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204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314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报道苏铁类化石的一个新属——Yixianoph yllum gen.nov.。标本收集于辽宁西部义县头道河子乡金家沟村南山,层位属于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义县阶)的砖城子层。新属的叶形,脉序,叶片的着生方式及表皮构造等方面的特征,介于中生代苏铁类的Ctenis,Nilssonia及现代苏铁类的Stangeria之间的过渡形态。文中对新属和新种进行了描述、讨论和比较,并对具有带羊齿叶形的苏铁类叶部形态演化问题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2.
高月  卞建民  宋超  丛璐 《水文》2016,36(2):35-40
大气降水是抚松县矿泉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探究其变化规律及极值概率对泉流量是否能够得到持续补给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首先利用1960~2013年的降水资料和1981~2008年部分泉流量观测数据,对抚松县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和不同年代降水量均值变化进行降水特征分析;之后,运用皮尔逊Ⅲ型模型分析最大年降水量的概率分布;接着,利用1981年7月~2008年11月期间降水量和部分泉的泉流量监测数据,采用连续小波分析法对二者周期进行分析;最后,运用交叉小波变换法对同一时段内降水量和泉流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3年的54间,研究区内年降水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变差系数为1.017×10-17,降水稳定,未发生异常变化。降水量和泉流量均存在约11个月的主震荡周期,二者属于同相位(即泉流量对降水量的变化产生即刻反应),降水量作为本区矿泉水补给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为矿泉水资源得到有效补给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33.
高志华  赵昭  曾辉辉  田威 《冰川冻土》2018,40(5):974-978
采用带权正交基函数对传统的无网格法中的基函数进行了改进,避免了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矩阵不可逆情况,而且编程容易实现且计算效率高。并将其应用到冻土区桩基包括了热传导和相变潜热的温度场中,同时考虑了混凝土水化热释放对桩周冻土的影响,将计算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及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趋势和最大数值看都反映了实测曲线的趋势,又把不同深度处桩侧和不同桩径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做了对比,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下花园区夏家沟古城梁、怀来县赵家山等剖面地质测量,分析了1400 Ma前沉积的下马岭组岩性变化、沉积序列与海平面升降演化、岩石矿物组分与重矿物组合,认为下马岭组沉积时期发育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及多期热带风暴作用,早期的大规模风暴与浊流等事件沉积,晚期的浅海陆棚风暴岩、深水陆棚泥页岩、细粒浊积岩及安静水体的泥灰岩透镜体(灰泥饼)等是其鲜明的沉积响应.该时期发育一次长期缓慢的海平面上升-下降过程,对应一个二级层序.内幕可细分为五次海平面升降变化,对应五个三级层序;下马岭组沉积早期的物质组分主要以砂质、泥质为主,晚期转化为以泥质、灰质、云质为主,砂质减少,两种类型的物质组合系统先后影响燕辽裂陷槽;下马岭组沉积时期,具有双物源性质,除了主要来自于东部的山海关古隆起外,晚期可能也有西部山西古陆提供物源,来自北部的沉积物源不发育,推测北部的内蒙-冀北隆起(内蒙地轴)不存在,燕辽盆地具有西陡东缓的箕状断陷盆地特征,盆地古地形、物源供给变化与多级次海平面振荡变化控制了下马岭组沉积物的时空演化特征.该研究为1400 Ma前华北克拉通北部燕辽盆地岩相古地理的恢复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5.
东天山百灵山西辉长岩、似斑状花岗岩近年来才被发现,为了解其成因及相关大地构造背景,对其进行地质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Sr-Nd同位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百灵山西辉长岩、似斑状花岗岩分别形成于236 Ma和228 Ma.辉长岩具有较低的SiO2(43.50%~46.03%)含量,较高的CaO(11.40%~13.24%)、Fe2O3T(9.62%~11.84%)和MgO(6.02%~10.58%;Mg#=53~69)含量以及Ce/Pb、Ti/Zr、Ti/Y及Ba/Th比值,且富集LREE、LILE,表明其形成于受板片脱水流体交代地幔楔的部分熔融.似斑状花岗岩表现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且具有较高的SiO2(71.14%~72.71%),强富集LREE[(La/Yb)N=12.61~28.45]和LILE(例如Rb,K和Pb),表明其形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而较高的Mg#(39~41)值、Ti/Y(154.40~306.18)比值,显示其源区有地幔物质的加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知东天山地区在240 Ma以后已经进入陆内演化阶段,百灵山西辉长岩及似斑状花岗岩均形成于陆内环境.   相似文献   
36.
结合9个野外剖面和17口井,对塔里木盆地玉尔吐斯组沉积演化及其对烃源岩的制约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在精细对比后发现,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可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5个四级层序(sq1—sq5),其中三级层序SQ1可分为3个四级层序,SQ2可分为2个四级层序。SQ1发生在寒武纪初期,海进速度较慢,影响范围相对局限,而SQ2的海进则相对迅速,影响范围较大。四级层序sq1发生在第一次海侵初期,水体浅,主要沉积紫红色白云岩、灰黑色砂屑白云岩,起填平补齐的作用;sq2、sq4发生在海侵—海退的转换时期,是两套深水的沉积,岩性以黑色泥岩、硅质泥岩和硅质岩为主,局部发育泥岩与条带状白云岩互层;sq3、sq5是海退过程中的浅水沉积,主要发育灰色白云岩和藻白云岩,局部有泥质夹层。利用Mn、Fe、Ti、Rb、K、Sr、Ba、Cu、U、V、Mo等元素及其比值进行沉积环境分析表明,sq2时期,水体深度大、盐度低、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生物发育,并且其硫化缺氧的环境极其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sq4时期,水体深度较大,盐度相对较小,气候相对温暖湿润,较为适合生物生存,并且其硫化缺氧夹次氧化的环境,较为适合有机质保存。高频海平面变化与沉积环境演化影响着玉尔吐斯组的烃源岩分布与品质,sq2时沉积的烃源岩品质优于sq4,但是其分布范围小于sq4。  相似文献   
37.
中国中西部盆地的盆山结合部位,勘探程度较低、钻井少、地震成像复杂,致使利用传统的地震相、测井相、岩心资料等研究原型盆地岩相古地理特征较为困难。基于露头中巨厚砾岩发育层段对应盆地内储集层平面展布范围最广这一认识,运用“将今论古”方法,建立南天山前现代冲积扇、扇三角洲平原、河流等沉积体系中砾石与搬运距离关系,以及不同沉积相类型中砾石发育产状与湖岸线远近关系,定量计算了准噶尔盆地多条重点剖面侏罗系—白垩系现今位置与沉积物源区和湖岸线演化的距离,恢复了侏罗纪—白垩纪物源区范围与湖岸线演化过程。认为侏罗纪—早白垩世砂砾岩储集体向盆地内延伸范围最大时期的湖岸线,明显与现今盆地边缘线有一向西北方向敞开的夹角,该认识对在编制岩相古地理图过程中以盆地边缘线即为湖岸线的观念提出了不同见解,为恢复准南等低勘探程度区原型盆地的岩相古地理特征、预测有利储集体的展布提供参数依据。建立的刻画物源区变化和湖岸线迁移的定量评价方法与参数,是对传统沉积学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8.
当前各国原油储库主要分为地面储库、地下盐穴储库和地下水封洞窟3种类型.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这3种类型储库均难以在我国推广.通过分析中国东北地区现有废弃矿山情况,结合地下原油储库的工程技术条件,提出了利用废弃矿山改造地下空间,用以建设战略原油储库的构想.建议尽快开展东北地区废弃矿山地下空间综合调查工作,启动相关地下油气储库封闭实验等测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9.
蒸发波导模型常用来计算海上蒸发波导高度。为了认识当前不同蒸发波导模型之间的差异和方法,本文选取了目前使用广泛的4种蒸发波导模型(即P-J模型、Babin模型、NPS模型和伪折射率模型)进行对比和分析。本文首先探讨了在理想情况下它们对气象要素的敏感性,随后并利用我国南海近海大气层观测试验数据对比了这4种模型的蒸发波导高度计算结果。分析表明:相对湿度、风速和气—海温差的变化对4种模型的计算都有着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不稳定层结状况下,4种模型计算得到的蒸发波导高度都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高。Babin模型和NPS模型计算的波导高度较为一致,伪折射率模型与前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存在差异,而P-J模型与其他3种模型存在较明显的偏差。基于南海气象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蒸发波导模型在该海域蒸发波导的模拟结果略有不同,但4种模型计算得到的波导高度日变化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波导高度极低值常出现在早晨,而极高值常出现在傍晚。  相似文献   
40.
1987年9月23日,发生了一次日环食.沿乌鲁木齐、太原、上海一线都可看到日环食,这是本世纪最后一次的日食.乌鲁木齐气象站是环食带的一个观测点,日环食从北京时间8时15分初亏,9时25分食甚,10时41分复圆.但由于乌鲁木齐市东边是山脉,初亏现象被山峰所挡,8时24分28秒太阳才露出山顶. 9月23日晴朗无云.从日环食初亏起,阳光渐渐减弱,气温随之逐渐降低,使人感到寒意.随着环食的发展,阳光愈来愈弱,到食甚时,阳光最弱,这时只有太阳四周边缘一圈亮光,当时如同黄昏一般,一片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