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复杂多样,依据圈闭类型可划分为构造类、地层岩性类、复合类等三大类油气藏.其中地层岩性油气藏还可分为风化壳型、礁滩型、白云岩型三个亚类.根据圈闭与储层特征,三大类油气藏可进一步细分为12个类型.构造类油气藏受局部构造圈闭控制,储层发育,横向连通性好,油气分布比较均一,油气水界...  相似文献   
112.
基于黑龙江省1960~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采用自然正交分解(EOF)、气候倾向率及Observation Minus Reanalysis (OMR)等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黑龙江省气温的影响。研究发现: 1960~2010年黑龙江省耕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依次增加,沼泽、草地和林地依次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区域性较明显,沼泽转变为耕地集中在东部,草地转为耕地集中分布在黑龙江省西部,沼泽转为林地和林地转为耕地集中在北部,建设用地增加主要集中在南部; 黑龙江省196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年平均气温及各个季节平均气温均产生升高效应,但并不显著,对年气温的影响趋势为0.053℃/10a,贡献率为12.1%; 196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产生气温空间变化异质性,但没有改变气温纬向性空间分布特征; 1960~2010年,林地和沼泽的气温影响效应为升温,草地和耕地为降温,但各个季节有所差异,夏季和秋季表现出降温效应,建设用地全年及各个季节均表现出升温效应,冬季最强;林地转耕地、草地转耕地均以升温效应为主,沼泽转耕地为降温效应。  相似文献   
113.
分析了2000年2-5月洛阳市发生严重干旱的气候特征,并从天气形势、环流指数、副热带高压特征量等方面探讨了形成干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化学分析、SEM电镜扫描分析、无侧限抗压强度等实验,研究ISS加固粉土质砂和砂质低液限粉土的微观结构及其强度特征,结果表明:ISS的掺人,使土体易于压实,孔隙体积减小,密实度提高,从而提高土的强度。ISS加固土中适量掺人水泥,能生长出纤维状矿物,充填在土颗粒之间的孔隙中,使加固土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5.
基于动力可靠度的隔震结构参数模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选取Bouc—Wen和退化Bouc—Wen模型描述隔震层及上部结构滞变回复力,采用虚拟激励法进行隔震结构随机响应分析。用各层最大层间位移响应和累计疲劳损伤指数建立双参数的功能状态方程,用一次二阶矩理论计算隔震结构失效概率。选用一个隔震框架作为数值算例,探讨了低频过滤器、隔震阻尼比和隔震刚度对隔震结构各子系统条件失效概率的影响。建立了隔震结构参数多目标优化模型,用失效概率确定单因素评判的隶属度,并采用最大隶属度法对隔震参数进行模糊优化。  相似文献   
116.
基于欧洲中心数值产品,设计开发了单站寒潮自动预警系统.系统可自动提取和计算单站相关数值预报产品,并根据单站寒潮标准,自动发布168 h内寒潮及降雨(雪)、大风等预警信息.经2006年10月2007年3月试用,系统对寒潮的漏报率为0%,空报率为34.2%,准确率为65.8%.  相似文献   
117.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白垩系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体处于中成岩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储集性差异明显。储层物性与沉积相带及岩石相关系密切,总体上滨岸浅滩相储层物性最好,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储层物性好于扇三角洲储层物性;在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平原储层物性好于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而在扇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好于三角洲平原储层物性。古最大埋深和晚期碳酸盐岩胶结是导致研究区储层物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研究区内发育有两次明显的改善储层质量的溶蚀作用,一是在地层进入到中成岩演化A1阶段时,有机质低成熟产生的有机酸对储层有一次较强的溶蚀作用,第二次溶蚀作用发生在中成岩A2—B阶段,由热还原反应再次产生有机酸对储层进行溶蚀。强烈挤压构造应力对储层影响很大,一方面构造作用的侧向挤压使储层压实、压溶强度增大,造成孔隙损失1%~6%,另一方面构造作用也产生大量裂缝,为酸性水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也使孔隙间的连通性变好,形成裂缝—孔隙型储层。  相似文献   
118.
高精度层序地层为密集井网开发井区储层精细对比提供了重要手段。库车坳陷却勒—羊塔井区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以相对稳定的水进面为界进行的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和沉积微相分析结果表明,底砂岩段可划分出4个四级层序和6个五级层序,羊塔井区以干盐湖环境河流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形成3~4套分布较稳定、粒度较细的砂体,物源来自东部和东南部的前缘隆起区,是河流长距离搬运的结果。却勒井区砂体厚度变化较大,可识别出3期较大规模的水进—水退旋回,发育3套厚度较大、近物源的辫状河道、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这些砂体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变薄,碎屑体系分析表明物源来自西部温宿凸起区。古地理再造表明两井区形成于两套沉积体系,之间有一湖湾分隔,层序—沉积体系的差异和分布决定着储层分布和油田布井开发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9.
利用深蓝算法从HJ-1数据反演陆地气溶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大气气溶胶是环境空气污染监测的重要指标,在利用环境一号卫星CCD相机进行气溶胶监测时,暗目标法和结构函数法都有相应的不足。本文从Hsu等人(2004)提出的深蓝算法出发,以MODIS的地表反射率产品为基础建立反射率库,并利用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各种典型地物在CCD相机与MODIS蓝波段反射率之间关系,提出了将MODIS地表反射率修正到CCD相机的方法,进而实现地气解耦,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选择北京地区为实验区,进行了算法实验,并用AERONET/PHOTONS北京站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光学厚度较大时(>0.5),深蓝算法精度能够较好的满足环境一号卫星CCD相机对气溶胶日常监测的要求;(2)气溶胶模式会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城市型气溶胶。  相似文献   
120.
灌溉管理方式的转变及其对作物用水影响的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黄河流域灌区灌溉管理方式的转变及其对作物用水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黄河流域灌区灌溉管理改革的推进速度进一步加快,而且用水协会转变的速度超过承包管理,成为改革的主导方式。在一些村中,用水协会或承包管理也可能又返回到原来的集体管理。最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用水协会转变初期,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