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于开鲁盆地姚家组孢粉学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该地区晚白垩世孢粉学资料,而且为该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开鲁盆地钱家店凹陷钻孔QIV-48-61深315~447 m井段的岩心做了详细采样、描述,并进行了孢粉化石的处理、鉴定和分析,在其中的10个层位中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共计73属88种,并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自下而上依次为Schizaeoisporites-Cyathidites-Tricolpopollenites,Schizaeoisporites-Classopollis-Taxodiaceaepollenites和Schizaeoisporites-Exesipollenties-Tricolpopollenites,根据孢粉组合内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及与外区有关孢粉组合的对比,将其时代划归为晚白垩世Coniacian晚期-Santonian早期,其层位相当于姚家组.根据孢粉母体植物形态和生态特征、干湿度环境和气候环境,将其孢粉植物群反映的植被、干湿度和气候带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第1演化阶段(405.9~413.2 m)沉积时期植被面貌大体为针叶林与草本共生,对应于湿润、半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第2演化阶段(389.7~405.9 m)植被面貌演化为以高大乔木型针叶树种占优势地位,并出现一次明显的干旱化事件,对应于半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第3演化阶段(336.0~389.7 m)植被面貌与第1阶段相似,为针叶林与草本共生,干旱化有所缓解,对应于半湿润-半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52.
利用试验资料,对蒸散面积2 m2和4 m2两种尺寸蒸渗计测量蒸散量的差异及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 m2蒸渗计与4 m2蒸渗计所测蒸散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2 m2蒸渗计所测蒸散量总体要略偏大,日蒸散量平均偏大4%,月蒸散量平均偏大10%,年蒸散量相对偏大5%;典型天气条件下,2 m2蒸渗计和4 m2蒸渗计所测蒸散量的日变化过程基本相同,小时蒸散量的差异表现为晴天时白天显著偏大、夜晚略有偏小,阴天时白天略偏大、夜晚较接近,雨天时白天、夜晚均非常接近的特征。晴天和阴天时,2 m2蒸渗计比4 m2蒸渗计测量日蒸散量分别偏大1.78 mm和0.12 mm,雨天时偏小0.11 mm;2 m2蒸渗计比4 m2蒸渗计测量蒸散量总体偏大的原因,主要是2 m2蒸渗计土壤温度显著高于4 m2蒸渗计和建造时间不同导致土体内部土壤湿度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53.
根据1:1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所获资料,分析了育王山山前断层的几何结构和新活动时代。断层北起岙张水库大坝东北,向南经河头蕉-竺家-陈家-钱家-俞家-王家一线以西,止于詹家西南,由2条次级段呈羽列式展布,北段为岙张水库-红岩水库段,南段为红岩水库东南-詹家段。剖面上断层地貌显示清楚,西侧为侏罗系构成的育王山低山,东侧为大楔盆地。各条断层皆由多个断面构成宽几米-几十米的断层带。根据探槽、天然剖面特征和OSL、ESR样品年龄测试结果综合分析,断层至少有两期活动,早期活动性质为逆断层,时间为早更新世,晚期活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正断或逆断层,时间为中更新世,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通过探槽揭露,确定育王山山前洪积扇陡坎是人类活动造成,而非断层陡坎。  相似文献   
54.
近40年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库车、沙雅、新和气象站1961~2000年日照、气温、降水和蒸发观测资料,分析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近40年来日照、气温、降水和蒸发量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特征.结果显示:近40年来年均日照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为31.64 h/10a,减少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夏、秋和春季;近40年来年均气温总体呈增加趋势,增长倾向率约0.17℃/10a,年内冬、秋两季呈上升趋势,春、夏两季呈下降趋势;近40年来年降水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长倾向率约10.16 mm/10a,年内除秋季外,夏、春、冬季降水均呈增长趋势;近40年来年蒸发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约149 mm/10a,年内蒸发量减少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夏、春、秋和冬季.  相似文献   
55.
平凉地区农作物布局的最佳种植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鹏里  邓振镛  郭江勇 《气象》2005,31(7):76-79
采用陇东地区及相邻的固原、长武、陇县共18个站1951~2000年的气象资料,计算了各站历年各时段干旱指数,划分了干旱等级,结合全区农作物夏、秋粮、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油料种植面积、单产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因素与作物产量的关系。选用线性规划和减产率矩阵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确定型和随机型种植决策模型,优选出可供实施种植比例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不论夏秋作物还是五种作物均在秋春连旱年减产率最大,达30%~40%之间,在无气候干旱年,其减产率最小,为12%~15%。随机型决策接近历年的情况,决策意义不大;确定型决策效果比较显著,其综合减产率普遍少1%-3%,有优化决策价值。虽然确定型优于随机型,但其依赖于长期天气趋势预报的准确程度,应用种植决策还是以随机型与确定型兼用较为稳妥,风险性小。  相似文献   
56.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水分供需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FAO-PM公式,计算了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的需水量,并分析了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不同气候区的水分供需状况。结果表明,甘肃省主要农作物需水量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增加,最大值在极端干旱的安西及敦煌一带,为515mm;最小值在徽县及成县盆地一带,为282mm。农作物全生育期日需水量呈单峰型。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需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对于雨养农业区,考虑到土壤水库的供水作用后计算的农作物水分供需特征更接近于实际状况,虽然玉米的需水量大于小麦,但由于其关键需水期和最大需水期与降雨时段相吻合,其水分供应状况反而优于小麦。而对于灌溉农业区,虽然目前的地表水资源总量上可以满足其流域内作物需水量,但实际已挤占了生态用水,导致水分供需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57.
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总体输送系数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2003年10月—2005年7月获得的近地层梯度观测资料,采用空气动力学法,计算了动量和感热总体输送系数。结果表明,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动量和感热总体输送系数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夏季中午左右分别达到5.6×10-3和6.7×10-3。受下垫面植被的影响,在一年中呈现出双峰型特征,第一峰值出现在春小麦拔节—黄熟期,次高值出现在10月初。动量和感热总体输送系数平均值分别为2.9×10-3和3.1×10-3。当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总体输送系数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减小;相反当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总体输送系数高于戈壁、平原草地和海洋下垫面的值,但低于青藏高原草地和城市下垫面的值。  相似文献   
58.

西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岩浆岩记录了区内原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关键信息。近来,笔者所在课题组在西昆仑造山带南部南屏雪山地区新发现一套奥陶纪辉长岩。LA-MC-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辉长岩形成于476~471 Ma,为早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化学特征显示,辉长岩具有高Al2O3(14.32%~16.91%)和TiO2(1.20%~2.53%),贫P2O5(0.22%~0.55%)和低碱(Na2O+K2O = 4.03%~5.84%)特征,SiO2(52.27%~56.65%)与MgO(2.98%~7.59%)变化较大;其中部分样品表现出富Nb特征,相对高SiO2(53.08%~56.86%),低MgO(2.98%~6.05%),高TiO2(1.48%~2.54%)和Nb(7.64×10-6~14.08×10-6)。南屏雪山辉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和轻稀土元素,明显亏损Nb、Ta、Sr等元素,表现出典型岛弧型岩浆岩特征。Sr-Nd同位素方面,南屏雪山辉长岩显示出亏损的εNdt)值(2.84~4.04)。综合研究表明,南屏雪山奥陶纪弧型辉长岩形成于受俯冲板片熔体交代的亏损地幔发生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过程。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我们认为麻扎尔—甜水海地体内大陆弧辉长岩(约530 Ma)、富Nb弧型辉长岩(476~471 Ma)和OIB型枕状玄武岩(约465 Ma)的特殊岩石组合记录了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过程中,俯冲板片后撤诱发的弧后伸展过程。

  相似文献   
59.
研究白垩纪植物演替与气候变化对认识现今生态环境形成过程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开鲁盆地义县组孢粉学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该地区早白垩世孢粉学资料,也为该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依据.通过对开鲁盆地东北部钱家店凹陷钻孔QIV?65?136底部泥岩样品分析,获得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并建立了Cyathidites?Pinuspo...  相似文献   
60.
1产量资料处理平凉地区玉米生产从1949年到1981年主要是扩大面积增加总产、传统耕作技术起主导作用;1982年到1993年,由于中单2号等杂交种的推广,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应用,虽然种植面积减少较多,但总产下降较少,单产增长幅度大。由此可见,平凉地区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