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分析了2000年2-5月洛阳市发生严重干旱的气候特征,并从天气形势、环流指数、副热带高压特征量等方面探讨了形成干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2.
1 轮南地区区域概况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根据岩石电性特征由上至下可以分为7个岩性段:小海子灰岩段、含灰岩段、砂泥岩段、上泥岩段、双峰灰岩段、下泥岩段、角砾岩段.石炭系Ⅰ油组即对应于砂泥岩段. 轮南地区石炭系是由南向北层层超覆,总厚度0~810 m,总体上呈北薄南厚的趋势.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轮南断垒带石炭系剥蚀殆尽,从轮南断垒带向南,Ⅰ油组地层逐渐加厚,至吉拉克背斜带Ⅰ油组最厚约500 m. 石炭系Ⅰ油组岩性由细粒岩屑砂岩、中粒岩屑砂岩、粉砂岩与含砾砂岩、砾岩、泥岩组成,呈等厚或不等厚互层,局部含石膏、石盐、碳质泥岩,泥质岩占地…  相似文献   
103.
104.
洛阳市低能见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计分析了洛阳地区水平能见度 <10 0 0m(低能见度 )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 ,讨论了地形地貌、沙尘天气、雾等因素对洛阳地区低能见度的影响 ,得出影响洛阳地区低能见度的主要天气现象是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单站要素和天气图资料,分析了2004年3月17~18日洛阳地区出现的强寒潮伴随雷暴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700 hPa至500 hPa为不稳定层结, 700 hPa以下为逆温层.地面强冷空气的入侵,把近地面空气抬升至700 hPa以上,引发对流即雷暴天气.  相似文献   
106.
基于欧洲中心数值产品,设计开发了单站寒潮自动预警系统。系统可自动提取和计算单站相关数值预报产品,并根据单站寒潮标准,自动发布168 h内寒潮及降雨(雪)、大风等预警信息。经2006年10月2007年3月试用,系统对寒潮的漏报率为0%,空报率为34.2%,准确率为65.8%。  相似文献   
107.

为提高GStar I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数据质量,利用2012—2013年渭南市8个气象站土壤水分观测固定段自动与人工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从标定区间及方法、土壤冻结、仪器跳变、观测环境、人工取土等6个方面分析误差原因,得出提高数据质量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8.
分析了2003年洛阳夏季多雨环流特征,探讨了汛期降水偏多的预报因子,并用副高特征量因子建立了汛期降水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9.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提出直接估计低温冷害、干旱和洪涝的风险评估方法,以低温冷害为例,将计算结果与风险指数法和主观频率法做比较.直接估计灾害风险具有:(1)计算过程简单,所需资料少;(2)可对灾害不同级别进行风险评估,利于进行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3)此方法可触类旁通,应用到其它自然灾害风险评估;(4)此方法需要的资料年限短等优点,对开展乡(镇)级小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基于跨部门影响模型比较计划(ISI-MIP)中20种气候模式与作物模型组合的模拟结果,预估了RCP 8.5排放情景下21世纪印度小麦和水稻单产变化。研究发现:① 多模式集合模拟结果基本再现了印度小麦和水稻单产的空间差异;同时,再现了小麦和水稻单产对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响应特征:与温度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② RCP 8.5情景下,水稻和小麦生长季温度和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小麦生长季的温度、降水增加幅度大于水稻。空间上,温度增加幅度自北向南逐渐减小,降水增幅则逐渐增加,并且小麦种植区升温幅度大于非种植区,降水增幅则少于非种植区,水稻种植区升温幅度小于非种植区,降水增幅则多于非种植区。③ RCP 8.5情景下,小麦和水稻单产均呈下降趋势,21世纪后半叶尤为明显。小麦单产的下降速度明显大于水稻,其中21世纪前半叶小麦和水稻单产下降速度约分别为1.3%/10a (P < 0.001)和0.7%/10a (P < 0.05),后半叶分别增至4.9%/10a (P < 0.001)和4.4%/10a (P < 0.001)。小麦和水稻单产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小麦单产的最大下降幅度出现在德干高原西南部,降幅约60%,水稻单产最大下降幅度出现在印度河平原北部,降幅约50%。这意味着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印度粮食供给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