76 Mt、24.53 Mt、5.01 Mt。  相似文献   
408.
玉勒肯哈腊苏中型斑岩铜(钼)矿是新疆准噶尔北缘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上的一个重要矿床.主要赋存于闪长玢岩中,少量在北塔山组火山岩及似斑状石英二长岩中,矿化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和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主成矿阶段石英中包裹体类型为纯气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液体包裹体、含液体CO2的三相包裹体和含CO2两相包裹体五种.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主要集中于140~340℃,流体盐度在3.06%~ 14.97%之间,密度集中于0.61~1.01 g/cm3.成矿流体的气体成分以H2O、CO2为主,其次为N2、CH4、C2H6;液相成分阳离子以Na+为主,其次为Ca2+、K+、Mg2+;阴离子以SO42-为主,其次为C1-和F-.单个石英包裹体拉曼谱测试表明,主成矿阶段石英中包裹体具有明显的CO2谱峰,此外j丕有H2O(-OH)峰,部分具有CH4峰和N2峰.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H2O-NaCl-CO2-CH4(N2)体系.主成矿阶段的流体具有深源特征,成矿作用与斑岩有关,发生在浅成氧化环境.碳酸盐阶段方解石中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液体包裹体,少量气体包裹体.碳酸盐阶段具中低温(161~298℃)、低盐度(4.65% ~7.17%)和低密度(o.78 ~0.95g/cm3)的特征,反映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409.
我国在新一轮找矿工作中,面临的多是隐伏矿产尤其是深部矿产勘查,勘查难度很大,常规的勘查方法技术手段很难发挥大的作用。因此,找矿必须以新方法新技术为引领和支撑。这里列举了部分相对成熟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研究成果,包括高温超导磁强计、多频相位激电测量系统、复杂条件下的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大透距的电磁波等,重点围绕方法技术特点、技术指标、应用实例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归纳,以期这些成果能尽快应用于找矿实践。  相似文献   
410.
本文对小兴安岭中部3个花岗岩和1个黑云母二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了解其形成时代、成因以及它们所揭示的区域构造背景.研究区4个代表性岩石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显示出典型的岩浆震荡生长环带,暗示其为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研究区所讨论的花岗岩与黑云母二长岩均为早侏罗世(175~185Ma)岩浆事件的产物.这些花岗岩的SiO2含量为67.32%~75.61%,Al2O3含量为12.76%~16.71%,全碱(Na2O+ K2O)值为8.07%~10.40%,Na2O/K2O值为0.94~1.67,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此外,该期花岗岩的A/CNK值均小于1.1,且A/NK均大于1,显示I型花岗岩的特点;且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和轻稀土元素(LRE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为特征.锆石εHf(183~185Ma)=+6.3~+10.8,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754~1092Ma,显示它们的岩浆起源于新增生陆壳的部分熔融.该期花岗岩与区域上同时代的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组成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揭示该区在早侏罗世处于一种伸展环境.结合区域早侏罗世火山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小兴安岭中部早侏罗世花岗岩的形成应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作用和蒙古-鄂霍茨克洋向额尔古纳地块之下俯冲作用——即双向俯冲作用的弧后伸展环境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