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0篇 |
免费 | 470篇 |
国内免费 | 4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0篇 |
大气科学 | 325篇 |
地球物理 | 428篇 |
地质学 | 1158篇 |
海洋学 | 147篇 |
天文学 | 49篇 |
综合类 | 120篇 |
自然地理 | 3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78篇 |
2021年 | 83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19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118篇 |
2010年 | 123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94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98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在赣北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发现了三套微古植物群,每套微古植物群的种属数量,所占比例,膜壳轮廓形态,纹蚀结构,个体大小等组合特征,均有着显著的差异。第一套微古植物群组合最为原始,所代表的地层时代属早元古代晚期,第二套微古植物群组合比第一套演化程度较高,所代表的地层时代属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82.
东谷坨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部边缘,是该地区发掘次数和出土遗物最多的早更新世古人类活动
遗址之一。对遗址湖滨相沉积物易溶盐类的测试和分析表明,此剖面代表的泥河湾古湖易溶盐为Na+-CO2-3--SO2-4-HCO-3
型,属于淡水湖-半咸水湖,处于半干旱区湖泊演化早期的碳酸盐湖泊阶段。K+、Na+、Ca2+、Mg2+、Hco-3 和Cl -等 6类离子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且它们与含盐量的变化大体一致。CaCO3含量及含盐量的变化与沉积物中细颗粒含量变化具有一致性,细颗粒含量较高时期对应 CaCO3 含量和含盐量相
对较高时期。根据含盐量和各主要离子比值并结合CaCO3 含量变化,将湖泊演化划分为 4个阶段,古人类在该
遗址活动时期对应于湖泊演化的前 3个阶段。该项研究对探讨东谷坨遗址利用者的生存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84.
85.
从高铝粉煤灰中提取非晶态SiO2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有效提高高铝粉煤灰的Al/Si比,为提取氧化铝奠定基础,研究了用NaOH从高铝粉煤灰中提取非晶态SiO2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提硅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首先根据高铝粉煤灰的化学与物相组成特点,确立了利用NaOH提取非晶态SiO2的基本技术路线;然后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提硅的最佳条件:NaOH的浓度25%,灰碱质量比1∶0.5,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4 h。经最佳条件反应之后,SiO2的提取率达到了41.8%,灰中Al2O3的含量由48.5%增加到了57.38%,Al2O3/SiO2质量比由1.29提高到了2.39。 相似文献
86.
87.
针对汛期到来的实际,潍坊市国土资源局坊子分局不断采取得力措施,加大防范力度,强化应急处置,全力确保安全度汛。强化组织领导,提升防范意识。该局进一步充实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业务能力强, 相似文献
88.
89.
2011年以来,潍坊市国土资源局坊子分局在推进党务公开工作中,注重从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入手,围绕深度、力度、广度、满意度“四个度”,建立起了民主开放、公开透明的党务公开工作新机制。一是在公开内容上,有理有据挖掘深度。为突出党务公开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该局结合工作实际,将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有机联动,从党的建设到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0.
135~130 Ma: 大别山第二次“去根”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杂岩主要由早白垩世侵入岩和三叠纪变质岩组成。它的四周是四条区域性韧性剪切带:郯城—庐江断裂,商城—麻城断裂,襄樊—广济断裂和晓天—磨子潭断裂。其中,晓天—磨子潭断裂和襄樊—广济断裂在早白垩世具有相反的走滑剪切方向:北侧的边界断裂(晓天—磨子潭断裂)是一个左行剪切断裂,而南侧的边界断裂(襄樊—广济断裂)是一个右行剪切断裂。在大别杂岩内部,早白垩世低角度剪切面理的倾伏向以SE向或NW向为主。这些晚期剪切面理上的拉伸线理的倾伏向同样为SE或NW向。大别杂岩总体具有朝SE向挤出和顶部相对朝NW向剪切的构造特征。这些表明晚中生代是该杂岩演化的重要阶段。该杂岩的边界断裂和内部构造特征指示其晚期抬升是沿造山带方向(SE—NW)以低角度方式进行的。这一过程直接导致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和同构造岩浆岩被抬升至近地表。同时,年代学研究表明:大别杂岩(扬子板块东北缘地壳)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经历大规模混合岩化的时间为145~135 Ma,同造山岩浆作用的时间为145~135 Ma,后造山火山-岩浆活动的时间为135~120 Ma。因此,该杂岩中三叠纪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所记录的早白垩世抬升过程不是印支事件的后续,而是燕山期陆内造山及随后发生的伸展过程有关。尽管这一陆内造山事件的起始时间至今仍不确定,但大别山未变形岩体(130~120 Ma)的年代学研究结果和我们新测得的同构造伟晶岩脉的锆石U-Pb年龄(130 Ma)为早白垩地壳变形提供了良好的上限制约。这样,大别山经历了三叠纪碰撞造山和伸展,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造山-伸展二次过程。 相似文献