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4篇
  1940年   3篇
  193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61.
海洋对台风的响应通常表现为海表温度的降低,然而,出现在2012年8月的台风“布拉万”在经过黄海时却引起朝鲜半岛木浦沿岸海域海表的增温(而非降温),且增温幅度达4.2°C。本研究详细分析了此次异常事件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了其可能的成因。结果发现,此次事件的产生和黄海表层冷水斑块(Surface Cold Patch,SCP)存在密切关系,并恰好出现在木浦SCP所在位置。上升流和潮混合是木浦SCP的两大形成机制,此次增温事件主要是台风“布拉万”通过抑制其生成机制之一的上升流而导致降温不足之故。具体而言,台风“布拉万”过境时位于木浦SCP的左侧,其上的北向风应力带来向岸的Ekman输运,造成外围暖水在木浦SCP地区堆积,从而抑制了该地区原本的上升流(甚至变为下降流)。  相似文献   
662.
基于江苏沿海连云港、吕四两个测点的验潮站多年的观测资料以及AVISO卫星高度计资料,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潮汐调和分析方法研究江苏沿海地区的海洋水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沿海海平面和潮差均呈上升趋势,海平面上升速度达3.35 mm/a,高于全球和区域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对采样间隔为1 h的潮位连续观测数据作调和分析,各验潮站主要半日分潮的振幅呈上升趋势,全日分潮的振幅呈下降趋势,S_a分潮的周期性变化与El Nino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663.
开源GIS在WebGIS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开源GIS的快速发展和功能逐步的完善,尝试利用开源GIS软件实现在网络GIS中的应用,通过运用空间数据库PostGIS、开源OGC服务器GeoServer和WebGIS客户端OpenLayers实现全球H1N1流感疫情地图的发布。目的在于为小型地理信息系统项目探索一些免费开源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64.
本文从赤潮发生前的天气系统与赤潮位置关系,发生与消亡时水文气象各因子变化情况出发,对2007~2015年发生在江苏海域的各个赤潮案例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发现:在赤潮发生海域邻近都有低压或温带气旋出海过程,且大部分在黄海海域停留了24 h左右。天气系统一般出现在赤潮前1~12 d,且赤潮大部分发生在天气系统移动方向的左侧。赤潮发生前出现的降压、升气温、降水、向岸大风、升水温、降盐、向岸浪等特征,有利于赤潮的发生;赤潮发生后期出现的升压、降气温、无降水、大风、降水温、升盐、大浪等特征,可能有利于赤潮的消亡;同时,初步给出引发赤潮发生与消亡的各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的量值范围。研究得到的结论,可用于江苏海域赤潮发生与消亡条件预测。  相似文献   
665.
利用一种新的工具,多尺度子空间变换(MWT),以及基于MWT的局地多尺度能量与涡度分析(MS-EVA)与Lorenz循环诊断方法,对2009年1月中下旬平流层发生的一次强爆发性增温(SSW)事件的内在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用MWT将各个场重构于三个尺度子空间,即平均尺度、爆发性增温尺度(或SSW尺度)和天气尺度子空间上。结果表明,极地迅速增长的温度主要是由于SSW尺度子空间上极区内的斜压不稳定引起的正则传输(有效位能从平均尺度子空间传输到SSW尺度子空间)造成的,显著增加的有效位能(APE)转换到了SSW尺度子空间的动能(KE)中,加之快速增温前极区内正压不稳定引起的正则传输(动能从平均尺度子空间传输到SSW尺度子空间)的作用,共同导致了极夜急流的反转。  相似文献   
666.
一、深沪湾的地理地质概况深沪湾为福建沿海中部晋江县的一个小海湾,形同肾脏,湾口向东,湾的北端为永宁镇,南端为深沪镇。近十年来,这两个镇的经济发展很快。附近的石狮市是著名的侨乡,又是近年来港、澳、台投资的热点,轻工及商业发展迅速。深沪湾的海岸有如下特点:中部,前港林场以南,土地寮村以北,约1km长的海岸为海蚀红土陡崖。陡崖高5m左右,其物质组成主要为土红色沙质粘土。数百年来,用  相似文献   
667.
通过对桓台县域内表层土壤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统计了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厘定了桓台县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并与山东省、淄博市元素平均值进行对比,发现土壤元素中Se、有机质、N,Zn,P,Hg,Cd,V,F,I含量明显偏高于山东省土壤均值;土壤元素中Se,I,P,N,Hg,Cd含量明显偏高于淄博市土...  相似文献   
668.
本文介绍应用光滑柱体在静水中作简谐振荡,测量振荡流中的圆柱流体动力系数的试验研究。试验是在上海交通大学流体力学试验室的水槽中进行的,应用直径为0.10、0.08.0.06、0.04、0.02米的圆柱,作频率为0.125到0.25赫兹的大振幅振荡,测量其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力。对测量得到的流体动力时间历程进行的分析表明,这一类测量方法,可以得到和Sarpkaya应用U型管测量得到的相同精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