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246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502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4篇
  1938年   2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对于南极冰芯记录资料,全球变暖怀疑论者喜爱的一个简单解释是:在全球走出上一个冰期的变暖进程中,二氧化碳只起到了微弱的甚至无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有关上个冰期结束时首个连续的、近乎全球的气温记录显示,二氧化碳的确对全球变暖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关南极冰芯的问题在于:冰芯记录的气温上升早于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这是气候变暖怀疑论者质疑温室气体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然而,气候科学家们知道,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能够代表全球的气候趋势。因此,哈佛大学的Jeremy Shakun及  相似文献   
162.
利用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成本法、成果参照法等构建了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评估模型,并对2012年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12年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总值为7 182.88万元,单位面积损失为447.25万元/(km~2·a)。其中供给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最大,占价值损失总量的51.94%,其次为调节服务功能,占18.39%;支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位居第三,占14.87%;文化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最小,占14.80%。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小,可为围填海形成后的生态恢复和补偿经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3.
随着世界能源贸易的增长,能源运输通道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新的全球能源棋局中,南美洲应该成为中国能源来源的延伸区域。争夺石油与确保石油安全历来是各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重点,而能源运输通道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价值,其重要性不逊于能源储藏中心。南太平洋是中国从南美进口能源的重要路线。随着中国从南美不断扩大进口能源,南太平洋海上战略通道将成为中国未来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然而,南太平洋海上战略通道面临着许多现实威胁并受制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只有紧紧把握全球能源的大棋局,才能从整体上理清海上战略通道的脉络,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利益。维护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应该站在国家大安全的高度上,即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上规划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4.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侏罗系与白垩系之间不整合面的讨论,以地层区域对比及同位素测年数据等信息确定其界线,达到本区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的可识别性、客观性和稳定性之目的.同时,对该区主要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的研究,认为土城子组是碰撞造山后伸展阶段形成的一套陆相红层,也是侏罗纪结束的标准层;而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和白音高老组则是碰撞造山后垮塌阶段形成的火山地层.以大规模火山爆发为特征,本区开始了白垩纪地壳演化阶段.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位于土城子组与满克头鄂博组之间,二者界线以区域不整合(假整合)为特征,不整合面形成于碰撞造山后伸展与垮塌的转换时期.  相似文献   
165.
海山沉积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和古海洋演化有着紧密联系,维嘉海山保留了西太平洋晚中生代以来的完整沉积记录,是探索西太平洋海山构造演化的理想场所.基于浅地层剖面、大洋钻探和最新相关研究成果,通过研究海山的沉积特征、火山活动和沉降速率等,探索西太平洋维嘉海山晚中生代以来的沉积过程.结果显示维嘉海山顶部发育3个沉积单元,并发现了...  相似文献   
166.
在定襄地震台地磁观测中,地磁仪易受到发电机的供电干扰,文章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进一步找出干扰的原因,并提出排除方法。同时,对影响地磁观测的其他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地磁观测资料的精度,保证仪器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7.
环渤海虚拟台网的运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天津市"十一五"期间的建设成果环渤海虚拟台网,从系统部署、运行监控、信息发布、系统维护等方面介绍了虚拟台网技术在天津地区的应用情况,并利用JAVA图像裁切技术解决了环渤海虚拟台网对天津地区速报地震的乡镇级震中位置显示问题。该台网的建成,不仅提高了天津台网对渤海海域的地震监测能力和研究水平,同时也为天津市各区县地办完善监测预报体系、提升社会显示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8.
华北地块南缘中段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华北地块南缘4个中生代花岗质岩体中的角闪石和黑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研究。结果表明,陕西黑山村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6. 6±0. 3Ma,河南马家湾岩体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6. 6±0. 2Ma,河南洛宁南八百坡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8. 3±0. 3Ma,山西蚕坊岩体花岗闪长岩中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9. 2±0. 2Ma。上述结果显示华北地块南缘中生代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该期岩浆的产生应与中国东部早白垩世的伸展环境相联系。  相似文献   
169.
再论洞穴石笋的沉积速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滇、黔、湘、桂洞穴石笋大型剖面的综合研究、,以代表性剖面和典型时(笋)段系统测年和沉积速率研究为例,初步认为,石笋沉积速率大小是气候演变、暖气候、冷气候的识别指标之一,沉积速率为10mm/100a以上是冰后(间冰)期温暖气候的沉积,趋于10mm/100a或以下者,是温暖期气候的冷转变,或冷期(阶)的沉积;1mm/100a左右是冰期寒冷气候的沉积,趋于1mm/100a或以上者是冰期寒冷气候的暖转变或间冰期的沉积;沉积速率极小,往往是冷气候显示,甚至是沉积间断,或是气候和地质、灾害事件的突变点。沉积速率具多变性,引用和识别时应避免以单一速率推算长时(笋)段年序和确定气候或地质事件的年代,不宜跨旋回计速,以避免遗漏沉积间断和气候、地质、灾害事件。石笋沉积间断很普遍,特别是寒冷的冰期气候间断更频繁,观测和测年表明,沉积间断时间累计占成笋期的28.92%~76.26%,全新世温暖气候的沉积间断时间累计,只占成笋期的13.80%以上。  相似文献   
170.
许文良  杨德彬  裴福萍  于洋 《岩石学报》2009,25(8):1947-1961
本文对太行山南段符山高镁闪长岩进行了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其中地幔橄榄岩包体的研究,对符山高镁闪长岩的成因和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符山闪长岩体是由一套含橄榄石角闪闪长岩-角闪闪长岩-闪长岩构成.含橄榄岩包体的寄主岩--角闪闪长岩中的锆石可划分为两种:一是代表寄主岩浆结晶的锆石:内部结构均匀、呈条带状吸收、自形-半自形晶形,具有较高的Th/U比值(1.10~4.08),其206Pb/238U年龄介于123~128Ma之间,12个点的加权平均值为125±1Ma,这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二是捕获或继承锆石:具有核边结构、吸收程度不均匀、呈浑圆状和自形-半自形两种,它们的Th/U比值介于0.32~2.03之间,构成了3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2503±11Ma、2181±26Ma和1778±36Ma.该类岩石的SiO2和MgO含量分别介于56.69%~59.21%和3.60%~6.33%之间;且以高:Mg#(0.51~0.64)、富Na(Na2O/K2O大于1)、高Cr(93.1×10-6~420×10-6)、Ni(35.1×10-6~137×10-6)为特征.该类岩石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87Sr/86Sr)I、εNd(t)值和(206Pb/204Pb)I分别变化于0.70581~0.70641、-8.30~-16.56和17.052~17.512之间.综合上述特征,同时结合地幔橄榄岩包体的特征和古元古代捕获锆石的大量存在,认为符山高镁闪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拆沉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其后经历了与地幔橄榄岩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