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篇 |
大气科学 | 105篇 |
地球物理 | 6篇 |
地质学 | 42篇 |
海洋学 | 2篇 |
自然地理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7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8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近海层大气湍流通量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4年9月18~30日南沙群岛海域渚碧礁的近海面大气湍流观测实验资料,分别计算了该海域光滑海面和粗糙海面上的空气动力粗糙度(z0 )、中性曳力系数( C D N)。利用 Butsaert 的假定,推导了求取标量粗糙度(z T、z Q)、整体输送系数(感热交换系数 C H N、水汽交换系数 C E N )的一组公式。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和分析了该海域光滑海面和粗糙海面上空气动力粗糙度(z0 )、标量粗糙度(z T、z Q )、中性曳力系数( C D N)、整体输送系数(感热交换系数 C H N、水汽交换系数 C E N)及其关于水平风速分量的分布,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2.
HEIFE非均匀陆面上区域能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卫星遥感在研究非均匀陆面上地-气间能量和水循环过程时有其独到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陆地资源卫星TM资料进行非均匀陆面上区域能量平衡研究的参数化方案。以两个景的TM资料(1991年7月9日,夏季;1991年10月29日,近冬季)为个例,结合“黑河实验”(HEIFE)期间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实验区非均匀陆面上地表特征参数(地表反射率、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及能量平衡各分量(地表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区域分布及季节差异,同时将所得的结果与地面观测的“真值”作了比较。结果表明:(1)由于黑河实验区下垫面状况十分复杂,戈壁、沙漠与绿洲交错分布,故在整个实验区内各地表特征参数及能量平衡各分量的分布范围亦比较宽;(2)地表特征参数及能量平衡各分量在实验区的绿洲、戈壁及沙漠上各有其特定的代表值;(3)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的区域平均值在整个实验区内基本平衡;(4)夏季与近冬季的地表特征参数及能量平衡各分量的分布特征存在着显著差异。所得的这些结果与地面观测的“真值”和局地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这些分析对非均匀下垫面中尺度模式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建立以及模式预报效果的检验都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3.
纳木错湖夏季典型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为了进一步检验分析纳木错湖对当地地方性环流、湖气能量交换及大气边界层的影响,在本文中使用美国NCAR新版MM5V3.7非静力中尺度模式,设计了有湖面、3/4湖面、1/2湖面及无湖四组试验,以NCEP再分析资料做初、边值条件,做了48 h三重嵌套模拟试验,对比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站实测资料,说明该模式模拟性能良好。白天在纳木错湖风与念青唐古拉山北坡谷风共同作用下,在念青唐古拉山脊处汇合,形成一强水平切变及辐合上升运动,造成了该地夏季白天复杂多变的天气;夜间由于南岸湖风与山风叠加,使得整个区域为强大南风气流控制,这也补给了水汽和热量,也为白天不稳定运动提供了能量。对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模拟结果表明:由于白天(夜晚)纳木错湖的存在有很好的降温(保温)作用,该湖表现出了明显的冷(暖)湖效应;纳木错湖对感热和潜热的影响有很强的日变化,白天湖面感热、潜热均小于周围陆地,夜间湖面有强潜热通量;纳木错湖使得白天湖区边界层顶低,陆区边界层顶高,夜间相反。这样的地方性环流和大气边界层特征的配合,是该地中小尺度天气剧烈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4.
145.
藏北高原地气之间的水分循环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利用GAME-Tibet期间所取得的高分辨率土壤温度、含水量以及降水量资料,对藏北高原地气之间的水分循环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唐古拉山以南平坦地表7-8月份地表蒸发的水汽量可达177.1mm,占同期降水量的73.2%;唐古拉山以北平坦地表7-8月份地表蒸发的水汽量可达73.3mm,占同期降水量的57.7%。地表土壤通过蒸发不但将大量的水分输送给其上的大气,而且将热量传给了其上的大气,从而抑制了土壤温度的升高。如果仅就唐古拉山南北地表蒸发而言,引起其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降水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6.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MODIS 地表温度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表温度是区域和全球尺度陆面过程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利用遥感卫星资料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数据在气象、水文和生态领域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改进后的针对MODIS 数据的分裂窗口算法,对MODIS L1B 卫星数据进行实用而简便的云检测处理,并根据青藏高原陆地、水体和冰雪等常见下垫面状况的遥感影像分类结果,反演得到了2007-01-03 、04-18 、06-12 和10-02 四日的无云下垫面地表温度.最后,将Sobrino 结果在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与MODIS 日地表温度产品及CAMP/Tibet 观测站地表温度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地表温度结果与MODIS 数据产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地表温度结果与地面观测数据(去除可疑点后)的平均误差仅为1.435 K . 相似文献
147.
148.
藏北高原地表能量和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耦合了NCAR LSM陆面过程的中尺度模式MM5V3.7和2002年8月CAMP/Tibet加强期的观测资料,对藏北高原地区地气交换过程进行了48 h模拟研究。模式较好地模拟了该地区的山谷风环流;并将模拟的地表通量在中尺度区域上与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格点资料(NNRP)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也与单站的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模拟的地表通量与NNRP得到的结果比较吻合,同时可以得到雨季时藏北、藏东地区潜热通量大于感热通量,而高原西部感热通量大于潜热通量,这与观测试验分析结果一致;与单站试验结果比较,模拟的感热通量与实测值一致,潜热通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有一定差别。模拟的边界层位温廓线与实测值比较,模式模拟的对流混合层和夜间残留层都与实测结果吻合,但模拟的混合层高度较实测值高。由此来看,中尺度模式MM5V3.7能够较好地模拟藏北高原的地表能量和边界层结构特征,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陆面过程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