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246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502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4篇
  1938年   2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71.
2003年我国稻纵卷叶螟发生特征及其灾变大气背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我国稻纵卷叶螟的灾变造成了水稻的明显减产.本文以GIS为平台,对2003年我国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大气环流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3年我国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特重.(2)850 hPa大气环流形势对稻纵卷叶螟的迁飞和降落有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3)850 hPa风场上的盛行偏南风对稻纵卷叶螟北迁有利,925 hPa风场上的盛行偏北风对南迁有利,这两个高度上的风向反气旋式切变对害虫迁入和降落十分有利.(4)迁飞路径上的降水对稻纵卷叶螟的降落有迫降作用,但南迁过程中降水作用明显小于北迁.  相似文献   
272.
在气象经济学领域,如何科学定量地评估气象因子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引入规范的协整理论来定量分析气温变化对南京市主要行业的影响。采用年平均气温序列及各行业的产值序列,首先在严格的检验下证实这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然后通过建立协整回归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别定量分析了这两者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最后用Granger因果检验做了进一步的证实。主要结果是;从长期影响看,气温升高对各行业均存在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从短期影响看,气温升高对各行业的影响则有正有负。结果证明气温变化的确对南京市主要行业存在影响,同时协整理论为气象部门科学定量评估气象因子对行业经济的影响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3.
采用客观检验方法,就AREM模式对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预报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AREM模式对地面气温预报比较成功,对降温过程显著的成都、重庆、贵阳三站的降温起止时间,降温过程中温度的时间演变特征预报均与实况吻合较好,且预报温度值误差亦较小;对降温不明显的昆明和拉萨站,模式较好地预报出了温度的波动,只是预报温度值误差较大,尤以拉萨为最.此外,AREM模式对此次过程的最大降温区也有较好的预报.从过程平均的Ts评分看,AREM的降水预报能力相对弱于T213和日本模式.  相似文献   
274.
2008年河南黄淮地区暴雨过程个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河南黄淮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在500 hPa槽前西南气流引导下,高低空急流耦合区内西南涡沿切变线移出,弱冷空气侵入暖倒槽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的.垂直螺旋度计算结果显示:中低层正垂直螺旋度中心与降水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暴雨中心位于正垂直螺旋度中心附近.湿位涡演变分析发现,这次过程有"干侵入"发生,暴雨区中低层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共存,有利于降水增幅.水汽条件分析表明:这次过程的水汽源地在孟加拉湾和南海,主要是低层和近地层的水汽辐合.  相似文献   
275.
2000-2007年夏季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观测事实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0-2007年共计8年的逐日08:00和20:00 500 hPa高空资料,结合地面降水资料和TRMM资料,对高原低涡切变线进行了普查分析,获得了对高原低涡切变线活动的一些新的认识.(1)在青藏高原上,切变线活动比低涡活动更活跃.(2)21世纪初的8年间,低涡、切变线出现个数最多的在6月,最少的在9月.2002年和2006年分别是高原低值系统相对活跃和相对不活跃的年份.2006年川渝持续的高温干旱可能与高原低值系统活动不活跃有关.(3)低涡、切变线生成的源地分析表明,高原低涡、切变线主要出现在海拔高度较高和地形坡度陡峭的地区,高原加热和陡峭地形的动力作用可能是低涡、切变线形成的原因之一.(4)高原低涡、切变线不易移出高原.低涡移出,主要是伴随低涡切变线过程东移.(5)低涡、切变线经常相伴或相继出现,对高原及高原以东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76.
南支气流对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影响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1年以来移出青藏高原后活动时间长(〉48小时)的3次高原低涡在南支气流影响下移出高原的个例,进行了325°K等熵面分析、500hPa水汽输送、涡度平流的诊断分析,得出了南支气流影响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共同特征与差异,给出了南支气流对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影响的综合作用的概念模型。丰富了高原低涡东移的认识,为高原低涡洪涝暴雨的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7.
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地层时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金沟河剖面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建立了该剖面精细的磁极性年代框架,并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地层的年代。金沟河剖面出露的新生代地层厚约4160m,由老到新依次为安集海河组、沙湾组、塔西河组、独山子组和西域组。通过系统热退磁和剩磁测量,1285块样品获得特征剩磁,并由此建立该剖面自出露的安集海河组底部至西域组中部厚约3250m地层的磁极性柱。根据该剖面极性柱的变化特征和剖面中发现的两处脊椎动物化石,与2004年标准磁极性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金沟河剖面研究段地层的年代约为28.0—4.0Ma,其中安集海河组、沙湾组、塔西河组和独山子组的年代分别约为28.0—23.3Ma、23.3—17.5Ma、17.5—13.2Ma和13.2—6.0Ma,根据沉积速率外推得到的西域组的年代约为6.0—1.1Ma。与前人划分的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地层的年代相比较,金沟河剖面磁性地层学确定的安集海河组、沙湾组和塔西河组的年代与前人的划分基本相符,而独山子组和西域组的年代则明显偏老。  相似文献   
278.
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长山梁古近纪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北缘大柴旦镇锡铁山-长山梁古近系—新近系实测剖面沉积相研究显示:锡铁山剖面古近系路乐河组沉积相自下而上为辨状河-辨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洪积扇,总体上表现为进积-退积-进积的沉积旋回;长山梁剖面古近系干柴沟组沉积相自下而上为由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相构成的三个进积-退积旋回,岩性总体上为由粗到细的退积型序列。锡铁山剖面路乐河组古水流方向为NNW向,其东南方向的锡铁山为物源区;长山梁剖面路乐河组和干柴沟组古水流方向为SSE向,其物源为北侧的南祁连山脉。  相似文献   
279.
基坑工程监测中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测试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是基坑监测中的重要内容。文中以钢弦式钢筋计为例介绍了支撑轴力计算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考虑温度修正的支撑轴力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280.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不同性质降水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M5模式的4种边界层方案(ETA方案、MRF方案、Blackadar方案、Gayno-Seman方案),对2008年9月22~27日发生在四川盆地先是对流性,后来是稳定性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该4种不同边界层方案的数值模拟比较试验。整体而言,ETA方案对雨带的预报能力较差,但对对流性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MRF方案对雨带(特别是稳定性降水)的预报能力相对最强;Blackadar方案对后24h强降水最具能力,且对对流性和稳定性降水的预报能力没有太大差别;Gayno-Seman方案对后24 h强降水预报能力较差。边界层对物理量场的影响随时间增大。在预报积分的前10 h以内,各方案的涡度、相对湿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预报几乎无异;积分10~24 h,它们的量值间出现差异;24 h后,不同方案的预报不仅量值上有差异,甚至变化趋势都不尽相同。高度场受边界层的影响最小,受边界层方案影响最大的是U场,V场受边界层的影响呈高度和时间的分段函数,湿度场受到的影响有明显的时间滞后性特征。对于温度场而言,600 hPa似乎是温度场受边界层影响的一个拐点,边界层影响在通过600 hPa后改变了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